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来的母亲

    那天清晨6点多钟,书房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我没接,翻身又睡了。铃声又起,在寂静中响得惊心动魄。我顿时惊醒,跳下床直奔电话。一听到话筒里传来父亲低沉的声音,我的脑子“嗡”的一声,抓着话筒的手都颤抖了。

    在这个秋天的早晨,年近80岁的母亲突发脑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放下电话,我浑身瘫软。当天晚上,我乘坐最后一班飞机回到了杭州。

    走进重症监护室的那一刻,我找不到母亲了——仅仅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管子,头颈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那时我才发现,母亲那花白而粗硬的头发由于做手术完全被剃光,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没有头发的母亲不像我的母亲了。

    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脑部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一口气。我们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日夜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着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我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妈妈,您听到我在叫您吗?妈妈,您快点儿醒来……”

    两天后,母亲睁开了眼睛,却不能说话。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长久地握着她冰凉的手,暗自担心苏醒过来的母亲也许永远不会说话了。母亲的意识依然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着我们。

    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拔掉后的第二天。那天晚上恰好是妹妹值班,她告诉我们,母亲一口气说了好多话。

    清晨我赶到医院病房,悄悄地走到母亲的床边,问:“妈妈,认识我吗?”

    母亲用力地点头,却叫不出我的名字。

    我说:“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母亲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可那句话却变成了:“妈妈来了。”

    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她固执地重复说:“妈妈来了。”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是的,妈妈终于回来了。

    从死神那里侥幸逃脱的母亲,重新开口说话的那些日子,会奇怪地冒出许多文言文。探望她的亲友对她说话,她常常反问:“为何?”要是问她感觉怎么样,她回答:“甚感幸福。”那些言辞也许是她童年记忆中接受的教育,也许是她教师生涯中始终难以忘却的语文课文。

    母亲的语言功能开始一天天恢复正常。每一次医护人员为她治疗,她都不会忘记说声“谢谢”。她开始使用一些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却又常常词不达意,让人忍俊不禁。她常常把我和妹妹的名字混淆,我们纠正她的时候,她会狡辩说:“你们两个嘛,反正都是我的女儿。”

    离开重症监护室之前,爸爸对她说:“我们经历了一场大难,现在灾难终于过去了。”母亲准确地复述:“灾难过去了。”

    母亲的康复是十分艰难和缓慢的,但她天性里的那种纯真、善良和诗意,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有亲戚去看望她,在她床前站成一排,母亲看着他们,微笑着说:“亲亲爱爱一家人。”那是我小时候母亲给我买的一本苏联儿童读物的书名。听见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音乐声,母亲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了。”

    母亲刚刚苏醒的时候,妹妹的儿子阳阳扑过去叫外婆的那一刻,母亲还不会说话,但她笑了,笑容使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金色的菊花那样在微风中舒展,那是我见过的最灿烂的笑容。

    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没有怨恨,没有忧郁。即使遭受如此病痛,她仍如同一生中的任何时候一样,坦然承受着所有的磨难,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即使在她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她依然本能地快乐着,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

    也许是得益于平和的心态,母亲在住院几个月之后,终于重新站立起来,重新走路,自己吃饭,与人交谈,生活也逐渐能够自理了。

    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母亲而骄傲。在思维逻辑尚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母亲让我看到了她最本真、最纯粹、绝无矫饰伪装的童心和善意。母亲在健康时曾经给予我的所有理性的教诲,都在她意识模糊而昏沉的那些日子里,得到了最诚实的印证。

猜你喜欢
  • 明嘉靖年间,华阴新来了一位知县,姓张名义。这天是张知县赴任的日子,县丞王权早早就领着一干官吏,在县衙外等候迎接。眼见日上中天,众人见一骑驴者悠然而来。驴上所坐之人五十来岁,穿着一身布衫,像个乡下老头。他眯着眼睛,在驴背上似睡非睡,样子很是滑...
  • 某天晚上的牌局开始得很早,我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位置了,我又舍不得走开,只好站在旁边看。老板人和气,陪我喝茶,并且不停地散烟。赌博的人都是些老面孔,只有一个小伙子是新来的,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特别白,特别瘦,他旁边坐了一个也是又白又瘦的女孩,是...
  • 阿强从外面回来,还没进家门,村里人的异样眼光就让他抬不起头来。为啥?因为阿强这三年是在蹲大牢呢!犯的罪名也不光彩,盗窃犯!贼这一行,向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兔子不吃窝边草。可阿强倒好,就爱吃窝边草。你说乡亲们能不提防他吗?阿强心里清楚,乡亲们...
  • 上世纪80年代,有个采购员出差,因为去的是一个相当偏僻的小镇,只能坐那种私人中巴车。限坐二十人的车子,活活塞进了三十来个人。其中有个衣着很朴素的中年人,脸瘦如削,双臂特长,因为上车时带着的一包东西擦了一个小伙子一下,那小伙子脾气不好,骂骂咧...
  • 初冬水浅,白渡湖上的货船搁浅了,无法靠岸。船上有汪财贵医馆进的药材,汪财贵就让工人“踩水”把药材扛上岸。“踩水”是白渡村男女老少都会的一项绝技,他们把东西举过头顶,双脚有节奏地踩水,还能露出头来保持平衡。待工人们把药材搬上岸,汪财贵却说药材...
  • 这件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片大洼深处。这片大洼是一大片盐碱地,很大很大,也不知道有多少亩,反正方圆十几里没有人家。人们常说“盐碱地三件宝,盐蓬、碱蓬、红荆条”。果不其然,这片盐碱地除了长些盐蓬、碱蓬、红荆条之外,寸草不生,放眼望去,...
  • 话说有一位皇帝,吃厌了宫廷里的山珍海味,食欲不振,无心总理朝政。这可急坏了御厨,也急坏了专管御厨的大臣,他们手足无措,整天提心吊胆。有一天,皇帝突然要想吃一种黄澄澄的香饼子,并张榜百两黄金悬赏。皇榜可不是随便揭的,没有那个金刚钻,谁敢揽那个...
  • 古时候,有个相貌丑陋的国王,他非常自恋且残暴。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出镜子,人们都弄不清自己长得什么样子,又因为他是国王,没人敢说他的相貌是丑陋的,所以,自恋的国王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美男子。有一天,丑陋的国王有个要请人为自己画像的想...
  • 从前,有个姓张的财主,虽然家住乡村,却有山林百里,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张财主大的两个儿子已近三十多岁了,早已成家立业。因从小读书不行,没有一点功名。张财主四十多岁时,又生了一个幺儿,张财主给幺儿取名:张德才。是希望幺儿长大后德才兼备。张德才...
  • 唐知县到河南上任,刚安顿好,当地的于绅士就请他吃饭,李财主也找他。他犯难了,先去哪儿呢?想了半天,先去于绅士家吧。在于绅士家大吃大喝了一顿,就说有事,急忙赶到李财主家猛吃猛喝,很快把肚子填满了。刚说要走,他的随从赶来说:“刘员外也请你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