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机造就商机

    在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怪人,他叫黄锦华,是一位活鱼收购商人。

    说他怪,是指他的思维模式与常人不同。他一边要求养鱼户把鱼养得又肥又大,一边又对收购回来的肥鱼进行“瘦身减肥”,然后再上市销售。他每天仅给鱼瘦身减肥的损失就达两万元。

    然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正是凭借帮鱼减肥这种独特的营销方式,短短5年时间,从一个普通的养鱼户,一跃变成主导一方水产产业的领军人物,一年创造财富2000多万元。

    说起他独辟蹊径的营销策略,还源自他的一次卖鱼危机呢。

    黄锦华是广东省中山市人,由于家境不好,只念了三年书就辍学了。从16岁开始,黄锦华开始在河边捕鱼、卖鱼,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拥有了五六百亩的鱼塘,然而好日子没过上几年,黄锦华就发现自己和很多养鱼户一样,正在逐渐陷入一场卖鱼危机当中。他的鱼越养越大越肥,产量翻了几倍,然而鱼肉的口感却下来了。鱼不好吃,人家自然不愿意买,他开始为卖鱼发愁。黄锦华时刻感到危机正在向自己一步步逼近,可怎样渡过危机、解决危机呢?他绞尽脑汁,却毫无办法。

    一次,他用渔船拉了两万斤的活鱼去卖,然而,一天下来只卖掉了2000斤。于是,他不得不把剩下的活鱼暂时养在船舱里,等着第二天再去卖。接下来的几天,鱼一天比一天难卖,他很焦急上火,船舱里的活鱼再不卖出去,非得全部饿死不可。这晚,他也没心情去岸上买菜了,便捉了一条鱼来煮着吃。然而他欣喜地发现,煮好的鱼吃起来竞比前几天泥腥味淡了好多,也美味好吃很多。

    这个新奇意外发现令黄锦华惊喜不已,他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鱼养瘦了之后再卖,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可怎么样才能把鱼养瘦呢?

    黄锦华突然想到,在家乡珠三角有一种吃鱼生的传统,其吃法类似于三文鱼,为提高鱼的肉质,做鱼生的鱼,要提前放在清水中饿几天。黄锦华从中捕捉到了灵感,他决定建造一个帮鱼减肥瘦身的场所——鱼儿瘦身池。通过水渠,他把河水引进池塘,河水经过澄清和消毒以后,他就开始给鱼减肥了。在给鱼减肥瘦身期间,他不给鱼吃任何饲料,20多天后,等鱼消耗完体内多余的脂肪和排泄完饲料残余以后,再上市销售。

    2006年,黄锦华的瘦身鱼终于上市了,卖价比一般的鱼贵两三元一斤。他还把肥鱼瘦身减肥的过程拍成录像,向消费者做宣传,介绍瘦身鱼的瘦身过程。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的瘦身鱼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一个当口儿的销量由开始一天几条增加到一天四五百斤。当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000万元。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他自己的鱼塘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他就和其他养鱼户达成协议,收购他们的鱼来瘦身出售。

    现如今,黄锦华的瘦身鱼每天的交易量接近两万斤,并走出中山市,卖到了香港、澳门及其他珠三角城市。

    一次卖鱼危机,却意外地变成了黄锦华事业上的转机,并从中发现了无限的商机,我们不能不佩服黄锦华睿智的头脑和捕捉商机的敏锐眼光。在危机四伏的商业圈,有的人面对危机惊慌失措、怨天尤人;有的人则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化危机为转机,化危机为商机,成就了一生的财富梦想。当危机来了,你是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还是不等不靠、苦心挖掘危机中潜伏的商机?成功与失败,取决就在于此。

猜你喜欢
  • 明初年的大臣刘基,字伯温,元代末年中过进士,担任过一些小官。后来,他劝说朱元璋脱离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建立的政权,独树一帜。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夏日的一天,刘基在杭州城里漫步,只见一个小贩在卖柑子。柑子是很难保存到夏天的...
  •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示例 :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的原则。(《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钓...
  • 解释: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 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
  • 战国的时候,秦国想要统一整个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别的小国。 其中有一个小国家叫韩国,韩王很害怕秦国会来攻打他们,就想要把一块土地送给秦国,向秦国称臣,这件事被楚国的国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一个叫做苏秦的人去劝韩王千万不可以这么做!苏秦...
  • 出处 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 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 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 “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
  •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 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
  • 出处: 《晋书·郭象传》王衍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释义: 悬河”,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轻...
  •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
  •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
  • 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有一次,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