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

    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

    财富档案

    在全球华人富豪当中,台塑集团董事长,人称“塑胶大王”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区成功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他领导下的台塑集团不但雄踞台湾之首,亦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王永庆出名不仅因为他拥有巨额财富,还因为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独出心裁和人格魅力。

    企业类型

    塑胶业。

    成长记录

    台湾商界的精神领袖,也是华人圈里的经营之神。台塑集团的创办人,台湾十大财团之一,被誉为“主宰台湾的第一大企业家”、“塑胶大王”,个人资产约有27亿美元。

    他曾是台湾一个穷苦的卖米小伙计,现在是横跨各个领域的第一大企业家;他曾对塑胶一无所知,却创办了最大的塑胶集团;他虽然只有小学毕业,却提出了多种合理化经营方法和建议,被人们广为传颂;他是一个超级富豪,却一条毛巾用了27年;他就是著名的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在台湾,他的地位就相当于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直到今天,这个已经86岁的老人还不轻言退休,依然雄心勃勃地在内地大力投资,为两岸统一、早日实现“三通”而努力。

    不甘清苦的喂猪少年

    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湾台北县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他祖籍福建安溪,这里出产蜚声国内外的名茶铁观音,从祖上开始,家里就一直以种植茶叶为生。

    小时候,家里十分艰难,作为家里长子,王永庆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打水、喂猪,帮家人干活。父母辛苦供他读书,但是他对书本从来不感兴趣,因此成绩从来没好过,小学毕业就开始做工了。

    15岁那年,经人介绍,王永庆来到一家米店打工。聪明伶俐的他,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请求父亲帮他借了些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

    虽然是小地方,但竞争也很激烈,并且王永庆是外来户,而当地的顾客在此之前都已有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由此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塑胶粉,王永庆看到这一领域的潜力,就和创业伙伴一起去找政府主管,申请这个项目。可是由于他对塑胶一无所知,不但没有申请到项目,还被大大地奚落了一番。为此,王永庆花了1年的时间学习塑胶知识,而这些知识为他以后的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政府也愿意将这个项目交给他来办。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于是无奈之下,这个风险大、利润不高的项目还是落到了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身上!

    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其实,王永庆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3月,台湾第一家塑胶工业有限公司登记设立了,自有资金约50万美元,美国援助有67万美元。3年的筹建工作之后,改名为台湾塑胶工业公司,王永庆自任董事长,正式生产PVC塑胶粉,从此,他走上了事业的起飞点。

    万事开头难,正如何义所说,塑胶粉粒生产出来了,但首期月产仅100吨,可谓世界上规模最小的。付出的成本根本无法收回,而当时的日本同类产品物美价廉,充斥了台湾市场,王永庆的都积压在仓库,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

    就在这种时候,许多股东都没有了信心,纷纷退股,而王永庆却表现出一个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眼光和胆量,他决定“破釜沉舟,在此一举”,毅然变卖了但在强大的压力下,是丰厚的回报,在这一点上,王永庆从不吝啬,压力与激励相结合,产生的是强大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台塑成为许多热血青年创业学东西的最好去处吧。

    在生活上,虽然王永庆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但他却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了!他公司的一位职员,花了1000美元为王永庆的办公室更换新地毯,结果惹得王永庆很不高兴,差点大发雷霆!在吃的方面更是“简便”,家常的卤肉饭就足够了;穿的原则是“整洁”,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而一条运动时用的毛巾用了近30年!他几乎每周都要给子女们写信。为省邮资,他常用一种很薄的信纸,每封信都是密密麻麻好几张。

    对于他近于怪癖的节俭,许多人为之不解,但王永庆自有回答。1975年1月9日,王永庆在美国圣若望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的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生活的困苦,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贫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的确,正是在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之下,王永庆才建立起今日的辉煌,成就了其台塑帝王的梦想。因为知道回首过去,才明白现在的不易,所以才会充满压力,倍加珍惜。这就是台塑的精神!

    成功秘诀

    有敢于用身家性命做“赌资”的抉择魄力。

    信守“人是企业之魂”的定律。

猜你喜欢
  • 在一个大森林边上,有一栋简陋的小屋,里面住着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孩,有一天,来了一只灰兔,亲热的偎在女孩脚边,此后,女孩无论做什么,灰兔都蹦蹦跳跳的跟在身后,慢慢的,女孩和灰兔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女孩中暑昏迷,还好灰兔及时找来药草救醒她,有了灰...
  • 人与人的相见、相知、相交讲个缘分,称为人缘,以此类推那人和动物间的交往,会相应称为人狗缘、人猫缘、人鸟缘等等。我讲讲我的一段人狗缘的故事。一天下午,我准备步行上班。走出楼道口,望见十来米外垃圾箱旁边,隐隐地有条黄色的小狗正在撕咬着垃圾袋找食...
  • 考试时间到,请考生立即停笔高考结束的声音骤然响起,考生们稀稀拉拉的站了起来,无论成与败,一切都在这张苍白的纸上。一位考生依旧在提笔埋头答题,考场的监考老师走了过去,按住了他的笔:这位同学,你没听到铃声吗?考试时间已经结束了,如果你再继续答题...
  •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曾经被整日看护我的二奶奶如此吓唬过:别哭了,你听大老黑来啦。他手里提了好几颗小鬼子的人头来了。每到此时,二奶奶都会自己怕得搂紧我。后来我大些了就会问奶奶,大老黑是谁?是鬼吗?二奶奶说:大老黑可不是鬼,他是打鬼子的大人物。...
  • 又休息了几天,栀夏总算是养好了身体,期间只有鹿飞亭一人来照顾她,便再也没有见过别的什么人来了。有毛毛茗茗陪在身边也不算得上是寂寞,悠悠闲闲地过了几天伤就好了。毛毛。师父真的来了吗?栀夏揉揉毛毛的脸,墨眸睁得大大的。恩恩。可是我们走散了幸好之...
  • 曾经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小A遭遇了一场匪夷所思的人生变故。08年金融危机外加其他原因导致供职的图书代理公司倒闭,做美妆师的朋友利用人脉帮她找了一份北京的编辑工作,据说比她从前的工作收入略高,而且还会指派专人指导,只要自已肯努力,假以时日定有更...
  • 从那次和H近距离接触后,开始不自觉的关注关于H的事情,大概是内心的好奇心作怪吧。那时候,全班都知道H喜欢X,X是个活泼大方的女孩,和班里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好,也是老师面前的红人。H和X在高一就是同班同学,X在初中就有一个男朋友,两人时常吵架,...
  •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家里经常有个远郊的农村人来访,我父母称呼他胡召他爹。他每次来的时候,总是背着一个大背箩,里面装满了山货,还拄着一个古怪的木拐杖。背箩很特别,外面系了一块有圆弧形缺口的木板,背重物时,圆弧卡在后脖子上,两边则压在肩头上,这...
  • 贫穷的年轻小蜜蜂爱上了美丽高贵的花蝴蝶。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真可谓是一波三折。他的痴心并没有换来花蝴蝶的青睐,反而遭到众多人的热嘲冷讽,可他仍然不改初心,誓言要把高贵的花蝴蝶娶回家去。终于在三番四次的穷追不舍后,骄傲的花蝴蝶终于肯用正眼瞄了瞄...
  • 大雨滂沱驾,驾有人策马在雨夜中穿行,马的嘶鸣和着雨水的声音在耳边混响。雨一直在下,像黄豆般砸着人的脑袋。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呈现雨中人的模样。是个粗犷的着战衣的男子,脸上有着塞外风沙的刻痕。雨水浸透战衣,有彻骨的冰凉。敌人来袭哨兵呼喊声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