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针尖,我无麦芒

    杨振宁问,如果爱迪生穿越到现在,你最希望他看看什么。莫言说,我想应该是手机吧。

    那天,央视“开讲啦”栏目请来杨振宁、莫言以及范曾三位嘉宾,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书画家,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是一场好玩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撒贝宁临时让坐在中间的范曾客串当主持,他却跑到台下当起了观众。

    然而,有意思的是,杨振宁教授也当起了临时主持人。范曾问他的问题,自己没说几句,就全又丢给了莫言。那一台节目,好像莫言被问到最多。无论谁来问,他都不去反问,也不表现出某种不悦来。莫言总是微笑着一一解答,语言朴实又不失幽默睿智。那天,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多少机锋妙语,而是莫言心底的那份不设防的朴实和厚道。

    说实话,一个人到了很高的位置上,往往会多出莫名的尊严来。别人的话,若自己不喜欢,就理解为刻薄;别人的行动,若自己感到不舒服,就想象为刁难。仿佛一下子变得不能触碰了,你来针尖,我对麦芒,总之,如果不给对方点颜色看看,就好像辱没了自己的名声似的。

    就曾见一名人,因被问了不喜欢的问题,场面特别难看。他先是反唇相讥问的人,后来言辞激烈,最后竟当众拂袖而去。与这个人相比,莫言真的没有什么“范儿”。正如他所说,“我自小在农村长大,获诺贝尔奖之前跟之后,觉得自己没有多大变化。”

    也就是说,对一个心底辽阔而质朴的人来说,你给他针尖,他也不会回你以麦芒。因为,他的心底本无麦芒。

    我有一个朋友,活得很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讲个故事,也就明白了。

    有一次,他与一个同事谈事,谈着谈着崩了,两人便有些话不投机。同事突然说了一句难听的话,他一时噎住,无言相对,大庭广众之中,急得他脸都白了。后来,他人相劝,两人还是不欢而散。按说,这事也就算过去了。然而,他不。他有些恨自己,恨自己没有练就一副好嘴皮子,让自己吃亏了,好几天因为这个饭都吃不下去。

    他说:“我是不是再找个机会好好羞辱那家伙一番呢?”我说:“不必了吧,都过去了。”“过去了?”他回瞪我一眼,眼神恶狠狠地说:“这事,我跟他没完。”你想,一个人,每天这样跟他人过不去,跟自己过不去,负累地活着,怎能有快乐可言。

    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个人。有户人家的牛跑到地里吃了他家的庄稼,他一直过意不去,心里烦乱不堪。直到一个很深的晚上,他把一块石头丢进那家的院子,听得玻璃“哗啦”一声碎响,他才一下子安静了。

    针尖对麦芒,其实是人性中的器小与刻薄互掐。当然了,无论是挤兑对方,还是算计对方,无论是胜了还是败了,自己都会受伤。因为,当一颗心要为此而奔忙劳累的时候,一累即有一损,一损就有一伤。

猜你喜欢
  •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的一位哲学家。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仆人一同去。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r...
  • 故事一: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
  • 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稜(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
  • 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当了朝中的大官。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曹咏非常得意。惟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新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
  •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一天,祖逖又和...
  • 出 处《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典 故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
  • 晋朝人乐广曾经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当那个朋友喝了一口酒,正准备把杯子放到桌上的时候,突然看见杯子里漂着一条小蛇,心里就有点不安,不过还是勉强喝了那杯酒。回家之后,那个朋友就生了病。乐广派人去问候他,才知道原因是他怀疑杯子里有小蛇。所以,乐广很...
  •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故事: 春秋时孔子提倡以礼乐教化百姓,他的学生子游在武城做官...
  • 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
  •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母亲就哄她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阻止说:“我不过跟儿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