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徵巧计谏太宗

    旧时,豫南一带的评书艺人有一个自己的行会组织,叫“梨园书屋”。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艺人们就集中到书屋办祭神会,祭拜时供土猪、鸡、鲤鱼,另外用金漆条盘,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方绸手帕供在祭桌上,然后点烛焚香,燃放鞭炮,由年长的师爷击磬,艺人们鱼贯而入,上香、磕头、焚黄表,三拜九叩,随后便在一起吃会酒。他们祭拜的祖师爷就是唐朝的魏徵。

    说起祭拜魏徵的事,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哩。生活在唐朝的魏徵最初不是保唐太宗李世民的,而是保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才用了魏徵。魏徵心想,既然你用我,我就得进谏,而且还要想方设法让你听进去。于是他就想到了说书这个办法。

    有次唐太宗外出巡游,来到洛阳,住进了显仁宫。他想吃河蟹,可进膳时,却没有这道菜。李世民当时火气就上来了,一拍桌子,把地方官大骂一顿,说他们怠慢皇上,目无天子,要重重治罪。地方官吓得大气不敢出,小气不敢喘,连忙跪下磕头认罪。其实,当时是初春季节,在洛阳,上哪去找河蟹?但皇上想吃,就得给弄来。没办法,地方官赶紧催人骑快马到信阳州去抓河蟹。

    这事叫魏徵听说了,当即求见皇上。李世民知道他爱找茬儿,一见他进来就没好气地说:“你有什么事啊?”

    魏徵说:“没什么事,我来给皇上讲故事解闷。”

    李世民听他说是来讲故事的,挺高兴,说:“好,寡人正心烦无聊,听段故事也好。”

    魏徵说:“皇上今天住在显仁宫,我就讲显仁宫的故事吧。这显仁宫啊,是从前一位皇帝下令修造的。这个皇帝无恶不作,欺母霸嫂,骄奢淫逸,名声坏透了。他修这宫殿时,征收了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全国各地的名贵花草、珍禽奇兽,有一百多万人被驱赶来做苦役,人死之后,就把尸体埋在这个宫殿四周。因此,这里至今还冤魂不散啊!”

    “你说的这是哪朝哪代哪个皇帝呀?怪吓人的。”李世民吓得浑身上下直起鸡皮疙瘩。

    “就是隋炀帝杨广啊!”魏徵说,“皇上难道这么快就忘了?皇上今天住在显仁宫里,可不能忘了前朝的教训!隋炀帝当年外出巡游,经过各州县时,五百里之内都必须贡奉最精美的水陆佳肴,吃不完就随便倒掉,可不许不贡。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遭殃,百姓把他们比作蝗虫、瘟神,所以后来隋炀帝很快就灭亡了呀!难道皇上还要学他的样子,也把大唐江山丢掉不成?”

    这时,李世艮才晓得,原来魏徵是为了今日惩罚地方官的事儿来的。不过,这时李世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连忙对魏徵说:“爱卿,你这番话可说得太好了,朕要好好谢谢你。今天的事是朕不对。希望你今后经常给朕讲些前朝古人的事,以资借鉴啊。”

    魏徵听了李世民这番话,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连忙跪答:“臣遵旨。”

    从那以后,魏徵就常常把古书上的事儿编成故事讲给李世民听。慢慢地,李世民养成了听古书的习惯。每天不听魏徵讲一段还不得劲儿哩。他把魏徵当成自己洗面清心的镜子,办什么事都要跟魏徵商量一下,对魏徵也越来越信任了。

    这年夏天,有位太监弄来一只鹞子,李世民挺高兴,爱不释手,整天在后宫逗着玩,有几天甚至朝政也不理,魏徵说了几次也没用。一天,李世民正让鹞子停在自己胳膊上赏玩,突然魏徵进来了,他心里一慌,顺手把鹞子揣到怀里。魏徵就是冲着皇上的鹞子来的,不过他装作没看见,东拉西扯地给李世民讲开了故事。

    这时候的李世民哪有心思听故事啊,可又不好意思赶魏徵走,就装着打瞌睡,趴在书案上打盹儿。魏徵呢,顺手摸过书案上的“龙胆”,使劲儿往桌上一拍,把李世民吓了一跳。李世民一惊,急了:“大胆!魏徵,你竟敢擅自动用‘龙胆’,御前惊驾,该当何罪?”

    魏徵心里说:谁让你装睡不愿听书呢!可嘴上没说,赶紧跪在地上:“圣上息怒,刚才您睡着了,我动用醒木,是想请您接着往下听啊。”

    “胡说!刚才你分明将朕的龙胆摔在书案上的,怎么说是醒木呢?”

    “啊,圣上有所不知,容微臣慢慢禀告。这方木头一共有十三种称呼,皇帝、君主用它时称‘龙胆’,皇后、娘娘用它时称‘凤霞’,宰相、大夫用它时称‘运筹’,元帅、将军用它时称‘虎威’,知县、知府用它时称‘凉堂’,塾师、教习用它时称‘醒误’,评书、大鼓用它时称‘醒木’,典当铺里用它时称‘唤出’,中药铺里用它时称‘审慎’,点心铺里用它时称‘伏苓’,医家郎中用它时称‘慎沉’,唱戏的用它时称‘如意’,客店里用它时称‘镇静’。刚才微臣是在为皇上说书,所以用它时就称为‘醒木’,难道不对吗?醒木者,醒目也。臣是为唤醒圣上,继续听书呀!”

    “嗯,这……”李世民听魏徵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套,句句在理,自己又没啥好说的了,只好说,“好,好。既然如此,这‘龙胆’你就拿去做醒木用吧。”

    魏徵见皇上把鹞子的事给忘了,又接着讲故事,这回专拣那热闹的说,说了一个又一个,讲了一回又一回,累得满头大汗。李世民听得入迷了,不讲还不行。他看魏徵说累了,将一把御扇递过去:“给,你扇吧。”一会儿,又把一块绸手帕递过去:“给,你擦吧。”一会儿,又让人沏了茶水端上:“给,你喝吧。”一直到魏徵说完故事走了之后,李世民才想起怀里的那只鹞子,可是早就给憋死了。

    据说后来魏徵病死的时候,李世民十分悲痛。李世民说:“人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看见衣帽是否穿戴得整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朝代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觉自己的缺点或错误。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从那以后,评书艺人就把魏徵尊为自己的祖师爷了。评书艺人在台上说书可以喝茶水,可以扇扇子,可以用手帕擦汗,谁要是打瞌睡了,还可以用醒木惊醒你。因为这都是当年李世民赏给祖师爷魏徵的,祖师爷又传给了后辈艺人。

猜你喜欢
  • 李老头蹙着眉头,眯着眼睛使劲地瞅着,塌陷的眼皮和密密麻麻的鱼尾纹在厚厚的镜片底下愈发的深刻。他使劲地往后抻着头,审视着眼前这盆经过他精雕细琢的茉莉,还是有些许的不称心。脑门上已经沁出了汗珠,寥落的发丝在太阳下泛着银光。树枝一般干瘪的手,颤颤...
  • 他娶凤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丑汉子娶了俏媳妇,怕是看不住!他其实也在寻思,凤是方圆几十里出名的俏美人,怎么会甘愿嫁给他这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如今已三十大几的穷光蛋呢?这个问题如今已经不用回答了,此刻正是他们新婚之夜,红烛高照。凤正坐在他家...
  • 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李向又一次醉醺醺地寻摸着月光回到了家。身体倚靠在墙上,腾出一只手来用力地敲打着提醒妻子开门。楼道里的灯像快要咽气的老头似的,时断时续的亮着。过了很久,里面出来了女人的声音:你找那狐狸精去呀!还回这个家干嘛?&rdqu...
  • 那一年我到谭家山煤矿,在一位朋友家住了些日子。 朋友家建了一栋气派不凡的楼房,四周用红砖砌了围墙。东边毗邻的是一座老式土砖屋。本来,围墙东边有一扇侧门,门外是邻居家的晒谷坪。两家的生活用水都要到后面的井里挑,从这扇侧门出去,不过二十步...
  • 人生的际遇,往往在一些小事上出现波折。一个坏习惯,会令我们丧失许多机会。而一个小小的纰漏,也许能改观一个人的前程。 在求职的历程里,我经历了悲喜剧。 悲剧上演的那一年,我正年轻,刚刚走出学校门来到某局机关办公室做文秘,实习期是一...
  • 双休日,所长老马计划着要去新天地”舞厅转两圈,听说那儿来了几个西亚女人跳肚皮舞,老马心里痒痒的早想去瞧个究竟。谁料星期五下午局办下了个紧急通知,为迎接上级检查,这个双休日全局下属单位行政干部要加班值班,局里将抽查。 老马...
  • 老覃骑的那辆自行车好久没有挂锁了,每每外出,总是将它小心翼翼地掩放在角落处。从离开的那刻起,一颗心就牵在那个角落,直到办完事出来见它还健在”,才长舒一口气 因为丢过几次车,老覃特别注意自行车的保卫工作,为它配过几次车锁,只...
  • 两个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的爱人,将如何跨越欲望的阶梯?林雅住在四楼,罗刚住在五楼,他和她都在一家美术装潢公司打工,同事、上下楼,再加上彼此有好感,天天一起上班,还经常一起打伙做饭,罗刚爱上了林雅,他甚至畅想着,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把四楼和五楼...
  • 所谓耻辱的伤疤,只不过是心灵上的一粒尘埃。他手掌的虎口处有道疤。这疤痕是留在他心灵上的创痛和屈辱。十九岁的他,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名厨,却怎么也没料到,第一天进厨房就挨了一刀。那是他第一天上班,心里对师傅敬畏有加,希望师傅对他多关照、多指点。...
  • 康熙年间,山西陆川来了个知县,名叫钟彪,这个钟知县身高五尺,体重却超过了两百斤,金鱼眼,大嘴叉,满脸的胡子黑乎乎的,陆川百姓称他为钟蛤蟆”。钟蛤蟆的老爹钟千阙是户部右侍郎,他可是朝廷的三品大员啊。钟蛤蟆仗着老爹的权势,来到了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