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气与德性

    海明威和福克纳交恶的线索简单明了。他们虽处同一年代却没有什么来往,正式通信也只有一次。两人一直相互揶揄,而且海明威一直是显得轻松自信的一方。一直到1947年福克纳被要求评价最重要的美国作家,提到海明威时,他竟说“他缺少勇气”,海明威听后大发雷霆。海明威让他的一位将军朋友出面为他的勇气作证,这位将军写了三页纸的长信来证明海明威当战地记者时是多么英勇无畏。

    海明威的反应显然文不对题,他知道福克纳说的是他的文学创作天地狭窄,却没勇气去摆脱。随后福克纳给海明威写的短信里,虽有“道歉”二字,却并没有收回这个评价的意思。倒是在给将军的回信里再次重申了一下,他说:“我认为我们都失败了(就我们谁也没有达到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萨克雷等人的高度而言)。沃尔夫失败得最光荣,因为他具有最大的勇气:敢于冒犯低劣趣味、笨拙、乏味、沉闷等错误的危险……而海明威没有那样的勇气。”

    海明威以硬汉形象立于文坛,“缺少勇气”可能是他最不能接受的评价,但他对福克纳的每一次反讥基本上都是气话,这一次还是气话:“只要我活着一天,福克纳就得喝了酒才能为得到诺贝尔奖而高兴。”

    但一直到海明威自杀,福克纳还是坚持着这个评价,在他得到消息后对朋友说:“海明威抗议得太多,他所显示的无畏与男子汉气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伪装。”接着又说,“我不喜欢一个走捷径回家的人。”

    以“文人相轻”这种诛心之论来评价他们未免太过庸俗,可能也有失偏颇。如果我们参照他们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对“勇气”的定义是不同的,《老人与海》和《熊》这两部寓言式的小说,或许能够当作他们争执的注脚。一个老人,一个孩子,需要应付的都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事情,但如何应对,却显示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参照系和不同的生活世界。

猜你喜欢
  • “起风了,你回去吧。”他帮我抚顺被风吹乱的头发。经历长长久久的等待,我们才等来的这一次见面,却是如此短暂,如此仓促。“乔乔,你又回来晚了。”妈妈开门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责怪,“打你手机也不接。” 哦,和他见面的时候,我特地把手机调成了静音,...
  • 宇通做好了头套,换好衣服,在镜子里看着自己,自认万无一失了才来到僻静的小巷里,等待母亲取钱回来实施“抢劫”。银行里,宇通的母亲淑芳正在排队,轮到她时有些紧张,毕竟是自己辛苦攒下的4万元,千万不能出差错啊。等窗口把钱递出来,淑芳...
  • 在大阪梅田纪伊国屋书店,偶然发现一本角川出版的小书。角川在日本很闻名,旗下书种茂盛。我问他们,哪一本最畅销?他们说是《给母亲的短柬》。这真是一本动人的书。我跳着看,最先看到千叶县71岁的须藤柳子写给已故母亲的:“妈:转眼间您已古稀之年了,请...
  • 孩子,对妈妈尽力做的事,你总是那么不耐烦,不满意。其实,就是这些惹你不耐烦、让你不满意的事情背后,有着很多你所不知道的细节。“面条都成了糨糊,叫人咋吃?!”你勉强夹了一筷子,瞅了一眼,连吃都没吃,就放下了筷子。“我吃泡面算了。”孩子,就因为...
  • 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在医院的那段日子,他整天发呆,不说一句话。母亲坐在他的床边,对他说,别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不信,20岁的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要想使自己重见光明,除非移植角膜。他还知道中国因角膜伤病而失明的人有200万,可是...
  • 约好友一起陪一位作家朋友吃饭,作家朋友从外地坐火车来,菜都上桌了,才收到他的短信,说火车晚点了,于是,出于尊重的缘故,我们继续等。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个小时。吃过饭,已经晚上九点半了,我提议去KTV唱歌,好友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说,家母来城里...
  • 你出生不久,经常吐奶,有经验的母亲都说这正常,等几个月后长大些了,就会没事了。但是妈妈还是不放心,硬要抱着你去医院,排队挂号,排队就诊,好几小时的等待,胳膊抱得快要酸死了,才换来几分钟简单的检查和一句话:“没事,喂完奶后,竖起来多拍拍。”妈...
  • 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萎缩。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不便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
  • 登船“我是踩着尸体上船的。”高秉涵说。十多万人在金门的海滩上等船,来了两艘,每艘最多能装一万人。那一年他13岁,拄着一根棍子,瘸着腿站在人群里。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也不知道要去哪儿。他离开山东老家逃难6个月了,他妈妈说在:“跟着人流走,要活下...
  • 夜深人静,透过玻璃窗看见你在病床上难以入眠的样子,我的心像饺子馅一样,各种味道杂糅在一起。白天医生说你的眼睛几乎失去了视力,你坐在落日的黄昏里一言不发,温顺得像只小绵羊。想想,其实我更愿意看见你张牙舞爪飞扬跋扈的霸道样子,那至少证明你还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