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万齐融
三于真人
三兴居士
三娘
三学诸生
三宝柱
三朵花
三槐
三茅吴真人
上元夫人
上官仪
上官仲恭
上官凝
上官周
上官均
上官婉儿
上官彝
上官彦宗
上官涣酉
上官琪园
上官祐
上官统
上官良史
上官藻
上官辰
上官道人
上崇
上思
上慧
上映
精选古诗
羁馆除夕读老庄合刻漫赋十章其六
羁馆除夕读老庄合刻漫赋十章其七
羁馆除夕读老庄合刻漫赋十章其八
羁馆除夕读老庄合刻漫赋十章其九
羁馆除夕读老庄合刻漫赋十章其十
壬寅元日二首其一
壬寅元日二首其二
初春即事二首其一
古诗名句
江山正有漫漫雪,行客应无缓缓期
越水吴山一千里,轻舟归去似来时
桃花春水古城濠,僧寓遥烦降节旄
双鬓相逢惭我老,十年不见觉官高
新篇烂漫牛腰卷,旧酒淋漓狮子袍
南国諠呼迎阃制,千兵夹道拥弓刀
春闱指日忙忙去,蹑冻开途岁尚馀
拂面风尘寒送酒,临关霜月晓催车
查古诗
搜索
鹧鸪天病中得家书,次晨写怀
作者:
黄绮
朝代:
当代
天给青山作比邻。
艳阳院落惜花晨。
病中惟愿亲朋健,乱后时思姊妹真。
曾吊影,转伤神。
又因时节惹悲辛。
破门空灶居无定,夜梦归来问米薪。
一举何由累十觞。
饥寒曝日愧行囊。
乱鸦荒冢都寒食,曲水繁花可异乡。
贪诵读,说兴亡。
自知斯世忌颠狂。
携游香海刘郎在,减尽风情饱雪霜。
回首时艰更耻归。
十年作客复奚疑。
常惭沉梦如耽酒,不信多情为学诗。
爱与憎,是和非。
岂无标准任人为。
春寒谁识雄心苦,片片飞花似战衣。
老屋寒更补旧裙。
风林灯火总惊魂。
明朝阴雨薪难采,借米邻家粥未温。
教后辈,恼先君。
不知时事重虚文。
春宵诗意输猜破,红袖抛珠暗约婚。
贞洁身危近七旬。
乱时遇事见深痕。
幸抛世业离繁市,可保残年住远村。
长卧病,且安贫。
弥留无语念儿孙。
白棺埋入青山背,好傍孤杨觅旧坟。
诗句欣赏
MORE+
起草尚传哀痛诏,闭门自验活人方
出处:
陆宣公墓道行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永贞求旧空黄土,元祐青编照千古
出处:
陆宣公墓道行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
出处:
陆宣公墓道行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君不见华山山下草如熏,石阙丰碑野火焚
出处:
陆宣公墓道行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樵夫踞坐行人唾,传是崖州丁相坟
出处:
陆宣公墓道行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六书缪篆用摹刻,大者符玺细印章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崩崖古隧取次出,镂金琢玉争弆藏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关中郭髯最好古,十年搜讨盈箧箱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部居州乱作谱牒,编次缃帙盛缥囊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璀璨丹砂照虫鸟,错互金薤堆琳琅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考正职官本二史,贯穿训故穷《凡将》,窃取正用史家法,岂玩小物涂朱黄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忆昔先朝席丰豫,符瑞纷沓徵祯祥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河清凤见屡奏贺,玉玺又报来临漳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先帝亲御文华门,制诏臣下风四方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千官鹤列瞻负扆,冲牙双瑀声铿锵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中官屹立当御座,插冠貂尾加金珰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紫泥封坼青囊解,金银剩组开煇煌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临轩手持四寸玺,俯示陛墄周两旁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槃龙纽螭弄掌握,衫袖照烛回虹光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侍臣代奉传国宝,殿中不用尚玉郎
出处:
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作者:
钱谦益
朝代:
明末清初
艳阳院落惜花晨。
病中惟愿亲朋健,乱后时思姊妹真。
曾吊影,转伤神。
又因时节惹悲辛。
破门空灶居无定,夜梦归来问米薪。
一举何由累十觞。
饥寒曝日愧行囊。
乱鸦荒冢都寒食,曲水繁花可异乡。
贪诵读,说兴亡。
自知斯世忌颠狂。
携游香海刘郎在,减尽风情饱雪霜。
回首时艰更耻归。
十年作客复奚疑。
常惭沉梦如耽酒,不信多情为学诗。
爱与憎,是和非。
岂无标准任人为。
春寒谁识雄心苦,片片飞花似战衣。
老屋寒更补旧裙。
风林灯火总惊魂。
明朝阴雨薪难采,借米邻家粥未温。
教后辈,恼先君。
不知时事重虚文。
春宵诗意输猜破,红袖抛珠暗约婚。
贞洁身危近七旬。
乱时遇事见深痕。
幸抛世业离繁市,可保残年住远村。
长卧病,且安贫。
弥留无语念儿孙。
白棺埋入青山背,好傍孤杨觅旧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