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戡的“李敖式选择”

    许多人都曾经历17岁,困惑的、叛逆的、徬徨的、热情的、空虚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17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的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戡乱记》成了他“与成长之地的诀别书”。

    李戡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我从不因上学而妨碍我受教育”。这十三个字,道尽了一个从15岁至17岁的孩子,1000多个愤怒痛苦成长的日子。李戡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但台湾教育给他的十七岁人生不是展翅高飞,享受最无穷最美好的想象力阶段。相反的,他被迫念起政治指导的死板历史、公民、国文教科书。他若放弃了,考不上大学;他若屈从了,看不起自己。李戡的愤怒是全台湾数万学生的共同愤怒,至少是共同无奈。有些孩子选择逃学(像我),有些孩子选择屈就(像多数的孩子),有些孩子选择把教科书中的垃圾当知识,日后长大成为社会的佼佼者,再回过头来祸害台湾(像永远第一名的陈水扁)。

    李戡那么瘦,年龄那么小,却那么强壮专注。他要证明自己的愤怒是对的,于是端起家传李氏独门功夫,数十次进出国立编译馆,再把烂高中教科书不同版本一一记录,集录成书。他这个动作,实践的是他父亲李敖仇敌蒋介石的路线,“化悲愤为力量”。

    李戡以此书,最完美地道别了他的高中生涯,告别台湾,奔向北大。在北大的申请书中,李戡这样写道:虽然考取了台湾最好的大学,但我想到祖国念最好的大学,因为我是她的一部分。我愿我能超越这六十年的海峡,我愿我能振翅高飞,能给台湾留下片羽,能为祖国闪出吉光。

    李戡才十七岁,论断他的人生还太早。但他告别十七岁的仪式如此“场面浩大”,令我佩服。 在此祝福李戡,并祝福所有与他同龄的17岁的孩子。丢了你的教科书,愿你们都能勇敢决绝地从此发展自我,挥别“体制”,展翅高飞,寻找美丽新人生。


猜你喜欢
  • 悉尼布伦纳是南非著名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一次,布伦纳应邀前往伦敦大学做演讲。当布伦纳准备向学生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坐在前排的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布伦纳先生,你今天能从生物学的角度,向我们讲一讲为人处世方面的一些经验...
  • 1872年,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名著《八十天环游地球》,以连载形式在《巴黎时报》公开发表。作品一经问世,便产生轰动效应。主人公福克的命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很多人打赌福克会不会按时赶到伦敦,以至当时纽约和伦敦的记者,每天...
  • 杨绛先生百岁诞辰之际,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专门做了一期专题节目。现场嘉宾一共两位,三联书店的总编辑李昕是其中一位。节目中,李昕谈到了杨绛夫妇的精神境界和高风亮节,他们三十多年不换房,不装修,不买家具,但是他们捐出两人全部的版税超过1000...
  • 1900年,24岁的美国青年杰克伦敦创作的第一本小说集《狼子》出版发行后,不仅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一举挤进知名作家的行列。同时,也让他得到了一笔优厚的收入。这笔稿费让原本生活还处于贫困线上的杰克伦敦稍稍摆脱了困境。由于家庭生活一直非常清贫...
  • 一次,莱比锡监狱的监狱长罗伯特达曼向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巴赫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监狱为囚犯们表演。莱比锡监狱仅有7名犯人。而且,这次演出没有任何报酬。从柏林到莱比锡,路途遥远,往返需要十几个小时。但巴赫没有计较这些,爽快地答应了。演奏的地点在...
  • 1996年,诺贝尔家族一行三百多名成员,浩浩荡荡,前往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参观。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圣彼得堡市的一位副市长。他个子不高,精力充沛,给人一种非常精干的印象。这位副市长还有一个身份:兼任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负责全力推动该市引进外资工作...
  • 1942年的一天早上,波兰医生拉佐斯基像往常一样打开了诊所的门,天灰蒙蒙的,街上没有几个人影,眼前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拉佐斯基长叹一口气,自从纳粹占领洛斯瓦朵小村后,这个美丽的小村就面目全非了。家人曾劝他离开,可是拉佐斯基却舍不得纯朴的村民...
  • 弗兰克林要代表班级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了,可是他连一双完好的鞋子都没有,他实在无法想象穿着破旧不堪的鞋子站在演讲台上,接受全校师生的瞩目,会是怎样的尴尬。弗兰克林想要让妈妈给自己买一双新鞋子,可一想到妈妈常年帮人洗衣而皲裂的双手,想到弟弟妹...
  • 1978年,美国吉米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雇佣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女管家。她不仅做事精明干练,为人也相当忠实可靠。有一次,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由于连续乘飞机到一些国家访问,感到有些疲惫不堪。回到家里之后,他想睡一个好觉...
  • 美国开国元首华盛顿十分爱惜人才,总让身边人举荐能力出众的青年才俊,以增强陆军的战斗力。一次军事会议后,格林将军向华盛顿举荐一个名叫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人。此人是炮兵连的连长。在几次战役中,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指挥得当、沉稳老练,有效击退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