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岳飞
峒山
峡中白衣
峡山中仙
峻德
崇圣寺鬼
崇大年
崇宁名贤
崇宁翰林
崇安
崇实
崇祐
崔㟆
崔一鸣
崔与之
崔中
崔五嫂
崔亘
崔仲容
崔仲方
崔何
崔信明
崔元略
崔元翰
崔元范
崔光玉
崔光笏
崔全素
崔公佐客
崔公信
精选古诗
霜晓漫题
居蛮甚贫闻家又为贼掠悯然有作
春风一首自叹即送归人
赠洪弃生其一
赠洪弃生其二
赠洪弃生其三
答王友竹兼呈香谷主政毓臣上舍
徐莘田见示奼红女史遗诗并纵论东洋大局赋寄
古诗名句
忽复经年别,思乡趣不稀
松筠还旧隐,山水溢清辉
把钓银鲜滑,携镵紫蕨肥
南归吾有日,访剡兴无违
三载一相见,匆匆又别离
荒年兼旱潦,圣主寄茕嫠
刘毅才无敌,阳城道可师
勋庸属贤俊,努力及明时
查古诗
搜索
往昔四续六首老子
作者:
周作人
朝代:
近现代
往昔论古人,吾爱周李耳。
熟知古今事,久为柱下史。
阅历尽人智,无愧称老子。
仲尼曾问道,赞叹不自已。
如何云中龙,为人掣其尾。
骑牛过函谷,乃逢令尹喜。
闭关不令行,写经尽两纸。
道德五千言,言简多妙理。
道家重无为,传教自此始。
何意宗太上,后复有道士。
往昔读杂文,吾爱坡与谷。
二君工书画,神妙穷笔墨。
举世重文诗,书堂竟诵读。
我只知杂著,题跋与尺牍。
妙得自然趣,情味满短幅。
有似所作画,怪石间竹木。
独惜多忧患,文字致讼狱。
坡老流海南,回首望巴蜀。
涪翁宜州住,城楼雨濯足。
声名比李杜,遭遇乃更酷。
往昔论先贤,吾爱李卓吾。
秃头著儒服,言行如合符。
遥遥禹稷心,俨与菩萨俱。
《焚书》既已作,一再定藏书。
笔削寸大义,刚直过史狐。
人伦重估价,肇自龙潭初。
语语准情理,世俗惊相呼。
吁嗟七十叟,投身饲酷儒。
遗令有先兆,裸葬如束刍。
至今通州道,片石委路隅。
往昔论乡人,吾爱李越缦。
诗语所不晓,文喜杂骈散。
日记颇可读,小文记游览。
一卷《萝庵志》,书斋足清玩。
流派虽不同,风味比文饭。
惜哉性褊急,往往坠我慢。
益甫与景孙,粗语恣月旦。
瞋目骂季贶,只是由私怨。
岂因山川气,溪刻成疾患。
喜得披遗编,胜于生对面。
往昔看画谱,吾爱《列仙图》。
前人有画本,相貌多魁梧。
了不异人意,方面美髭须。
此图独不尔,作者出浮屠。
老聃寿者相,胡坐驾牛车。
篷下悬卷轴,后有酒一壶。
赤松诸仙人,面目如干瓠。
枯瘦多皱纹,俨然山泽癯。
长生不驻颜,道理非龃龉。
见识能到此,善哉二氏徒。
往昔常行旅,吾爱夜航船。
船身长丈许,白蓬竹叶苫。
旅客颠倒卧,开铺费百钱。
来船靠塘下,呼声到枕边。
火舱明残烛,邻坐各笑言。
秀才与和尚,共语亦有缘。
尧舜本一人,澹台乃二贤。
小僧容伸脚,一觉得安眠。
晨泊西陵渡,朝日未上檐。
徐步出镇口,钱塘在眼前。
诗句欣赏
MORE+
山插青天径路长,木根凌乱树苍凉
出处:
木根坡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白云满地闲如许,应笑往来人自忙
出处:
木根坡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薄宦相縻去又回,敝车冲雨度崔嵬
出处:
道逢商者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谁言险地逢人少,也有行商为利来
出处:
道逢商者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路上崚嶒半是云,断崖荒涧总愁人
出处:
山行写怀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勤劳本为公家事,非是王尊不爱身
出处:
山行写怀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绿暗红稀风雨寒,间关啼鸟怨春残
出处:
山行怀周翠渠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西南山色多相类,只欠周郎并辔看
出处:
山行怀周翠渠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水绕孤村山作邻,烟云无迹石无尘
出处:
溪口寨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桃源不为渔郎到,谁识秦时避世人
出处:
溪口寨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不喜功名喜读书,翠深庭草懒芟除
出处: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清风散落人间去,百世犹能立懦夫
出处: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乡国诗来当远书,十年离思几时除
出处: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南归会有重论约,已辨骊驹戒仆夫
出处: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王事贤劳不暇居,风流才调更谁如
出处:
答吴献臣大尹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公馀赖有斯文念,分得阳春到草庐
出处:
答吴献臣大尹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学与孔颜为后进,官疑卓鲁是前身
出处:
答吴献臣大尹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共知今日循良宰,定作他年社稷臣
出处:
答吴献臣大尹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读礼三年守故庐,形容衰槁鬓毛疏
出处:
答吴献臣大尹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聪明不及前时远,虚负牙签架上书
出处:
答吴献臣大尹
作者:
祁顺
朝代:
明
熟知古今事,久为柱下史。
阅历尽人智,无愧称老子。
仲尼曾问道,赞叹不自已。
如何云中龙,为人掣其尾。
骑牛过函谷,乃逢令尹喜。
闭关不令行,写经尽两纸。
道德五千言,言简多妙理。
道家重无为,传教自此始。
何意宗太上,后复有道士。
往昔读杂文,吾爱坡与谷。
二君工书画,神妙穷笔墨。
举世重文诗,书堂竟诵读。
我只知杂著,题跋与尺牍。
妙得自然趣,情味满短幅。
有似所作画,怪石间竹木。
独惜多忧患,文字致讼狱。
坡老流海南,回首望巴蜀。
涪翁宜州住,城楼雨濯足。
声名比李杜,遭遇乃更酷。
往昔论先贤,吾爱李卓吾。
秃头著儒服,言行如合符。
遥遥禹稷心,俨与菩萨俱。
《焚书》既已作,一再定藏书。
笔削寸大义,刚直过史狐。
人伦重估价,肇自龙潭初。
语语准情理,世俗惊相呼。
吁嗟七十叟,投身饲酷儒。
遗令有先兆,裸葬如束刍。
至今通州道,片石委路隅。
往昔论乡人,吾爱李越缦。
诗语所不晓,文喜杂骈散。
日记颇可读,小文记游览。
一卷《萝庵志》,书斋足清玩。
流派虽不同,风味比文饭。
惜哉性褊急,往往坠我慢。
益甫与景孙,粗语恣月旦。
瞋目骂季贶,只是由私怨。
岂因山川气,溪刻成疾患。
喜得披遗编,胜于生对面。
往昔看画谱,吾爱《列仙图》。
前人有画本,相貌多魁梧。
了不异人意,方面美髭须。
此图独不尔,作者出浮屠。
老聃寿者相,胡坐驾牛车。
篷下悬卷轴,后有酒一壶。
赤松诸仙人,面目如干瓠。
枯瘦多皱纹,俨然山泽癯。
长生不驻颜,道理非龃龉。
见识能到此,善哉二氏徒。
往昔常行旅,吾爱夜航船。
船身长丈许,白蓬竹叶苫。
旅客颠倒卧,开铺费百钱。
来船靠塘下,呼声到枕边。
火舱明残烛,邻坐各笑言。
秀才与和尚,共语亦有缘。
尧舜本一人,澹台乃二贤。
小僧容伸脚,一觉得安眠。
晨泊西陵渡,朝日未上檐。
徐步出镇口,钱塘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