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之彼端,是那相遇的地方

    1

    如果没有遇见凌焰,或许安晓溪的人生轨迹就会这样一直安静地延伸下去。但后来,她一不小心被凌焰撞了一下,人生就拐了个不大不小的弯。

    那还是读高一的时候,班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流传着一个城里来的男生要转学到安晓溪班上的消息,这在班里那群追逐时尚的女生中间一度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安晓溪对此却毫不关心,她只淡淡看她们一眼,便又低头看起自己的书。在她的眼里,从城里转到这里读书的学生,不是被学校开除的浪荡子弟,就是一些落魄少年。

    当班主任宣布新来的同学叫凌焰的时候,安晓溪正在低头做作业。然而,这个名字却让她心头一震。

    2

    那段隐藏在安晓溪内心深处的秘密,如泉水般一点一滴地涌了出来。

    那是安晓溪13岁的时候,她得了一场怪病,父母四处求医问药都没有结果,最后找到一个老郎中,老郎中用一种奇怪的偏方把她的病治好了。病虽然好了,可是她那头最引以为豪的秀发却再也不见了。郎中说,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在乎什么头发啊?每次只要一想起老郎中这句话,安晓溪就忍不住躲在角落里暗暗哭泣。

    一场病使这个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负债累累。为了还债,父母硬是把祖屋卖了,在镇上的一个旮旯处租了两间廉价的房子。安晓溪原本一向优异的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她甚至好几次都有了弃学的念头,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闷不乐。

    直到有一天,安晓溪无意间在一张废弃的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少年的故事。那个少年叫凌焰,与安晓溪同城。他虽然患有先天性疾病,却一直与病魔顽强斗争,经过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他不仅彻底战胜了病魔,还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了跳远冠军。这个故事让安晓溪那颗封闭的心瞬间被滋润了,慢慢地舒展开来。安晓溪鼓足勇气,用“安安”这个笔名给那个少年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从此,两个陌生的少年开始书信来往,一张张轻薄的信纸将两颗年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安晓溪的情绪一天天好起来,成绩也慢慢有了稳步的回升。

    3

    凌焰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作着自我介绍,安晓溪情不自禁地抬起头。眼前的这个少年看不出一点病态,相反,身体十分健壮。他蓬松的头发下面掩盖着一道长长的疤痕,一直延伸到后脑勺。手臂上还刻着一条龙的纹身,一副问题少年的样子。安晓溪不觉摇了摇头,暗想:虽然数学老师说,就事件发生的概率而言,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像同名同姓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处在一个很大的基数中的时候,那些小概率事件往往就不可思议地发生了。

    还没等安晓溪回过神来,只听见班主任说:“安晓溪,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你应该负起帮新同学提高成绩的责任。”安晓溪头也不抬,不冷不热地“哦”了一声。此时,凌焰早已大咧咧地走到了安晓溪身边,用一股傲慢语气说道:“很高兴认识你。”说着,还把手伸向了安晓溪。安晓溪竟像没看见一般,只顾埋头做自己的作业。凌焰悻悻地把伸在半空中的手收了回去。

    凌焰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心想着如何报复这个一见面就给他下马威的家伙。忽然,一个想法火花般闪过他的脑海,他激动得连笔都掉在了地上。

    一整天,凌焰都在琢磨着如何实施这个完美的计划。终于熬到了晚自习放学,等安晓溪一起身,凌焰就赶紧收拾好书包,躲在了安晓溪的身后。

    凌焰一路跟着安晓溪七拐八绕,穿过那条肮脏不堪的小巷到了安晓溪家的出租屋。看到这一地的狼藉,还有水沟里发出的阵阵酸臭,凌焰忍不住吐了一口痰,愤愤道:“这哪是人住的地方!”

    凌焰捂着鼻子,躲在一个角落里,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巷子里进进出出的人。终于,一个中年男人进入了凌焰的视线,只见他停在了安晓溪家的门前,掏出钥匙进了那扇门。凌焰想:这肯定就是安晓溪的父亲了。于是,他迅速走到巷子中间对着安晓溪家的窗户大喊了两声:“安晓溪,我爱你!”不一会儿,那个中年男人就从窗口探出头来大喊:“臭小子,乱喊什么!小心我揍你!”

    凌焰一听更来劲了,对着窗户又大喊了一声:“安晓溪,我爱你!爱你一万年!”不久,房子里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还夹杂着质问声、啼哭声。看到这里,凌焰一溜烟儿地跑回了家。

    第二天,凌焰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早早来到了教室,他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教室门口,准备看安晓溪的笑话。

    安晓溪红肿着眼睛,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教室。凌焰赶紧笑嘻嘻地迎上去,故作关心地问:“哎哟,是谁欺负咱们班学习委员安晓溪大人了?告诉我,我去揍他一顿。”安晓溪头也不回,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凌焰早就注意到安晓溪手中那叠褶皱的信纸了,信纸上还依稀残留着泪痕。趁安晓溪不注意,凌焰一把夺过她手中的信纸,故意对着全班大声说:“大家快看这是哪位大才子给我们的安晓溪美女写的情书啊?”说着就要念信上的内容。情急之下,安晓溪一手扯住凌焰的手臂,一手拼命地去抢凌焰手中的信纸。凌焰刚念了一句,大脑便触电般一片空白,手也顺势软了下来。

    安晓溪拿着那叠破旧的信纸,趴在桌上小声地哭起来。

    4

    从那以后,凌焰变了个人似的,再也不跟安晓溪作对了。虽然他还是整天不认真听课,但却少了当初的那份桀骜不驯。一有机会,他就向安晓溪道歉,甚至每晚晚自习后还跟在安晓溪身后,护送她回家。

    终于,这样一份耐心打动了安晓溪。她开始在回家的路上,给凌焰讲那些儿时的美好记忆,有时候她还会跟他分享一块巧克力。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什么都不说,只是静静地享受这样一段可以并肩走过的时光。

    一次回家的路上,凌焰鼓足勇气邀请安晓溪去他家做客。在凌焰的第三次邀请后,安晓溪终于迟疑地点了头。

    周六的傍晚,安晓溪应邀敲响了凌焰家的门。凌焰热情地把安晓溪引进屋,又是端茶,又是拿水果。半晌,安晓溪小心翼翼地问:“你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凌焰拿着那个还未削好的苹果不经意地说:“房子大,一点也不好。你以后经常来我家玩吧。”

    第二天晚自习放学,在临分手的路口,安晓溪递给凌焰一张纸条:“凌焰,我的快乐与忧伤不需要你来分享,也请你不要用你完美的幸福,刺痛我的心,以后我们再也不要一起回家了……”

    凌焰一直以为安晓溪已经接受了他这个朋友,却不知,在凌焰温暖的家里,安晓溪感受到的并不是温暖,而是疼痛。

    5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安晓溪就再也没有见过凌焰。有人说:他又回来到城里读书了。也有人说:他跟着母亲去了新加坡。对于这一切,安晓溪就像当初凌焰刚来这所学校时一样漠不关心。在安晓溪的眼里,他们本来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只是每天晚自习后,走在回家的小巷,安晓溪会像往常一样回头。但是,她再也看不到那张熟悉的面孔了。

    然而,就在安晓溪以为自己已经忘掉凌焰的时候,一封信又搅乱了她宁静的心。

    6

    信是凌焰写来的。

    安晓溪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

    小溪,寒假以后我就随妈妈到了新加坡,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在我心底一直有一个秘密没有告诉你,其实我就是那个一直与你通信的凌焰。不是因为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而是因为,有时候世界真的很小。

    或许你会羡慕我的家境,曾经我也和你一样以为我会这样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背叛了妈妈,我忽然觉得一切努力都没有了意义,我开始把自己伪装起来,放弃学习,放弃训练,整天和坏孩子喝酒、打架,我成了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直到后来转到新学校,认识了你,我才重新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价值。

    这是我那年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送给你留个纪念。虽然我们的生活会平行地向前延伸,但我坚信它们可以息息相通。希望4年以后的我们能再相遇。

    看着这些温暖的字,安晓溪的眼睛有些湿润。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感觉她与凌焰是那么近。原来,一次年少时的相遇,淡淡划过之后,竟可以彼此温暖长长的一生。

猜你喜欢
  • 有一家盲人按摩店,这天,生意清淡,店里有两个按摩师,闲着无聊,正“听”电视打发时间。男按摩师叫阿勇,二十五岁;女按摩师叫阿丽,二十二岁。两个人都不是全盲,还有一丁点视力,不过只能看到眼前十几厘米远的东西。这时,阿勇听见店里进来了一个客人,是...
  • 同学聚会倡议书发到学校的网站后,一呼百应,但也有几个同学始终没有音讯。于是就找出当年的毕业纪念册,决定写信碰碰运气。班上有一位甘肃张掖的林勇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消息,想起当年和他私交不错,还曾经给他改毛衣直到凌晨两点钟。于是就首先写了一封信...
  • 城建局有个年轻人,叫梁明。这个梁明一直很不顺,因为单位领导不赏识他。这天,梁明在上班路上遇到了一个女同事,两人边聊边往单位走。快走到城建局门口时,两人发现前面很热闹。原来,是几个人围着一个瞎子,在那里算命。梁明正想算算,寻求转运之法。于是,...
  •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装饰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为了节省几个钱,就在市郊接合部租了间房子。这是一栋老式楼房,被房主整栋买下后,间隔成了筒子楼,专门租给外来打工人员,价钱很公道。我挺满意,跟房东谈好了价钱,选了一间空屋,当天就搬了进去。我没啥别的...
  • 我认识的一个上海姑娘她生活在社会的世界,她也生活得敏感,但这种敏感是用来处理和应付各类关系的微调器。她做公关。据说公关公司的多寡是一个城市是否够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软件特征。在北京,有大大小小两万多家公关公司,在上海,也相当接近这个数字。公关...
  • 纯真友情超越生死过去的伙伴不再和她来往11岁的女孩帕西得了一种怪病,怕见阳光,不停地掉头发,牙齿也开始松动。医生说这是一种病因不详的血液病,暂时无从对症下药。危险的是,这种血液病还可 能会传染别人。为此,帕西只好离开学校,待在家里。她的父母...
  • 魔术一个秋雨渐微的夜晚。一辆人力车拉着我,在大森一带的陡坡间,几度爬上爬下,终于停在一处翠竹环绕的小洋房前。大门很窄,灰漆已渐剥落,借着车夫打的提灯光,见钉在门上的瓷门牌上,用日文写着:印度人马蒂拉姆·米斯拉。米斯拉生于加尔各答,师从一位著...
  • 穷人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隔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
  • 蓝毛衣贾桂琳·诺佛葛拉兹在美国一个平凡家庭中成长,半工半读完成弗吉尼亚大学的学业,并幸运地进入金融业发展。因为工作关系走遍世界各地,让贾桂琳看到世界正面临的问题——贫穷。她想为穷人谋福利,于是断然辞去人人称羡的高薪工作,远赴非洲投入改变世界...
  •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是活着为挣钱当上美国大兵我出生在安徽安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6年从省内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在一位亲戚帮助下移民到了美国。在纽约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感到这里一切都好——除了没有钱。有一天,我在地铁里仔细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