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着并不一定就是尊重

    儿子小时候,我和他妈一直对他讲:“从小就要养成听话的好习惯。在校,要听老师的;在外,要听叔叔阿姨的;在家,就要听爸妈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儿子反问:“大人要是说错了呢?”

    我说:“大人说的,一般没错。”“要真的错了呢?”

    为了树立家长的威信,我说:“有时错了也得听!”“为什么?”儿子又问。“听话,就是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听着您说话,就是尊重您?”“对!”我干脆地回答。“听着您说话,不一定尊重您!”儿子马上反驳。“你说什么?”我盯着他。

    儿子说:“我有证据!”“什么证据?”我问。

    儿子立马从自己的书柜里找出一本书来,翻开说:“这篇文章是我刚刚看过的,给你念念。”接着,儿子念道:“美国已故专栏作家瓦尔特温契尔,在世几十年间,既写文章又做广播,天天羞辱名人,造谣生事,吸引了5000多万听众。这一数字占到美国成年人的三分之二之多。你一定会想到,瓦尔特温契尔无疑是一位受人喜欢的作家与名嘴。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1975年,当他去世时,却出现了苍凉的一幕:全美国来为他送葬的只有1个人!1个与5000万,这该是多么大的差距啊!这件事该怎么解释呢?这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像葵花向阳并不是喜欢阳光那样,5000多万人听着他,并不是喜欢他,更不是尊重他!”

    这段故事被儿子念出来,一字一榔头敲击着我的心灵,顿时觉得自己那块心碑动摇了,且轰隆一下,坍塌了

猜你喜欢
  • 牛贩子假扮使者公元前628 年12月,秦国的将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带领军队从都城出发,准备去进攻郑国。原来,这年冬,驻在郑国的秦国使者杞子偷着派人给秦穆公报信说:“郑文公已经死了,太子兰做了国君。郑国人让我掌管北门,如果大王速速派军队偷...
  • 烛之武妙语退敌公元前630 年,秦国和晋国联合进攻郑国。秦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东边,晋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西边。在团团包围之中,郑国君主文公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有个大臣说:“面对两大强国的左右夹攻,我国危在旦夕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说服秦...
  • 齐姜为大业醉夫齐姜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妻子。晋献公死后,国内发生叛乱.她跟着丈夫逃出晋国,辗转流浪,最后在齐国安下身来。她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女子,希望重耳日后能回到国内,重振国威,于一番伟大事业。想不到丈夫一过上安定的日子,满足于儿女情长,把复国...
  • 栾枝尘土惑敌军公元前632 年(晋文公五年)4 月,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南临濮集)交战。“这帮废物,被晋军的几张老虎皮就吓破了胆,这么轻而易举地就断送了我右路进军线。我早就知道陈、蔡两国的军队多是窝囊废。偏偏国君就轻信了他们。”楚军主...
  • 秦穆公羊皮换贤公元前655 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晋献公把大女儿许配给秦穆公,还送了一些奴仆作为陪嫁,其中有一个奴仆叫百里奚。他是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这次,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百...
  • 荀息借道取虞虢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虞(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一个叫虢(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南)。这两个近邻国家的祖先都姓姬,所以相处得很好。可是,虢国的君主常派兵到晋国边界闹事,晋献公因此想发兵讨伐虢国。公元前655 年的一天,晋献...
  • 曹刿长勺论战术公元前684年,齐国发兵攻打鲁国。齐将鲍叔牙率军一直打到鲁的长勺。鲁国有个精通兵法的人叫曹刿,听说鲁庄公准备抵抗齐军,就主动去请战。他的亲友劝说道:“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们管着,我们小民百姓瞎操什么心呢?”曹刿说:...
  • 管仲楚国购鹿计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
  • 管仲智过鬼泣谷管仲(?—前645 年)任齐国相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齐国日益强大起来。齐国君主齐桓公被各诸侯推举为盟主。齐国北面的山戎民族却出兵攻打与齐国立盟的燕国,企图削弱齐国的势力。燕国君主亲率两万将士出战,却在一个叫鬼泣谷的地...
  • 阿方慷慨分金砖同知老爷传令下来,要在苗族地区修建一座新城。负责修建新城的刘知县,把同知老爷拨来的建城费,全部装进腰包。因为他对建城的民工太刻薄,所以工程进度很慢。一天,刘知县接到通知,说同知老爷第二夭要来视察建城情况,慌忙通知各寨民工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