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孤求败:从修理工到大导演

    一个人拍出一部世界电影史上票房冠军的电影已是功成名就了,时隔13年之后,这个人又拍出了一部票房亚军电影,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被刷新,有可能超越曾经的冠军,而居于冠军之位。这个人就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两部电影分别是全球票房18亿美元的《泰坦尼克号》和正在创造奇迹的《阿凡达》。

    就是这位动辄运用着上亿美金的大导演,竟然曾为生计发愁,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修理工,后来他还当过卡车司机。从最初的不名一文到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詹姆斯·卡梅隆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坎坷呢?

    小神童辍学打工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艺术家。詹姆斯·卡梅隆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兼具艺术和工程的双重才华,小卡梅隆常常把家里的电器拆个遍,而绝大多数时候,他还能将电器复原。家里的墙面也成了小卡梅隆发挥艺术天赋的场所,他随心所欲地画下自己的灵感。这些在别的父母眼里带有“破坏性”的举动得到了卡梅隆父母的赞赏,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小卡梅隆创造力的萌芽。

    在父母的鼓励下,小卡梅隆的天分得到了很好的发掘。他曾经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弹坑的抛石机,以及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

    14岁那年,卡梅隆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他被惊呆了!他一连看了10遍,并且立下了人生理想:做一个像斯坦利·库布里克那样伟大的导演!从那时起,他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摄影机一点点地向理想迈进。

    中学毕业后,卡梅隆被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录取,不久他就觉得大学的课程跟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便退了学。他开始闯荡社会,然而要想实现理想,首先要生存下去。在多次碰壁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养活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机械修理工。不久,他又找到了薪水更高的工作,给别人开卡车运送校餐。在闲暇时,他绘制小模型,还写科幻小说。

    就在这个时候,卡梅隆看了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震惊、悔恨与痛心混合在一起的情绪冲击着他,出了电影院,卡梅隆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一拳一拳砸在坚硬、粗糙的墙上。他要发泄!虽然双手鲜血淋淋,但他丝毫感觉不到痛,他大喊:“《星球大战》应该是我的作品才对!”不能再等了,必须现在就行动,一定要超越乔治·卢卡斯,拍出一部比《星球大战》更棒的作品!

    于是,他买了些廉价的摄影器材,试图还原卢卡斯的拍摄过程。他在家中的客厅打出刺眼的明亮光线,让摄像机沿一条轨道滚动来演练摄影。他常常整天穿梭于南加州大学图书馆,阅读所有与特效有关的书籍。他彻底痴迷于自己的世界中。

    不久,他说服了当地的几个牙医投资了2万美元,开始拍片。他和一个朋友写了个《时代交替》的剧本,把钱都用在了一个12分钟的片断上——外星机器人和一个操纵大量骷髅的女人之间的打斗场景。这些骷髅战士是卡梅隆亲手装配出的模型。他打算用这段剪辑赢得摄影棚,然后拍出整部影片。可在好莱坞兜售了好几个月,没有人相信他这个毛头小子。

    冷酷的现实让他将叫板卢卡斯的理想搁置心底,他决定从头做起。他在罗杰·科曼手下打工,受雇为电影《世纪争霸战》打造微缩太空飞船。他的摄影技术和制作模型技术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赏识,1981年,他登上导演宝座,监制恐怖片——《食人鱼II:繁殖》。

    《泰坦尼克号》不沉

    1995年,他写了一部长达82页的剧本,讲述当地球沦为暗淡荒原后,一名瘫痪士兵去一个遥远的星球执行任务的故事。那个被称作潘多拉的外星世界由纳美人组成,这种性情狂暴的类人族有着蓝色的皮肤,长着猫脸,拖着爬行动物一样的尾巴,身高10英尺。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层对人体有毒害,所以人类科学家们打造出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纳美人,也就是阿凡达。他想用阿凡达来实现超越卢卡斯的梦想!

    可不久,好莱坞两大影业公司福克斯和派拉蒙找到卡梅隆投资1亿美元巨资,让他执导《泰坦尼克号》。1亿美元,可以说是当时电影史上的投资之最!虽然卡梅隆只是一个拍过6部电影的导演,但两大公司认准了卡梅隆。此时,卡梅隆放下自己的阿凡达,投身到《泰坦尼克号》的拍摄当中。

    为了追求影片的完美,卡梅隆几乎亲自操办了每一件事,从给特技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大船沉没的原理,到为片中的杰克提笔画素描。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他花费了巨资在墨西哥海岸建造远洋轮船残骸,如此“烧钱”的举动令投资方相当不满,并对他冷言冷语。为了一个不一定用得上的镜头,他会让演员在刺骨的海水中浸泡几个小时,演员们怨声载道。可片子还没拍一半,1亿美元巨资就被用光了,他要求投资方再追加1亿美元!投资方拍案而起,拒绝追加。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喊出了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为了让拍摄能够进行下去,卡梅隆承诺放弃全部导演费用和利润分成。当时的舆论一片斥责声,媒体称其为“电影史上最大的豪赌”“电影史上最贵的一部影片”,并质疑电影公司能否收回成本。人们给卡梅隆取了个外号“烧钱机器”,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个片子会遭遇毁灭性的失败。

    此时的卡梅隆在房间的窗台上放了一枚剃须刀片,上面贴着一张便签:影片成功,方能使用。在拍摄过程中,他一直在估算会亏损多少。他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拍了一部耗资2亿美元的爱情大片,而结局是几乎所有人丧生,这究竟是在干什么?他甚至私下里对朋友说:“或许这部片子拍完,我就要另谋出路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收入达18亿美元,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而且排行榜上的第二、第三都跟它差了十万八千里。《泰坦尼克号》获得了14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11项奖,詹姆斯·卡梅隆也因此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颁奖晚会上,卡梅隆近乎疯狂地举起奥斯卡奖,大声说出片中的著名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一个人的独孤求败

    就在人们期待着卡梅隆的下一个奇迹时,他却消失了。他的消失一部分源自和数字公司的商谈结果。数字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特效公司,卡梅隆是创始人之一。他说剧中的主角是约10英尺高、蓝皮肤的外星人,细腰,四肢健壮,他们必须栩栩如生,却又不能使用道具。这些外星人需要用计算机设计出来,可公司一位技术专家却告诉他:“这不可能完成,因为这样的技术根本不存在。”的确,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完不成卡梅隆的要求。卡梅隆生气地说:“你胡说!”这时候的他身心俱疲,想好好休息一下。正好电影公司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成功,给他开了一笔足够大的支票。



    虽然在休息,但卡梅隆时刻也没有忘记年少时的梦想,没有忘记他的阿凡达。即便在休假,他也时时刻刻都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2000年夏,在密克罗尼西亚,他包了一艘80英尺长的轮船,带上一群工作伙伴,潜入沉没的日本战舰。文森特·佩斯是水下摄影专家,曾参与《泰坦尼克号》和《深渊》的拍摄,他带上了所有的设备,期待拍摄到高清画面。

    当他们浏览水下拍摄的镜头时,卡梅隆突然问佩斯:“我们可不可以制造一种高清晰摄像设备,同时可以播放2D图像和3D图像呢?”佩斯无法肯定,毕竟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他了解观看传统3D电影的眼镜。众所周知,这种眼镜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如果放映机没有校准,看久了会头痛。卡梅隆相信一定有办法改变。

    发明这种摄像机绝非易事,但卡梅隆想制作一部能真正让观众身临其境的3D影片。既然没有理想的3D相机,那就必须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摄像机。

    两个月后,卡梅隆花17000美元为佩斯买了一张从洛杉矶到东京的头等舱机票。他们来到索尼高清晰相机部,和工程师面对面交流,希望对传统的重约450磅的3D摄像机进行分离改造,改进至仅重50磅,双镜头成像的。面对国际大导演的要求,索尼同意建一条新的生产线,不过需要卡梅隆提供原型,佩斯着手研发。三个月后,新摄像机弄出来了。摄像机实验效果不错,3D成像准确,即使长时间播放,也不会引起头痛。

    卡梅隆想拍《阿凡达》,一部真正的数字3D影片,一部超越卢卡斯的影片。遗憾的是,影院不愿意采用这种技术,因为每个影院要投资10万美元进行设备更新。卡梅隆决定用事实来说服他们。

    卡梅隆想让其他大导演先试试他的新家伙。第一部影片是罗伯特·雷德里格斯执导的《特工小子》。2003年夏,《特工小子》全球票房收入达2亿美元,但说到投资新设备,影院还是有些犹豫。

    这次,卡梅隆亲自出马。2005年3月,巴黎拉斯维加斯酒店和赌场举行的电影展览会上,他说:“如果现在你们不及时调整设备,将来一定会后悔。”好莱坞最会“赚钱”的大导演发话了,众影院业主急了,纷纷打听是不是卡梅隆要拍3D影片,当消息被证实时,众影院纷纷行动,迎接卡梅隆的新片。2005~2009五年间,全美共增加了3000多家3D影院,光这一笔就是3亿多美元。

    立体影院的问题解决了,但要拍摄《阿凡达》需要特效技术才能够制造出那些外太空的人物。这需要一笔资金先拍出一个测试片段好说服投资方。2005年春,卡梅隆和福克斯高层会面,请求投资几百万美元拍测试片段。福克斯的一个高层问:“所有的外星人都需要拖着一条尾巴吗?”“是的,他们需要有尾巴”卡梅隆肯定地说。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卡梅隆也不再解释,福克斯方面也不再询问,便同意进行开拍测试,因为他们知道,卡梅隆是好莱坞的重磅炸弹,只要他愿意出山,其威力无需多言。

    5周后,特效公司如约完成测试短片,福克斯公司二话没说便投入了1.95亿美元给卡梅隆拍摄《阿凡达》。

    2005年8月,他又聘请了南加州大学的语言专家保罗。13个月之后,保罗写了一本名为“纳美族语言”的小册子,开始为演员示范如何发音。他建立了纳美族语言训练营,一句一句地教他们。随着语言系统的建立,卡梅隆开始着手为潘多拉星球上的动植物命名。每种动植物都有纳美族名、拉丁名和俗称,卡梅隆甚至专门聘请加州大学的植物科学系主任朱迪·霍尔特,为他创造的几十种植物编写详细的科学说明。

    这些幕后工作永远不会在银幕上展现,但卡梅隆却乐此不疲。他聘请了很多专家,比如天体物理学家、音乐教授、考古学家等。他们计算出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密度,创建外星音乐。最后,作家和编辑团队汇编了一本350页的《潘多拉百科全书手册》,它记录和这个星球有关的所有科学和文化,卡梅隆就是要让这个虚拟世界真实地存在于人们心中。

    2010年1月4日,《阿凡达》在中国上映,而此时,这部影片已经连续三周统领北美票房,全球票房已过1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第五部票房过10亿的影片。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在票房上,《阿凡达》的对手只剩下了《泰坦尼克号》。史上最卖座的两部电影成了卡梅隆一个人的独孤求败。

    32年后,卡梅隆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誓言,而现在,那些看了《阿凡达》出来的观众又在期待着卡梅隆的下一个神话。



猜你喜欢
  • 我一个大学同学,也是老乡,名叫罗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不好,当年毕业的时候,罗国考上了我们县公务员,是我们全班的骄傲。不仅如此,罗国在老家——某省高登县清远镇小康村,也是声名远播,平时不走动的亲戚,也纷纷过来道喜送礼钱。这事让偏远的...
  • 一阵大风吹起,老藿一家在那山岗下动荡不安。这一家子姓藿,姓氏是人们赠的,人们又给它归麻类,就称它们叫藿麻或荨麻。这天,它家小儿了:-小藿从外面跑回家,来到爸爸妈妈面前哭着说:“爸爸,妈妈,刚才听见有人骂我们是蜇人草、咬人草,把我们说成心狠毒...
  • 岁月如梭。再次登上五峰岭的甫平,遥望山河,心潮起伏;人生,真是五彩缤纷……下面那些高楼四十七年前是一片土木结构矮平房,叫“新村”,住有一个茉莉花朵儿似的姑娘叫“徐慧。”甫平认识徐慧那年代,人分为两大类:正册的工农兵学商,统治着社会;另册的地...
  • 成局长,现任某市某某县教育局长,成局长原名成旺财,成爸小时候家里穷,没念过书,当儿子生了之后,对于给儿子取名这件事情,感到十分头痛。正好一天经过村头的大富人家,听到院内不停地唤叫:“旺财,旺财,吃饭哩!”。因为富人家围墙砌得其高,成爸不得看...
  • 李桂英的丈夫外出打工了,勤劳能干的李桂英在家搞起了副业,养了几羊。没过多久,小羊变大羊,这几只羊被李桂英养的又肥又壮,村里人都夸她养的羊好。一天夜里,半夜准备起来上厕所的李桂英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她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只见一个黑影站在自己家...
  • 刚来广州打工的那阵儿,工资较低,生活比较窘迫,每一笔消费都要仔细琢磨。那时,我住在一个叫上社的城中村,村上多住着南下的淘金者,小小的村子,竟有十几万的流动人口。城中村里也是热闹异常,不长的一段街道,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在街中心,有一个小型的...
  • 大清咸丰年间的河间城里,有一魏姓人家的两兄弟,一个叫魏宝忠,一个叫魏宝诚。“忠”“诚”二字虽然相衔,可他们不是亲兄弟,是堂兄弟。宝忠是堂哥,宝诚是堂弟,其实宝忠比宝诚只大16天。长相上,两个人就如亲兄弟一般,都堂堂正正,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样...
  • 刘家坪中学每到春夏之交就成了流浪狗的乐园。流浪狗沿街在垃圾堆里刨食,最后总能在刘家坪中学找到落脚之处。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们平时难得出一回校门,那些流浪狗倒成了学生们的宠物,他们除了没法给流浪狗们一个窝处,平时一日三餐管饱,而且常常有营养...
  • 五百元钱该怎么分配?一大早我就在那儿掰着手指头算计。房租加水电要一百八,吃饭要二百多,电话费要N元,还有上网费、打车费、日常生活费……对了,这个月我还许诺要帮奶奶买一件羽绒服呢!唉,真是头大,这点钱连我的生活费都不够,我还能顾得了谁?我的头...
  • 蜀南多竹,因此也造就出黄老幺这么一类心灵手巧的“蔑匠。”什么竹筐、竹篮、竹凳之类,他都无所不精,因此在当地乡场上还颇有一点名气。当然那已是旧时的行当,眼下是不吃香了。话说那天赶场,黄老幺很快卖出了一大堆竹筐竹篮。之后便到“吉昌”米店买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