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敲两锤子

    大名府新上任一位赵知府。他头一次做地方官,非常重视礼节,对民情却知之不多。

    赵知府住进大名府衙,总听到远处有一阵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传来,昼夜不停,像蚊子一樣在耳边哼哼。没过几天,赵知府烦躁起来,唤来钱典吏一问,得知是“永昌金箔铺”打金箔的声音。

    赵知府皱着眉头说:“不就是家金箔铺嘛,也不知道歇会儿?”

    钱典吏回说:“大人不要小瞧了咱这儿的永昌金箔铺,出产的金箔质量上乘,远销海内,十分抢手。”

    赵知府应了一声“是吗”,之后说:“跟我瞧瞧去。”

    一队人马向西走了几里地,就是永昌金箔铺,凑近后,那“叮叮当当”的声音顿时响成一片,震耳欲聋。金箔铺高老板远远跑过来,跪在地上迎接赵知府。

    赵知府进了金箔铺,高老板抓起一把槌子,对着梁上悬挂的一面大锣狠狠地敲了一下,随着“咣”的一声锣响,铺子里埋头敲打的匠人们顿时停手,抬头看了赵知府一眼,稍微一点头,随后低下头抡起锤子又敲开了。赵知府正准备接受他们的跪拜,等了好一会儿,还是那片“叮叮当当”的声音。闹了半天,匠人们根本没工夫搭理他。赵知府脸顿时拉得老长,扭头就走了。

    赵知府生气地说:“这帮人是看不上我这新来的知府吧?你们大名府都这样吗?”

    钱典吏说:“大人误会了,金箔铺这地方特殊,他们不是不恭敬您,停两锤子已经是向大人您致礼了,这是一个老传统。”

    赵知府听后差点儿跳起来,嗓门不由提高了八度:“什么老传统?成何体统?你即刻查封金箔铺,我看他腾不出工夫来参拜!”

    钱典吏急忙劝阻:“大人,查封金箔铺关系重大,使不得……”

    赵知府摆摆手,说:“临民没有官威怎么成?照我说的办!”

    永昌金箔铺关门了。听不见“叮叮当当”的声音,赵知府惬意极了,心说:哼,不给个下马威,真不知道自个儿几斤几两了。

    谁知这天一早,赵知府坐轿子出门公干,听到前面人声喧哗,钱典吏慌里慌张地跑过来说:“大人,不好了。永昌金箔铺工匠们的家属拦轿请愿,要咱们给说法呢!”

    赵知府说:“不必理会,轰走。”

    这只是个开始,赵知府这一路上被拦了很多次,一会儿是外地客商说进不到货,一会儿是药材铺说缺了一味药,一会儿是大户人家说大梁没法贴金……

    这天晚上,赵知府早早睡下。刚闭上眼,就见几十尊神佛、数百个罗汉扑了上来,愤愤地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现在我等有几处寺院里的金身尚待贴金,却迟迟等不来金箔,原来是你害得我等穿不上衣服。来来来,让我等扒掉你的官袍,让你也凉快凉快……”

    赵知府惊叫一声醒来,出了一身冷汗,他即刻叫来钱典吏,问:“金箔怎么会关系到那么多人?”

    钱典吏笑道:“大人,咱们这里的打金箔技艺首屈一指,共有五步十二道工序,能将一两金子打出三亩地大小的金箔来,且厚薄均匀、色泽纯正,远非别处可比,所以远近都慕名来我们这里贩运金箔,大名府财税大头也在这里。永昌金箔铺日夜不停工,尚赶不上各地需求,勒令它关门,是自断财路!”

    赵知府沉思道:“立马解封永昌金箔铺,我明天再去察看。”

    钱典吏答应一声,笑着离开了。两三个时辰后,“叮叮当当”的声音再次传到了赵知府的耳朵里。

    第二天,赵知府再次来到金箔铺,说:“头几日多有唐突,今日本官要好好了解金箔的制作之法。”

    进了铺子,高老板抄起槌子敲响了锣,匠人们抬头向赵知府点头致敬,随后继续埋头抡锤,仍是两锤子的工夫。高老板说:“停敲两锤子,其实是很久以前的老规矩。”

    原来,二十年前,永昌金箔铺规模还小。那时候在任的是刘知府,他和大小官员从门前经过,铺子里工匠们是要停工跪拜的。

    一天,刘知府登门,说朝廷修金銮殿,需大量上乘的金箔,现在要把样品送到朝廷备选。这对永昌金箔铺的前途和大名府的实业发展都是绝好的机会,但永昌金箔铺的质量让人没有底气,一两金子打不到二亩地大小,成品瑕疵很多。

    离上呈样品只有几天时间,刘知府每天往金箔铺里跑好几趟监工。每次刘知府一到,高老板和工匠就放下手中的活,跑到门口跪拜迎接。刘知府见状,说:“从现在起,跪拜礼免了,赶紧把样品拿出来。”刘知府再来时,高老板和工匠们不敢起身,停下锤子点头向刘知府致意,刘知府总是一摆手:“别停!”

    就这样,在最后一天,工匠们在最为关键的打金开子环节取得了进展,他们采用主、副锤配合击打的方式,连续敲打四五个时辰,愣是打出了更大更薄的金箔,最后用竹刀将金箔从乌金纸里挑出来的时候,刘知府和高老板都高兴得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相互击掌庆祝。

    永昌金箔铺的样品上呈后,果然被朝廷看上了。从此,永昌金箔铺日夜赶工,高质量的金箔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京城。数月后,金銮殿贴金完工,永昌金箔铺已名声远扬。

    一天,刘知府又到了永昌金箔铺。高老板觉得应该恢复跪拜礼,可工匠数量变多了,“叮当”声中谁都听不见高老板的话。高老板一急,敲响了梁上那面大锣,工匠们停手抬头,刘知府摆手说:“别停,继续!”

    工匠们继续低头干活,高老板非常不安,刘知府笑着说:“我干脆立个规矩:知府来了,金箔铺停敲两锤子致敬,知府以下官员来,一概不停工。你们能把身心都放在实业上,打金箔的技艺必定有大长进。”

    从此,停敲两锤子就成了规矩。只是时间长了,很多人都忘记这个规矩的来历了。

    高老板说完,赵知府深受触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刘知府那样开明,多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而不是讲求无关实用的礼节!

猜你喜欢
  • 小院的上空是响晴的。墙根下一溜向日葵,昂首挺胸,神采奕奕。嫩绿柔软的小草,随风舒展腰肢,翩翩起舞;不甘寂寞的鲜花,争奇斗艳,搔首弄姿,招蜂引蝶。鸟儿躲在枝繁叶茂的杏树上,扯着嗓门呼朋唤友,一刻儿也不消停。绿云层叠的葡萄架下,一把紫砂壶温着铁...
  • 表弟大学刚毕业,在一家私营企业找了份工作,薪水不高,工作还算轻松,在计算机前统计公司产品的销量,做一些报表。这份琐碎的工作,让他很不开心,他说:“和几个中专生干一样的工作,虽然工资比他们高点儿,但什么也学不到,这样下去太吃亏。”那天吃饭,一...
  • 经常给一个人一碗米,突然有一天不给这个人米,这个人就不高兴了。某件事做得时间长了,就成习惯;这个习惯也就容易被人认为是必然的。当你改变了这个习惯,怨也就产生了。从来没有给过一个人米,突然有一天给了这个人一碗米,这个人感激得泪流满面。打破习惯...
  • 小笨其实一点也不笨,他只是集合了所有孩子该有的缺点,淘气,爱欺负女生、反叛、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在前面讲,他在后面做鬼脸惹得全部同学哈哈大笑。他还是全班之最,找家长次数最多的学生,考试成绩最差的学生,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小笨升到三年级时,他...
  • 韩老师去买菜,回家后发现菜足足缺了半斤。他生气的回去找卖菜人算账,卖菜的农妇接过菜瞧了瞧说:“你回家了吧?”韩老师说:“是呀!不然怎么知道菜不够。”农妇狡黠的一笑,吆喝道:“大家快来瞧瞧……”她这一嗓子,喊来了许多人围观。韩老师见围上了许多...
  • 二战中期,妄图统治世界的希特勒气焰正盛,罪恶的魔爪不断伸长。在战争中,德军利用无线电通讯进行联络的作用日显重要,前线报告战果、下达命令,大都由话务员通过无线电台来完成。一天,德军某军团司令部的无线电台工作室里一片嘈杂,呼叫声和机器的运转声交...
  • 古时候,有位好色的财主,娶了好几房小妾仍不满足,眼看着六十岁了还想再娶位黄花大姑娘进门。其实他早瞧上了本村吴老二家的闺女,可这闺女太小,今年才十六岁。他左思右想不能再等了,别到手的鸭子在飞了。于是他带着仆人,拿着四合礼去吴老二家求亲。吴老二...
  • 早上,送完小哈回来,哈爸已经起床坐在沙发上穿袜子。我说:“我生气了。”“你生什么气?昨晚我叫你,你都不理我,我才生气呢。”“我先叫你跟我聊天,你半天不来。我才生气呢。”“我后来上床啦。我叫你,你却一直看手机。我才生气呢。”“我才生气呢。你上...
  • 每年的妇女节,我都要给我妈拨去一个难为情的电话:“妈,今天是妇女节啊,祝你妇女节快乐哈!”然后再听到她十年如一日般,因难为情而表现出嫌弃的回答“去去去”。虽然她每年都会接到这样的祝福,但还是不能习惯,总是一副“就你们年轻人爱作怪”的反应。对...
  •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李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喜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在别人眼里是个“狂生”。李攀龙虽然狂放,但他天资聪颖,很有才华,颇受当地名士赏识。但也因此,他常常遭到书塾同窗们的嫉妒。有一次,李攀龙从外面回到座位上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