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不后悔爱上他

    “倘若在和平时期遇见毕加索,一切就不会发生,我却在战时遇见了毕加索。”战争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其中就有弗朗索瓦丝·吉洛。她不畏权威,不被桎梏,既追求艺术,也追求平等的爱。

    他的眼里燃烧着火焰

    1943年,世界笼罩在二战的阴影下,被纳粹占领的巴黎尤其压抑。22岁的吉洛正在大学攻读法律,不过成为律师只是她父亲的一厢情愿,2年前,她就追求心中所想,把在法学院的时间全部交给了画画。

    那时,吉洛痴迷“色彩大师”马蒂斯。后来,她跟着匈牙利画家安得尔·罗茨塔学画,崇拜毕加索的罗茨塔逐渐引领她走进了毕加索的艺术世界。

    不久后,有一半犹太血统的罗茨塔处境危险,不得不逃离巴黎。告别时,罗茨塔用开玩笑的口吻安慰悲伤的吉洛:“不出三个月,你就会认识毕加索!”

    玩笑竟成真。一天,吉洛与朋友在餐厅吃饭,临桌的一个男人频频把目光转向她,最后,他干脆走过来自我介绍:“我是毕加索。”

    “面具般僵硬的面孔,燃烧着内心火焰的眼睛,短脖子连接着几何球状的脑袋和宽肩膀,酷似卢浮宫里的那尊古埃及雕像。”这是吉洛对毕加索的第一印象。他的眼睛里,的确燃烧着火焰。吉洛青春的面孔清新机敏,耀眼得像一束光。与毕加索一起生活了8年的朵拉·玛尔,在这束光面前,变得暗淡。

    事实上,玛尔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毕加索的灵感源泉,也能在思想上、艺术上与他平等对话。正是在她的协助下,他才创作出了史诗般的《格尔尼卡》。可玛尔的光芒在毕加索看来已渐渐消散,他们的关系剑拔弩张。压抑之下,吉洛让毕加索看到了爱的希望。

    大师就在眼前,吉洛喜出望外,她兴奋地告诉毕加索,自己追求绘画艺术,并且正在举办自己的第一个画展。毕加索兴致勃勃地听着,热情地邀请吉洛去他的画室参观。

    不想错过的灾难

    几天后,吉洛和朋友走进毕加索的画室。从画廊老板那里,已得知毕加索去看过她的画展,为表尊敬和谢意,她帶去了一盆千日莲,并特意穿了一条和花的颜色相配的裙子。接过花的时候,毕加索的眼睛里又燃起了火焰。

    沦陷时期,巴黎街头到处是悲惨的景象,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离开,吉洛倍感孤独。幸好,毕加索经常发出邀请,有时说要给她几管颜料,有时说要送她一些素描纸,她欣然前往。那时,因擅自放弃攻读法律,她与父亲关系紧张,她渴望被人理解,在毕加索的画室,她找到了归属感。

    对那时的青年来说,毕加索不仅是艺术巨匠,还是反法西斯英雄,他谢绝美国邀请,冒着被逮捕的危险守在巴黎。对此,吉洛非常钦佩。家人在抵抗运动中牺牲,吉洛也有过被德军逮捕的经历,她对纳粹痛恨至极。

    吉洛带给毕加索的新鲜感也与日俱增。她天真率性,未谙世事,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还擅长马术,正是毕加索梦寐以求的精灵。

    “人人都可能明天就死去,这反倒令我无畏。我知道与他相伴会是一场灾难,但我不想错过这场灾难。”战争成为情感催化剂,吉洛的生活里只剩下毕加索和画画,她爱上了他,尽管他比她大40岁。

    毕加索开始公开与吉洛出双入对,他带她拜访她最喜爱的马蒂斯,为她介绍文艺精英,让她与画家们切磋技艺,令她获益匪浅。

    新鲜的恋情激发了毕加索温情的一面。吉洛住院手术,他送她一大束缠着蓝丝带的火红杜鹃花,强烈的色彩撞击让她难以忘记。他把她画在陶瓶上,面孔可爱灵动,眼神充满好奇。他还为她画了著名的《女人·花》。在他心中,她比花朵更娇媚。在法国南部海岸,她头戴草帽欢快地走在前面,身后,他高举一把大伞为她遮挡阳光,像侍奉着高贵的女王。

    尽管吉洛深知毕加索不可能给她婚姻,被抛弃后发疯的玛尔让她看到一个天才女子如何成为一段感情的牺牲品,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和毕加索生了两个孩子。

    战争结束后的宁静岁月里,他们共同创作。毕加索的作品里多了孩子们,而吉洛的作品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走出他的沙漠

    深入毕加索的生活后,吉洛发现,她爱上的伟大艺术家有时像暴君一样冷酷,有强烈的控制欲。

    吉洛越来越感到,毕加索从未真正了解过她。她希望爱情中的自己始终自由、独立,而不是任他玩弄。她了解他的孤独,她想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他黑暗的一面。为他画像时,她试图在他脸上寻找“流泪的根源”,寻找“令人感动的地方”,然而找不到。

    她开始与他针锋相对,当毕加索问她“你为什么总是跟我对着干”时,她说:“因为我们之间必须有对话,这不是你的独角戏。”这让他愤怒,他的笔下,倔强的吉洛变成了有着极细腰身的、身穿盔甲的中世纪武士,有时还是有坚硬保护壳的龙虾,因为她“从不卸去盔甲”。甚至有一次,他还拿起燃烧的香烟残暴地摁在她的脸上。

    吉洛是唯一一个主动离开毕加索的女人。一向狂妄的他气极败坏,威胁她说:“离开我,你只能走向沙漠。”但对吉洛来说,她是走出了沙漠。不久,她就迎来新的爱情,毕加索暴跳如雷,她越是幸福,他越想要毁掉她。在他的干涉下,巴黎的画商们不敢再展出吉洛的作品,幸运的是,她的作品受到美国收藏家们的青睐。

    好像要报复吉洛一样,毕加索很快找到一位27岁的新伴侣,尽管她“头脑空空,缺乏智慧”。他离群索居,拒绝所有人的探望,用绘画与时间赛跑。可是创作高峰已经过去,痛苦吞噬了他。

    与毕加索相反,吉洛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她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离开毕加索11年之后,她出版了《与毕加索的生活》。这本书激怒了毕加索,他想通过起诉阻止书的出版,然而他败诉了。判决完毕,他给她打电话:“我祝贺你,你是赢家。”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对话。同时,他也宣布与两个孩子断绝来往。

    1970年,吉洛成为一位科学家的妻子,同年,法院受理了她的亲子认证诉讼,两个孩子合法地获得了“毕加索”的姓氏。生活之路越来越顺畅时,她收到了毕加索的死讯。

    他已成为过去,她专心致力于艺术。法国政府授予她一个又一个荣誉。2012年,纽约一家画廊举办“毕加索与弗朗索瓦斯·吉洛作品联展”,生命交集的10年再次重现。隔着60年的时光回望,她庆幸自己有勇气离开他,但她也不曾后悔爱过他。

猜你喜欢
  • 古代有个国王,名叫察微,他既聪明,又有学问,经常打扮成普通的老百姓,出门巡视。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修鞋的人,就问他:“您说全国上下谁最幸福?谁最快乐?谁的日子过得最舒服?”鞋匠连想都没有想,毫不犹豫地说:“那还用说,当然是国王!他有王后、妃子...
  • 明天启年间,海州知府是年近五旬,矍铄干练的谭世峰。当时宦官当道,民不聊生。谭世峰不畏强暴,用铁腕手段镇压了海州宦官势力的头子。宦官恨之入骨,对他栽赃陷害,终因他清正廉洁,阴谋没能得逞。一天,谭世峰到乡下视察庄稼长势,走进一片玉米田时,身后响...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遮罗,他的王后一直没有生育,遮罗王很伤心。一天,遮罗王把王后叫来,说:“你回娘家去吧!什么时候找到了生孩子的药方,就什么时候回来,免得我再忧愁。”王后很难受,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哭着告别了遮罗王。回娘家的路上,王后越...
  • 得道升天,是多少人连作梦都在向往的事情啊!有的人甚至为此着了迷。从前,尼呵遍国有一个国王从小就听说“有人得道升天,成仙腾空”,心里羡慕不已,从幼年起,就一直想着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飞上天去,但始终没能如愿。这事成了他多年来的一桩心事,害他食...
  •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他们立志要有所成就,遂远离人群,住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睡在石洞里,穿着野草编成的粗糙衣服,铺着野花编成的垫子;饿了就吃山林中采来的野果,渴了就喝泉水。经过长期的修行,他们学会了五种本...
  • 从前有个国王,每天从早到晚,满脑子盘算的都是钱财女色,丝毫不理会百姓的疾苦。他特别怕死,偏偏“死”这念头,又总是浮现在他心中,让他一阵阵害怕、一阵阵发愁。他想:“啊!我做的坏事多如牛毛,死后进地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可如何是好?有了!趁着现在...
  • 话说70多年前,四川新繁(现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县衙后院有一间小屋,小屋的门前有一片荒草丛生的小坝子,除了几只雀鸟时常来光顾外,这里了无生气。小屋的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牛尾铁锁,形同虚设,但一层层重叠粘贴的封条却有一股肃杀感。纸质的封条久...
  • 很久以前,有五百个商人一起去海中采宝。他们忍受着风吹日晒,与狂风恶浪搏斗了好几个月,辛苦地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得到很多世上罕见的珍宝。就在他们满载着财宝,准备返航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四周一片漆黑。在雷鸣电闪中,清晰可见立于滔天恶浪里、面目...
  • 有一天,一只鸽王率领着部下五百只鸽子,到御花园去找食物,不巧被国王看见了。国王贪图鲜美的鸽肉,便命人张网捕捉,才一会儿工夫,这群鸽子全部落入国王手中。他把鸽子关在笼子里,每天用好米、好肉喂养,等着喂得肥肥胖胖的,就杀了吃掉。鸽王见这情景,便...
  • 苏州知县陈士吉有一个掌上明珠,名唤陈可儿,生得天香国色,兰心慧质,求亲的媒婆几乎踏平了陈家的门槛。苏知府家有一个名叫苏磊的公子,也爱上了陈可儿的才貌,央求父亲带了千两黄金来求亲。陈士吉是见上司亲自上门,又带来这么多金子表示诚意,便作主为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