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话的高允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崔浩。

    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了很大功劳,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信任。到魏太武帝即位以后,他担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权,还派了几十名汉族士人,担任各地郡守。这样,他和鲜卑统治者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魏太武帝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

    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当时,皇帝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崔浩手下有两个文人,偏偏别出心裁,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浩的声望。

    崔浩自以为功大官高,没有什么顾虑,真的花了大批人工和费用,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还把石碑竖在郊外祭天坛前的大路两旁。

    国史里记载的倒是史实,但是北魏的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不体面的。过路的人看了石碑,就纷纷议论起来。

    北魏的鲜卑贵族认为这一来丢了皇族的面子,就向魏太武帝告发,说崔浩一批人写国史,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

    魏太武帝本来已经嫌崔浩太自作主张,一听这件事,就发了火,命令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起来查办。

    参加编写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得到这个消息,着急得不得了,把高允找到东宫(太子居住的宫),跟他说:“明天我陪你朝见皇上,如果皇上问你,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话,别的什么也别说。”

    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就跟随太子一起上朝。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说:“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国史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

    太武帝召高允进去,问他说:“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

    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具体内容,都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

    太武帝转过头对太子说:“你看,高允的罪比崔浩还严重,怎么能饶恕呢?”

    太子又对魏太武帝说:“高允见了陛下,心里害怕,就胡言乱语。我刚刚还问他来,他说是崔浩干的。”

    太武帝又问高允:“是这样的吗?”

    高允说:“我犯了罪,怎么还敢欺骗陛下。太子刚才这样说,不过是为了想救我的命。其实太子并没问过我,我也没跟他说起过这些话。”

    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忠厚直率,心里也有点感动,对太子说:“高允死到临头,还不说假话,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魏太武帝又派人把崔浩抓来审问。崔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什么也答不上来。太武帝大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把崔浩满门抄斩。

    高允回到官署,犹豫了半天,也没有写出半个字来。太武帝派人一再催问,高允说:“我要求再向皇上面奏一次。”

    高允进宫对太武帝说:“我不知道崔浩还犯了什么罪。如果仅仅是为了写国史,触犯朝廷,也不该判死罪。”

    魏太武帝认为高允太不识好歹,吆喝一声,叫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后来太子再三恳求,太武帝气消了,才把他放了。

    事后,太子埋怨高允说:“一个人应该见机行事。我替你告饶,你怎么反而去触怒皇上。我想起这件事,真有点害怕。”

    高允说:“崔浩做这件事私心重,是有错误的,但是,编写历史,记载帝王活动,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出了事,怎能全推给他呢。殿下一我救心,我是十分感激的。但是要我为了活命说违背良心的话,我是不干的。”

    魏太武帝到底没有饶过崔浩,把崔浩和他的几家亲戚满门抄斩。但是由于高允的直谏,没有株连到更多的人。据太武帝自己说:要不是高允,他还会杀几千个人呢。

    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宦官杀死;过了一年,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即位,这就是宋孝武帝。

猜你喜欢
  • 宋理宗赵昀,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父赵希瓐,母全氏,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与宁宗同属后裔,但宁宗属于秦王德芳一支,理宗则属于燕王德昭一支。宋理宗是历史上有名的傀儡皇帝,他于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继位,去世于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共...
  • 我和董琳是同学,十几岁的年龄,没有山盟海誓,目标却很明确:为了得到一个吻。晚自习后,她在我的面颊上飞快一印,从此我们成了相互惦记的情人。转眼毕业,我在小镇的工厂上班,她去了遥不可及的克拉玛依。一年后,她来小镇找我,说不清为什么,我百般回避,...
  • 12年前,他在一个纸箱厂上班。星期六厂里不上班,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逛街,逛着逛着他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又聋又哑,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过着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孤苦无依的生活。4年前,在山东打工的周玲注意到了他。...
  • 母亲58岁生日那天,父亲送了一件衣服给她。当着儿女的面,父亲有些羞涩地说:“我昨儿逛了一天街,也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就随便挑了一件,你看喜欢不?”“喜欢。”母亲接过衣服,满脸的惊喜。我和小妹忙起哄道:“哇,真浪漫啊!妈,赶快穿上试试!”母亲...
  • 婆婆在床上已经躺了三年了。自从婆婆瘫痪以来,她从没有上过一次县城。衣服总是父亲帮着孩子们买。有几次,婆婆都生气了,骂她:“你这个傻媳妇,就弄不清谁重要。你以后还要指望孩子们过生活呢。”可她没有听从婆婆的话,依旧端水、伺候吃喝拉撒、换洗床单。...
  • 有一个青年,专门向一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
  • 如何爱孩子?如何爱伴侣?如何爱父母?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多此一举的话题,爱就爱了,简单明了,何须问个“如何”?其实不然,学会把爱藏起来或许更有效果。凭作家海岩今时今日在文化圈、娱乐圈的人脉与地位,想给儿子找个角色演演,甚至是“男一号”或“男二...
  • 许多人都认为夫妻间的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对此,我并不认同。其实,更多的时候,幸福就是人群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经意间,就会赏心悦目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前些日子,我偶感风寒去了趟医院,并依照医生的吩咐到输液室去输液。输液室不大,里面早已挤满了患者,...
  • 家有孝子,是很让别人羡慕的事。不过,我家的“孝子”,却并不是指我的儿子,小不点儿才刚上小学,还不大懂得怎么去孝敬爸妈。这“孝子”就是我的老公——公婆的儿子,让人羡慕的就不会是我,而是我那特有福气的公公婆婆。老公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十几年的...
  • 记忆中,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她虽然不识字,但识大体,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一直缺少家庭的责任感,他那时是村里的会计,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家什么事都不做,整天在外吃喝赌,只有母亲一个人料理家里家外。小时候,我身体经常不好。那时,村里的医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