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永浩的成功秘诀

    2008年,罗永浩离开新东方开始自己创业。然而,他拿着创业计划书去见了一大批风险投资商,没有一个人愿意投资。朋友们跟着罗永浩去见了一次投资商后才明白,罗永浩跟对方谈判时,一开口就定下了3条“军规”:不能抱着牟利的心态办教育;不能保证一定赚大钱;更不能听从投资商的建议来办学校。

    朋友们好心劝他:“像你这样说实话,哪个投资商敢给你投钱啊?”

    就在大家对罗永浩失去信心时,一个久未联系的发小听说了这件事。发小早些年去了非洲做生意,如今已是尼日利亚一家大型面包连锁店的老板。他问罗永浩需要多少启动资金,罗永浩说“最少也得300万”。发小想都没想就说,把你银行账户发给我吧。

    第二天,罗永浩的账户中果然多出了300万。那一刻,罗永浩感觉自己像在做梦。他给发小打电话,疑惑地问道:“咱们虽说是朋友,但毕竟有十几年没见面了,你怎么就如此信任我呢?”

    发小讲了一个故事:在罗永浩小时候的老家,年轻人的业余生活非常贫乏,大家都喜欢翻录录像带,互相交换着看。有些人故意把一部故事片分录成5盘碟,去骗别人5盘录了5部故事的录像带。渐渐地,大家都这么干了。但罗永浩却从不这么做。

    发小感慨道:“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见一个人的品性。我当时就觉得,你是一个特别厚道的人,值得一辈子深交。”

    罗永浩的“老罗英语培训学校”很快就开办起来了。当时,社会上的英语培训学校遍地开花,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很多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不惜大肆造假宣传,什么“40秒提高托福阅读”、“3天搞定雅思写作”等等。

    罗永浩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打出了自己的办学宣传:“我们是中国唯一一家没有秘籍没有魔法,7天内不能帮你搞定英语,需要你很痛苦地背单词的英语培训学校。”学校负责招生的市场总监怀疑罗永浩是不是疯了,甚至萌生了退意。

    事实证明,罗永浩这招看似“荒诞愚昧”的险棋走对了。学校第一期招生工作结束后,每个班竟平均招收到了70多名学员。除了“龙头老大”新东方以外,还没有哪个学校一个班能超过50人。

    获得了生源,紧接着就是如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学质量了。为此,他采取了严“进”宽“出”的发展策略。

    严“进”是指罗永浩对每个老师的招聘都严格把关。他不仅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对师德人品也要求极高。比如,禁止老师在课堂上讲荤段子,不允许老师欺骗学生。曾有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给自己打高分,故意编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爱情故事,以博取学生的同情。罗永浩得知后,立即将此人开除。

    与严“进”相对应的,是罗永浩对老师们在待遇方面的“宽”出:一节课近两千元的授课费,在行业内也是名列前茅的。此外,加班费、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年终双薪等样样都落实到位。甚至在学校发展最为困难的时刻,罗永浩也说道:“我宁可缩减招生规模,也绝不降低教师待遇。”因此,虽然罗永浩的脾气非常暴躁,但是开学至今却没有一个老师主动离开。

    此外,罗永浩的“宽”还体现在他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上。他会主动向学生说:“如果你们不愿意在我们学校学习,我希望你们能去XX学校,最起码他们不是骗人的。”他经常教导市场开发人员说:“不要去说竞争对手的坏话,贬低对手并不能让自己强大。”

    如今的罗永浩,办学校,出书籍,做网站,开讲座,在多个领域都风生水起。一个相貌平平、白手起家的人,只用了短短三四年时间,便把自己的事业做得这么成功,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是诚信。诚如罗永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人和做事,不要耍花招,不要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只有你真诚待人,别人才会给予你回报。诚信,才是一个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和法宝!”

猜你喜欢
  • 王二毛的家在市郊的柳条村,虽说是个小村庄,但是一点都不闭塞,有好几条公路通过。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是很好的修身养性之地。这些年来,王二毛在工厂打过工,做过小生意,但都不太如意。思来想去,决定利用村里的大水沟当起了养鱼专业户。别看他平时傻...
  • 初中毕业后,王二在镇上的地砖厂打了两年砖坯。看到同龄人都去了城里,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自己那颗年轻的心也禁不住跃跃欲试了。春节刚过,便怀揣着打砖坯挣来的五百元钱进了城。城里真热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王二心想:这么热闹的地方,还愁找不到...
  • 有一只残疾狗,每天都卧在巷子的边上。因为少了一条腿,走起路来一倒一倒的,看上去甚是可怜。某日,一位妇女领着她家的小狗在街上闲逛。那位妇女的小狗看到巷子边上的残疾狗,嘴里便“汪汪”两声便扑过去,咬住了残疾狗的脖子。残疾狗发出“呜呜”的叫声。那...
  • 张文娟正坐在炕上给儿子喂奶,突然手机响了,她从炕上拿起手机一看来电号码便知到是叫她去打麻将,按了一下接听键不等对方说话她说:“你们稍等一会儿,我把儿子哄睡着就来了。”说完把手机原放在炕上。儿子睡着了,张文娟从炕上拿来手机装进口袋,脚步轻轻地...
  • 故事得从5年前说起,那年,市委部署了干部下乡,要求市直机关,一个单位帮扶一个贫困村,至少派出两名干部,其中还要求有一名处级干部,时间是一年。下乡艰苦,不如坐在机关里舒服,没人愿去,每次派人都挺费劲,所以,每次老徐都自告奋勇,仨,是一个,俩,...
  • 这几天,苏州电视台一直在播放本市某某大型超市因关门歇业而抛售羽绒服的广告,广告称著名品牌的羽绒服100元就可以买到两件。我的妻子倒是羽绒服需要更新换代了,可那些个清仓处理的积压货品怎能包装在她的身上呢?我于是硬拉着爱妻直奔一家被国家工商局认...
  • 二扁是我们村里的剃头匠,孤身一人,长年累月挑着剃头担子走村串户给乡亲们剃头,腰过早的就压弯了,所以四十多岁的人看上去足有五六十多岁。二扁人很憨直,爱说笑话,手艺也很地道,所以远近村里让他剃头的人很多。遇着二扁有事走不到的村庄,男人们的头发再...
  • 肖柔是个网购迷,家里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网购而来,这不,今天又购了一样。刚刚睡着的肖柔,被电话铃声给吵醒了,本不想接的,但看见是快递打来的,拖着沉重的双眼接起了电话“喂。”“你好,请问你是肖柔女士吗?”电话那头响起了低哑的男声。肖柔现在特困,于...
  • 与妻子正要进到网上农场、牧场打理自家的农作物及圈养动物,此时个人空间页面中一个广告窗口弹了出来,说的是有相当便宜的女式鞋子热卖。妻子冬天穿的羽绒服和保暖打底裤更新了,就差再添一双新款皮靴与之配套呢。于是,我们顺理成章就点击开了专门叫卖鞋子、...
  • 一、午夜黑影凌晨四点,万籁寂静。护士站的呼叫器响了,护士长丽娜抬头看了一眼呼叫器,起身向呼叫的病房走去。这时,楼道防火门慢慢的开了一条缝,里面窜出一条鬼鬼祟祟的黑影,他左顾右盼确定无人之后,蹑手蹑脚地走到护士站,把手中的“行囊”放在护士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