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蜴和麝的报复

    东部非洲的绿洲上生活着一种蜥蜴,有着色彩绚丽的表皮,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们三三两两出现在岩石上晒太阳。当地居民企图捉它们,放到器皿中以供欣赏,但蜥蜴的身手太敏捷了,都无法成功。所以,捕猎者只能猎杀它们,当地人相信在猎杀它们之后,可以剥下它们美丽的皮。但奇怪的是,蜥蜴只要一经猎杀,它们的表皮就会在几秒钟之内黯然无光,最后变成像泥土一样粗糙的东西。这似乎是給猎杀者的一种惩罚,猎杀者因为贪图得到美丽而杀害蜥蜴,蜥蜴却偏偏不给猎杀者以最爱。

    在东北的原始森林里,还有一种动物像东非的蜥蜴那样有着“报复”心理。它就是麝,麝的身上有一种香,是珍贵的香料,也是上等的中药。麝香只产于雄麝身上,想获得麝香,一般需要猎杀麝。但所有的猎人都知道,麝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只要发现自己的生命出现危险,就会在猎人开枪之前,迅速咬破自己的香囊。

    自然界总会在某种时候突然给人以某种启示,就像东非的蜥蜴,东北的雄麝,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它们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以及它们的愤怒和尊严。

猜你喜欢
  • 河南平顶山老人刘嘉永远清楚地记得,在自己86岁时,意外地收到一笔汇款的情景。那时候,刘嘉的小儿子早已去世,大儿子又突然被诊断出肝癌。老人的生活原本就很拮据,这下的打击又实在太大,家里的顶梁柱不复以往,家人难有余力来照顾一个行动多有不便的老人...
  •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
  • 鲁迅先生曾冷静发问:娜拉出走后怎样?他的提问有现实意义,“五四”前后,很多女性忽而觉醒,离异、逃婚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离开家,就能走向光明吗?似乎是为了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数年之后,呼兰小城里一个名叫张荣华的姑娘,像...
  • 相比学术语言的严谨、简约,王瑶先生私下的谈话是最具特色的,采取的是“王瑶式”的表达方式,充满幽默和机智,常出人意料,又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先生给我留下了九句印象深刻的话,首先是对我的四次教诲。1978年,我入学不久,他跟我说:“钱理群,我知...
  • 我与张自忠将军仅有一面之雅,但印象甚深,较之许多常常谋面的人更难令我忘怀。读《传记文学》秦绍文先生的大文,勾起我的回忆,谨为文补充以志景仰。一九四零年一月我奉命参加国民参政会之华北视察慰劳团,访问了五个战区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其中之一便是张自...
  • 父亲曾经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做一个有梦想、对社会有用的人。但事实上,我一直都不知道父亲的梦想是什么。父亲从来都不愿意跟我说他自己的故事,甚至有时候我问起他的时候也只是笑一下就岔开了话题,所以我对他之前的了解仅仅限于母亲和姑婆的一些叙...
  • 7岁开始自学画恐龙,21岁时他的作品《远古翔兽复原图》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这是该杂志第一次使用中国人绘制的古生物复原图作为封面。作者赵闯,那时是大二学生,没有经过任何美术专业学习,对于恐龙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如今29岁的赵闯,是国内唯一...
  • 我小的时候不知道鱼会生病,鸟会中毒,小孩子会死。但是我的父亲知道,他是一个生物学家。后来我父亲死了。我父亲的学生告诉我,长江的鱼不能吃了;在江边白茅上飞着的鸟儿,飞着飞着就摔下来死了,是铅中毒;在长江边出生的孩子,有的小小年纪就得了肝癌。在...
  •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你可以成为另一个你?这并非不可能。先让我们看一些案例吧。三毛,年少的时候是那么敏感忧郁,与人交往沟通都有心理障碍,但多年后,她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虽然依旧敏感,但她开始敞开心扉,与这个世界沟通,成为许多人的心灵导师。虽然...
  • 哈桑,是一名15岁的巴基斯坦少年。他面容质朴,身材微胖,常常穿着宽大的巴袍坐在家乡连绵起伏的山峦上遥望远方,清澈如水的眼神中写满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哈桑的家乡在巴基斯坦北部的亨古镇,那里盘踞着塔利班和不少其他武装组织,恐怖袭击时有发生。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