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块钱

    这两节是作文课,教语文的林老师给出的题目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课余时间,搞一个小型调查,问一问父母、长辈或其他人,10块钱能做什么?把调查的结果写出来。

    林老师刚把作文题目抄到黑板上,下面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窃窃私语:10块钱能做什么?老师怎么出了这么个怪题目?

    林老师没有理会下面的窃窃私语,清了清喉咙说:“同学们,这次的作文是一个小型调查。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问一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邻居,也可以问一问商店里、大街上的陌生人,10块钱能做什么?然后把你调查的情况写一写,明天早上交给我。”

    第二天,林老师一本一本地打开了学生交来的作业。

    第一本上毛毛草草地写着:爸爸说,10块钱能打25分钟的电话。妈妈说,10块钱能买一只鸡腿。爷爷说,10块钱能买两包中档香烟。奶奶说,10块钱能买一顿早餐。我觉得,10块钱能买10支冰棒。

    林老师看了看作文本上的名字,上面写着林小毛,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

    第二本作业上龙飞凤舞地写着:爸爸背着妈妈对我悄悄地说,10块钱不够给小姐一次小费。妈妈说,10块钱买不到一支高级唇膏。爷爷说,10块钱买不到一包中华烟。奶奶说,10块钱打不了一圈麻将。我说,10块钱不够我一天的零花用。

    林老师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不用看名字,她也知道是包工头郑大发的儿子郑小发写的。

    第三本作业上歪歪扭扭地写着:爸爸说,10块钱可以买一顿狗食。妈妈说,10块钱可以买一本时尚杂志。爷爷说,10块钱可以买一个最便宜的鸟笼。奶奶说,10块钱能让擦皮鞋的给她擦一次鞋。我说,10块钱可以让我打一次出租到学校。

    林老师知道,这是本市有名的房地产商王大赖的儿子王小顺写的。

    第四本作业上有几行轻描淡写的字迹:爸爸说,10块钱用不着单独开发票。妈妈说,10块钱长啥样我没印象。爷爷说,10块钱装兜里太占地方。奶奶说,10块怎么能算钱?

    不用说,这是市委秘书长的宝贝儿子写的。

    ……

    第45本作业上工工整整地写道:爸爸说,10块钱是我干一天活儿的工钱。妈妈说,10块钱是我两天的饭钱。爷爷说,10块钱能买5支俺孙子最爱吃的糖葫芦。奶奶说,我不知道10块钱能做什么,因为我的口袋里从来没有超过10块钱。我说,10块钱能买4包方便面,每天中午吃一包,够我吃上4天。

    林老师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滴到了作业本上,可她却全然不知。她想,这个孩子一定是班里成绩最优秀的李强。他的爸爸下岗了,听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到建筑队里给人家提灰搬砖,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

    林老师拿起钢笔,在李强的作业本上接着写道:10块钱可以买一本课外读物,10块钱可以订一学期报纸杂志,10块钱可以买一盒英语磁带,10块钱可以买一支普通钢笔,10块钱可以得到一份天才、一份勤奋、一个志向、一个恒心……

    想了想,林老师又在后面写上了一句话:你的奖学金已经发下来了,一共是100元。下午上课前来找老师领。

    林老师又想了想,把100元改成了200元,然后从自己的工资袋里抽出100元,和李强的奖学金放到了一起。

猜你喜欢
  • “滥竽凑数”出自《孟子》。滥竽凑数的故事告知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可是没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候的考验,毕竟会露出破绽的。嘲讽了混进熟行,假充有本事而无真才实学的人。也有报酬了暗示谦善.........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起头的。比方工作的成功,是从.........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究查,避居赵国。他传闻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往约请。但两人不愿来见。他探问到毛公躲在赌徒中,薛公躲在卖酒人家,便往寻访,终究结识了两人。平原君知道后,说...
  •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年龄 有小我要偷一口钟。钟很大,他抱也抱不动,背也背不走。怎样办呢?他想不如把大钟砸碎了,把碎铜一块一块搬回家往,因而举起铁锤就砸。没想到大钟“当”地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他只怕让他人...
  • “恃势凌人”出自西汉 在一个丛林里,住着一只山君,有一天山君的肚子很饿了,想找个小动物当点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碰见一只瘦小的狐狸。因而山君就扑了上往,没想到狐狸大呼一声:“哼,丛林里大师都知道我是大王,大...
  • 成语“出言如山”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高文用。故事首要讲述:战国时,秦国的戎行团团包抄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情势十分求助紧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往求援…… 战国时,秦国的戎行团团包抄了赵国...
  • 这个成语来历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居心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没有此事,而且周瑜气量也很是宽宏,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完全分歧。 周瑜看到诸...
  • “积习沉舟”出自《汉书 。张乖崖将他喝住,上前查问。库吏不敢隐瞒,照实认可了。因而张乖崖命令把他捉进县衙,命手下衙役对他施以杖刑,以示鉴戒。库吏不服,喊道:“不就一文钱嘛,有甚么了不得的?就为这么一文钱你就...
  • “囫囵吞枣”出自宋 畴前,有小我买了一堆生果,有梨儿,也有枣儿,坐在路边上吃。有个老头儿看见了,对他说:“小伙子,梨儿可不克不及多吃呀。它固然对牙齿有益处,可是吃多了对身体欠好。”青年人就问:“枣儿吃多了呢...
  • “滔滔不绝”出自南朝 晋朝时,有一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年青时的郭象,不但勤学,并且对平常糊口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意不雅察,然后再沉着地往思虑此中的事理。这使得他常识赅博,对工作的阐发也经常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