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份遗嘱的风波

    刚办完父亲丧事,姐姐林英就来找妹妹林梅商量父亲房子的事。

    林梅母亲去世后,父亲不愿离开自己的房子去跟子女住,一直住在这幢老房子里,随着年龄增高,姐妹俩就托人找了一个叫刘小妹的女人来照顾父亲的生活。

    父亲离世留下的唯一财产就是这幢老房子。哥哥在没有林英说,父亲去世前没有留下遗嘱,房子理所应当由哥哥林建他们兄妹三人共同继承,可哥哥林建因患肺癌在父亲去世前三个月就离开了人世。父亲的房子就由他们姐妹俩继承。

    林梅同意了林英的提议,但提出要求要住父亲的房子,就这样,姐妹俩口头上达成协议,父亲的房子给林梅住,林梅在办理过户手续时,必须把市场评估价一半的房钱付给林英,就可以到房管处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就在林梅准备和林英要到房管处办理过户手续的前一天晚上,林梅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叫刘小妹,是林梅父亲生前的“陪护。”她是林梅父亲的同乡,比林梅父亲小27岁,比林建小5岁,比林英大4岁,与林梅兄妹是同辈人。

    刘小妹离婚不久,经人介绍认识了林梅的父亲,知道了他是个空巢老人,一人住着一套200平米的大房子,儿女们只有周未或是假日才有时间回来照看他,平日就独自生活。刘小妹认识林梅父亲不到一个月,就自己搬进林家。

    搬进林家没几天,刘小妹就借口说自己在林家的身份不清,要林梅父亲与她办理登记结婚登记,可林梅的父亲知道自己年事已高结婚是不可能的事,让刘小妹立即搬走,可没去几天刘小妹又借口说自己没住处又搬了回来,这到好一住就是几年。

    今天,她突然出现在林梅家,林梅颇感意外。刘小妹进到林梅家一改往日的奉承,而是趾高气昂地对林梅说:“这房子你不能住,你爸已经把房子留给我了,这是他的遗嘱。”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张信笺递给林梅。

    林梅接过信笺一看,差点晕到在地上。这是一份房产遗嘱的复印件,遗嘱上写道:“为了感谢刘小妹对我的照顾,本人愿意把上海路25号6幢一单元502室的房子留给刘小妹。”遗嘱的右下除了父亲的签名外,还有两个见证人签名。

    林梅感觉自己被人从身后打了一闷棍,一下子傻眼了。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可又找不出任何返驳的理由,只好拖延说要核实遗嘱的真假,在决定是否从父亲的房子搬出去。

    刘小妹走后,林梅立马赶往林英家,她把刚才家里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林英。

    “不可能!决不可能!遗嘱肯定是假的,爸决不可能把房子给她的,要不就是在父亲患了老年痴呆时写的”林英愤怒的喊道。

    “我也不信,可遗嘱上的签名确实是父亲的,不信你看,林梅拿出那份遗嘱递给林英,林英很认真地看了几遍遗嘱说:“遗嘱上的签名的确是父亲的,咱们只有去找律师问问能怎么办。”

    第二天,姐妹俩如约找到哥哥的朋友马律师,马律师看了遗嘱后,劝她们姐妹俩最好放弃,还让林梅尽快搬出那套房子。

    林梅始终不信父亲会把房子留给一个不相干的人。她开始搜寻父亲家每一个可以夹藏遗嘱的角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梅终于在卧室角柜锈迹斑斑的饼干盒里找到了父亲深藏的公证遗嘱。遗嘱上写道:“本人自愿把上海路25号6幢一单元502室的房子留给小女儿林梅,由林梅拿出5万元分别给林建2万元,林英2万元,刘小妹1万元。”内容与刘小妹手里的那份绝然不同,但是立遗嘱的时间比刘小妹那份早了4个多月。

    不过,林梅还是喜出望外拨通了林英的电话,把找到遗嘱的喜讯告诉了她。林英并没有像林梅那么高兴,那林梅并不知道父亲去世之前去找过林英,他告诉林英要把房子留给林梅,让林梅拿出2万块钱给她。当时林英还气愤地同父亲大吵,说父亲太偏心,自己也是他的女儿,凭什么房子只给留林梅一人。因此,父亲去世清理衣物时,林英曾经暗地里找过这份遗嘱却没找到,所以她急着想把房子的事给办了,谁知半路杀出个刘小妹把事给搅黄了,还让林梅找到了遗嘱。

    不久之后,林英提出上诉要求撤销之前签订放弃母亲房产继承权的公证声明,申请要回母亲房产的继承权。同时还提出刘建应得的2万元应由她来继承。这期间,刘小妹也把林梅告上法庭,提出自己手里的遗嘱立于林梅那份遗嘱之后,申请由要回房子继承权。

    最后,法院宣判:林英申请要回母亲房产继承权无效,房子归林梅所有。由林梅拿出3万元给林英,1万给刘小妹。

猜你喜欢
  • 父亲一连打了好几次电话给我,问我这个周末有没有时间回家,说是有大事要商量。我一听有大事,那还了得?赶紧放下手中的事情回家,有什么事情能比父母的事情更重要?回到家里才知道,父亲的所谓大事,就是家中的热水器坏了,要买一个新的,所以,想和我们商量...
  • 母亲已去世多年了,一直想给母亲写下一些文字,可每次陷入回忆时,心都会疼痛不已。母爱如海,每一次对母亲的回忆都如大海波起云涌,那铺天卷地的往事总是轻易将我吞没,让我失去思维的能力。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最博大的爱如何可以凝固成文字,也许我不能写,就...
  • 在集市上,又碰到了老耿叔。他在卖麦黄杏儿,我看到老耿叔面色红润,且有些胖了,这些年下来,似乎并不见老。于是,我想着老耿叔,想着他的不易和幸福。老耿叔,为人厚道、耿直,年轻时,由于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娶妻就成了困难。一直到四十多岁,才娶到了一...
  • 我真正走进岳母的心里,是2007年的事,那年她93岁。此前,接触的时间短,自然很客气。这年7月,我从一所家教研究机构退了下来,才有了与岳母朝夕相处的机会,我也才真正体会到老伴儿说的“咱娘越来越难伺候了”。其实,照顾空巢老人是子女天经地义的责...
  • 一日,老友偶聚,发现邻桌竟是多年不见的昔日同窗,故人相遇,彼此嘘寒问暖,遂相邀同饮几杯。席间,杯盏交错,相谈甚欢,发现他已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很成功。聊起旧事,问同窗,是什么动力让你走到今天,只见他缓饮一杯,说道:“我不努力,那么这个世界不就...
  • 一个男人厌倦了他每天出门工作而他的老婆却整天呆在家里。他希望老婆能明白他每天是如何在外打拼的。于是他祷告祈求:全能的上帝啊,我每天在外工作整整八小时,而我的老婆却仅仅是呆在屋里,我要让她知道,我是怎么过的,求你让我和她的躯体调换一天吧!无限...
  • 国庆长假的第一晚,南昌火车站软席候车室,这个有点寒碜的VIP候车室里,红色软皮沙发座椅工整地充斥于整个候车室,空气中弥漫着焚香的味道。整个大厅里,冷清得很,与外面检票进站口的拥挤和吵闹颇不协调。大厅只有四个人,大屏电视里播放着晚间新闻,一位...
  • 九月份,我怀揣着不安的心,又踏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另一个校园。多年后当我回想起来,总觉得年少轻狂。也是啊,谁的青春不轻狂。第二次月考后,老师忍无可忍换了座位,我的成绩较之小学来说那简直就是天与地间的距离,在这种天差地别中,我能怎样?只怀着...
  • 小时候玩过一种叫“打王八”的游戏。五六个小孩子凑在一起,用大小不同的砖块立在地上,前方中央是“王八”,两边各立一块叫“侩子手”,后边则是“打手”,“判官”,“军师”,“县官”和“看客”。在划出一定的范围距离后几个孩子轮番用石块向目标投去。先...
  • 刚放假的我,不想白白浪费寒假的美好时光,就托高中老师帮我在市里觅得一个实习单位。总体来说,在报社实习,很适合我的专业。可是我却不得不解决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住宿,我家距市里较远,回家住不切实际,故而我得在市内寻住处。我有两个选择,要么去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