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背上的电影院

    爷爷一定意料不到,许多年后,电影会成为抚慰我心灵的最好朋友;爷爷也一定意料不到,许多年后,我会像珍藏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珍藏他送给我的电影院。

    爷爷的电影院是专为我一个人而设的,宽不过两尺,高不过半丈,有时包着黑棉布,有时蒙着蓝粗布,有时则露着紫铜色的皮囊。其实,它不是什么现实意义上的电影院。因为爷爷送给我的电影院不存在于其他任何地方,只在我爷爷的背上。还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爷爷就背着我,到处去赶场子,到处去找电影看了。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浙西乡村,哪个村里也没有固定的电影院。电影都是由公社的电影放映员轮流送到各村庄去放映的,平均一个村个把月轮一次,对爱看电影的人来说,实在看不过瘾。幸好,别的村庄放电影,也可以赶过去看。

    我的爷爷只要听到周围村庄有放电影的消息,是一定会去的。不管这个村庄有多远、路有多难走,不管那电影他看没看过,也不管白天农活干得多累,爷爷都会去看。

    我没出生时,爷爷往往做去看电影的独行侠。等看到小小的我也爱盯着电影幕布上的故事不放时,爷爷马上就把我发展成了他的同志。所以,在学会走路之前,我已经是一个忠实的影迷了。我总是趴在爷爷背上,跟着他四处奔走,为了一场场电影,头戴星星,身披月光,爬坎涉沟,时常走得饥肠辘辘。

    很难相信,那么痴迷于电影的爷爷,其实是不识字的。他3岁死了娘,6岁就成了孤儿,一天学校门也没有进过。因为从小受人欺负惯了,他是村上最有名的老实人、沉默人,就连十来岁的放牛娃也不怕他。

    因为爷爷特别老实,所以我跟爷爷去四周的村庄看电影时,能占住的位置几乎都是最差的,不是离银幕特别近,要使劲仰了头,才能看到银幕上的故事;就是离银幕特别远,要拼命睁大眼,伸长脖子,才能瞅到银幕上的人影。有时,还要被别人挤到银幕背面去呢!而挤我们的,往往还是些散发着奶腥味的孩子。

    爷爷是那些露天电影院中唯一混在孩子堆里,还受孩子挤对的席地而坐的大男人。别的大人不管来自哪个村庄,都会到亲戚朋友家去借凳子坐,可爷爷从来不去麻烦别人。他的“凳子”,不是一把干稻草,就是一把丝茅草,都是从附近田野里揪来的。他坐在低得不能再低的稻草“凳”或茅草“凳”上,被一群小孩子推来搡去,却总是微笑着紧紧搂着我,微笑着高高仰着头,怡然自得地看着银幕上的故事。

    那些故事里的地道战、地雷战中的民兵,那些南征北战、渡江侦察的解放军,都是我目不识丁的爷爷的最好朋友,而那歌喉婉转的刘三姐、貌美如花的阿诗玛、勤劳朴实的李双双,都是我沉默寡言的老实爷爷的亲爱姐妹。

    而趴在爷爷背上、依在爷爷怀里、枕在爷爷腿上与爷爷一起看电影的我,就在那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在那一把把干稻草、丝茅草的馨香里,跟爷爷結下了最深厚的情谊。真的,爷爷是我最慈爱的爷爷,更是我最志趣相投的朋友。就是在爷爷背上的那个电影院里,我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人心的深邃与梦想的甜蜜、悠远。

    许多年后,我上班的地方就在一家电影院的楼上。有一天,我带着88岁的爷爷进城,想请爷爷在我的单位楼下看一场电影,可爷爷说他已经坐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即使在最软的沙发椅上看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都已经无力支撑了。听爷爷那么说时,我猛然泪如雨下。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之一,因为正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爷爷真的老了!

    爷爷今年92岁了,他已经把看电影的兴趣彻底摒弃了,只爱静静地独坐着,默默咀嚼一生的往事。

    不过,我还是很爱看电影,往往是在夜深人静、孩子和先生睡着之后,上网搜一部电影来看。我坐在简陋的阳台书斋中,跟电影中的人物一起欢笑哭泣,让电影中的故事隔开现实的平庸和无奈,跟电影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童年时爷爷背上的电影院里去,摸一摸爷爷高挺的鼻梁,拍一拍爷爷光光的脑门,闻一闻爷爷身上的汗香味和泥土味。

    哦,那时,我的爷爷是那么健壮英俊!爷爷背上的电影院,是此生给我幸福最多的地方!

猜你喜欢
  •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威名显赫、功高盖世的著名将领,然而其中有不少人到了晚年却以失败而告终,这都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和轻敌造成的。宋朝学者洪迈写过一篇读书随笔《名将晚谬(miù)》,举例分析了这一现象。首先是关羽。三国时期的关羽,...
  •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
  •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为了使双方都能信守诺言,在订立盟约时,往往要将本国的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有一次,魏王和赵王联盟,按规定,魏王必须把儿子送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人质。于是,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儿子同去。庞葱知道魏王是一个偏听偏信的人,便担心自...
  • 东汉的时候,有个叫陈寔(shí)的人,办事公正,乡中邻里遇到什么纠纷,自己解决不了时,就请他裁决。只要经过裁决的问题,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纠纷双方也都很服气。因此,陈寔在家乡具有很高的威望。陈寔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陈元方,小的叫...
  •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他自幼非常聪明,很有才华。据说,他七岁时就能写诗,人们都称赞他为神童。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虽然他二十六岁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为...
  • 东汉时期平武这个地方有个人名叫虞诩(yúxǔ),他十二岁就精通《尚书》,朝廷认为他是一个奇男子,就想让他做官。虞诩因为有九十岁的祖母在家无人照顾,所以就没有去。祖母去世后,虞诩才到太尉李修那里出任郎中一职。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
  •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ɡǔ)。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当时,在吴地有一个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欢...
  •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刘秀起兵反对,实力不断壮大,后来当上皇帝,建立东汉王朝。光武帝刘秀虽然建立了东汉政权,但是边远地带却还没有完全统一。公孙述占据了四川一带,并且自己当起了皇帝。隗嚣(wěiáo)在甘...
  •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
  •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庖丁解牛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騞(读‘huo’)地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