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亲杀机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23号站起身,礼貌地和对面的女子握了握手,端起酒杯朝下一张桌子走去。

    这是婚介所在酒吧里举行的一次转圈谈相亲派对。在昏暗的灯光下,三十多张点着蜡烛的酒吧桌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桌后分别坐着一位单身女士,而男士则端着酒杯,按顺时针方向每五分钟轮换桌子,与每一位女士进行转圈谈,相互了解。

    主办方特意请参加派对的每个单身男女都在胸口贴上一个号码,当男女双方互相中意,确定要约会后,就可以根据号码,从主办方那里查到对方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不过,对23号而言,是否要用号码来代表自己并不重要。他交给主办方的身份资料是伪造的,他来这里并不是为了相亲,而是杀人。

    23号是个职业杀手,要杀的就是现在坐在面前的这个女人,她叫陈娟,三十多岁,漂亮,但带着一丝忧郁。雇23号去杀她的人,是她的前夫一个富有的地产商。据说,陈娟和前夫离婚已经两年了,那个地产商一直阻挠陈娟再婚。这次,听说陈娟参加了相亲派对,地产商决定痛下杀手,除掉陈娟。

    陈娟的前夫为什么宁可杀死陈娟也不让她再婚,23号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作为杀手,他只需要考虑如何杀掉目标人物,然后成功脱身。

    之所以选择在今晚的派对下手,23号觉得转圈谈这种形式让他有机会自然地接近陈娟,在其饮料中下毒,而且,一旦陈娟死了,参加派对的三十多个男士都有杀人嫌疑,增加了警方排查的难度,也为自己逃脱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23号事前已经了解了陈娟的习惯和爱好,如今,简单地自我介绍后,他专找陈娟感兴趣的话题聊。不过,陈娟显然有些疲倦了,心不在焉地回应着23号的话题。

    五分钟很快过去了,就在提醒换桌的铃声响起之前,23号端起酒杯,向陈娟示意碰杯。见陈娟的杯子迎了上来,他把手中的杯子微微向前一倾,碰了上去。在昏暗的灯光下,他杯中的红酒顺势溅进了陈娟的杯子里。

    长时间的谈话似乎令陈娟口干舌燥,她一仰头,将杯中的饮料一饮而尽。

    23号满意地笑了笑,往下一张桌子走去。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就在刚才走到陈娟桌前时,他悄悄在自己的杯里放进了一种毒剂。那毒剂虽然量小,药性慢,但可以确信,过不了24小时,陈娟就会中毒身亡。

    和下一个相亲的女孩聊了几句,23号便走进厕所,将杯中混着毒剂的红酒倒进了洗手池,又将杯子洗干净,这才走出厕所,重新斟上半杯红酒。他又转了两张桌子,派对已经接近尾声了。

    派对结束的音乐声终于响起,灯光也亮了起来,23号如释重负:只要明天确认了陈娟死亡,他就和那个地产商结清余款,离开这里远走高飞,从此再无人能找到他了。

    23号混在人流中,快步朝着门外走去。突然,人群中传出了一阵尖叫,他回头一望,只见不远处,陈娟已经倒在了地上,她口吐白沫,抽搐了几下便咽了气。

    这是怎么回事?毒剂不是应该在几个小时后才见效吗?23号本能地想转身往外跑,却被这意外惊得迈不开腿。等他清醒过来,却听到有人叫:她一定是中毒了!快,快报警!

    又有人说:把门关起来,现场的人一个都不能离开!

    酒吧的大门已经被关上了。23号的脑子急速转动着,把自己将毒剂放在杯中,到和陈娟碰杯下毒,以及最后清洗酒杯的过程细细地想了一遍,确定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这才放下心来。

    警察很快赶到了,经过简单的现场勘查,确认陈娟死于中毒,毒剂正来自她喝的饮料中。将陈娟酒杯中残存的饮料送回警局化验的同时,警察对在现场参加派对的男女逐一进行询问。

    23号相信,自己并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而且和陈娟没有一点关系,警方一时不会怀疑到自己身上。没想到,三小时后,询问结束了,警方宣布其他人可以离开,唯独将23号带回了警局。

    你为什么要杀陈娟?等23号在审讯室中坐定,一个警察冷冷地问。

    23号很平静:别开玩笑了,我和死者根本就不认识,今天也只跟她聊了几句,怎么可能杀她呢?

    别辩解了。要是没有证据,我们怎么会肯定人是你杀的?警察面无表情。

    证据?23号脸色突变。

    想不到吧?这些证据还是由你自己说出来的。警察将手中的询问笔录扔到了23号的面前,这是对今晚所有参加派对人员的询问笔录。经过统计,你按照转圈谈的规则,和参加派对的35个单身女士都聊过,这其中,有21个对你感兴趣,还记得交谈的内容。从这些零星的聊天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警察停了下来。

    23号的额头微微冒汗,来参加派对之前,他已经将自己编造的个人信息梳理了一遍,确定没有漏洞。而且,他对每个女士的回答都一样,怎么会出问题呢?于是,他强作镇定地问:我是一个正常的大龄征婚者,我的聊天内容能有什么问题?

    是的,表面看上去没有问题。警察嘲笑道,可是,你和每个女士聊天的内容竟然一模一样,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23号已经意识到有些不妙,但还是竭力辩解,我是个诚实的人,事实是怎么样,我就怎样说,当然对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模一样的。

    有些东西完全一样,能说明你诚实,比如姓名、学历等;而有的东西,如果完全一样,只能说明你在背诵事先准备好的台词。警察逼视着23号,一字一顿地说,比如你的兴趣爱好,还有生活习惯上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要知道,你是来相亲的,目的是赢得你心仪女子的芳心。在喜欢女孩长发还是短发,是否喜欢女孩化妆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都那么坚持原则,对每个女士的回答完全一样,那就太不正常了。只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你对全部女士都看不上,可是,那你为什么还要参加这次派对?婚介所事先已经把所有参加者的资料都公布了。因此,你参加派对肯定不是为了相亲,而是另有目的!

    警察顿了顿,像是在观察23号的反应,又接着说道:锁定你之后,我们还发现你和陈娟聊过不久,曾去过一趟厕所。这本来也没什么,可是,如果知道当时正和你聊的是全场最漂亮,而且也向你表示了好感的女孩,你中途离开就太不可思议了。另外,我们已经发现你的身份证是伪造的,很快就可以查出你的真实姓名!

    23号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隐藏,他瘫坐在椅子上,喃喃地说道:她是我杀的!接着长长地舒了口气,交代了自己被地产商收买,毒杀陈娟的过程。他刚刚交代完,一个年轻警察走了进来,对审讯的警察耳语一阵,退了出去。

    审讯的警察盯着23号,沉默许久,说:你一定想不到,我们在陈娟体内发现了两种毒剂。真正杀死她的并不是你所说的那种毒剂,而是另一种毒剂。这种毒剂我们已经在陈娟家里找到了,同时还发现了她的遗书,她说自己被前夫逼得无路可退,只有结束自己的生命。之所以选择在相亲派对上自杀,是知道前夫一直想阻止自己再婚,她要以死来表达对前夫的抗议!说到这里,警察收拾起桌上的询问笔录,站了起来,朝门口走去。突然,他回过头来:忘了告诉你,虽然事实上陈娟是自杀的,但你一样会以故意杀人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23号早已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陈娟会那么快中毒身亡了。

猜你喜欢
  •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她做的一盘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满了墙与饭桌。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既漂亮又贵的衣...
  • 亲爱的如果我醉了 花和树 你和风景 谁是酒 爱人 亲爱的如果我走了 云朵和月亮 太阳和你的眼睛 谁是魂 爱人 亲爱的如果太阳睡了 光和情的藤蔓 爱和风的化石 谁是裹着我的蓑衣 爱人 亲爱的如果树锈满了年轮 思想和鹰 诗和...
  • 亲爱的爸爸: 我想了很久,才决定替你的妻子我的妈妈写这封信。 她被你打动,因为你的二十封情书,从认识的那一天起,每一年的情人节。是的,我知道,最初不是2月14日,而是七夕。尽管你的情书笔迹潦草,内容又是千篇一律,二十年如一日永远抄袭叶芝的《...
  • 有太多的话要和父亲说,但我一句也说不出,只是不停地哭,我觉得那样委屈,又那样歉疚。是的,我曾经那样憎恨父亲,其实在心里,我早已原谅了他呀! 过去二十多年的成长岁月里,我对父亲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恨! 七十年代末,我们这些刚刚念小学的山里孩子,...
  • 丈夫又去登山了。这一次是在遥远的阿拉斯加,北美大陆的最高峰——麦金利。留下我独自在家,寂寞如同一间空屋。 丈夫有两大爱好:一是登山,二是下围棋。 棋慰藉了他许多无眠的夜晚。然而人终究是要出门的,需要与人的交往。憋闷久...
  • 詹姆斯曾是千万富翁,后来他的公司破产了,他的财产和房子都抵押给了银行,他的妻子因此忧郁成疾,不久便病逝了,他的合作伙伴史蒂文也精神失常住进了医院。 只有6岁的女儿和詹姆斯相依为命了。他和女儿搬到了贫民社区。那里垃圾成堆、房间内阴暗潮湿,惟一...
  • 那年,因在井下工作而染上硅肺的父亲离开了人世。为了供我和哥哥读书,妈妈要求从矿灯房调到了井下开绞车——对女人来说,虽然那是一份非常危险的工作,但也是惟一能让女人干的、可以得到井下补贴的工作。 妈妈的工作是三班倒&rd...
  • 我6岁那年,母亲死了。我清晰地记得,母亲临终前,眼角挂着一滴泪。那滴泪在秋阳下抖动着、闪烁着,含满了对我和哑巴父亲的牵挂。母亲走后,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哑巴父亲的肩上。父亲每天做豆花脑”,来维持我们父子的生活。每天深夜,在昏暗的灯光...
  • 因为搬家要整理些东西,那个下午分外忙碌。在书橱的最下方,居然翻出一个大信封,里面是三个贴着邮票却没有封口的信封。我想在扔掉之前应该先看看里面都写了什么。这是看起来最旧的一封,年代久远,已经有些模糊。不过,涂改的痕迹很明显,还有不少的语法和拼...
  • 近日,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五年前因瘫痪被医学界宣布为不治之症的清华学子,在母亲的偏方”医治下,重新站立起来了!带着感动与好奇,笔者采访了这位伟大的母亲:五年前的一天,正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我,突然接到一个不幸的通知:远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