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鹬蚌相争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
    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猜你喜欢
  • 我喜欢吃饭团。柴火灶烧的饭,余下些许锅巴和剩饭,贴着大锅底压紧,盖上锅盖,回灶口就着余炭丢一小把稻草,竹风筒一吹,火就起了,一小会,火熄了。被这火一催,锅底余炭就彻底燃成灰,锅巴就脆了,米饭就干硬了。舀一勺咸菜洒入饭里,就着锅子的余温,随意...
  • 1我养的一条红鳍白肚金鱼死了。晨晨说是我害死的。因为前一天,我喂鱼时倒鱼食倒多了,金鱼是撑死的。晨晨在化妆,今天她打扮得特别美。白色的长裙子,中分公主头,看起来特别清纯好看。我知道今天又是那个人来北京的日子了。晨晨出门前很鄙夷地对我说:你能...
  • 按常理,皇帝不应该怕任何人,按照古代的宪法而言,普天之下,都是他的土地,土地上生存的所有人,又都是他的子民,他用得着怕谁?撇过宪法,即使翻遍其他所有的律典,皇帝杀别人的合法条款可以找出成百上千条,别人杀皇帝的合法条款却找不出一条。所以,从法...
  • 我和老公初到这个城市,手头拮据,为了省钱,就和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四室一厅的房子,总共住了四家人,只有一个阳台,大家的衣服被子都拿到这里晒。想要到阳台,必须从其中一个房间穿过,为了避免过多地打扰这家人的正常生活,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尽量减少晾晒...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等人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起义之后,皇帝位置由谁来坐,再不是由血统决定,而是靠拳头说话。朝代更迭,既然有开国皇帝的说法,就已经说明皇帝不是谁生来就一定能坐上去的。只要你有能力,并且有实力推翻前朝,一统天下,那...
  • 传说包青天夜断阴,日断阳,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很多电视剧也以包青天包拯为原型,讲述了关于包拯的许许多多精彩故事,可是为什么电视剧中的包青天大人的额头上总是顶着一个月牙呢?这个月牙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是怎么来的?关于包青...
  • 一、怡红楼里落敌手1936年的冬天,寒风呼啸。蕲州城的傍晚,行人缩着脖子,步履匆忙,两旁的店铺相继关上了大门,亮出打烊招牌。刚刚还人叫马啸的蕲州城,转眼间,就死一般寂静下来。这时,从蕲州东城门那边,走过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转了几个弯,...
  • 穿上袜子,就不冷了他那时一直冻脚,是乡里的小学教师,在冰冷的屋子里,没有暖气,只有很小很破的小蜂窝煤炉子。他为学生批改作业到深夜,慢慢地,脚就冻了。生了很多冻疮,甚至,穿不上袜子。那时的她,在乡下种地,心疼自己的男人,于是一针一线地织毛袜子...
  • 《聊齋志异》中有一篇《狼三则》,其中一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对今人很有些启示。故事说,有个杀猪的人卖肉回来,天已经黑了。忽然来了一只狼,看到担上的肉不禁垂涎三尺。杀猪人走,狼也走,一直尾随了好几里路。杀猪人害怕了,便挥动杀猪刀吓唬狼,但狼只是...
  • 大学时的好友假期出游,顺路来看我,就在家中住了几天。正遇上老公出差,孩子感冒,我忙得不可开交。几天下来,她感慨道:“看见你这样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绝不敢要孩子了。”我一愣:“你都看见什么了?”她同情地说:“看见你一日三餐洗煮烧煎,比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