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世界无奈于我

    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在这个媒体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年代,他鲜有话题,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话题;作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他时常以演艺圈边缘人自居,对自己的演员身份若即若离。究其原因,“演员”这个身份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他一直“很被动,总是被推着往前走”。

    让世界无奈于我

    演员这个职业其实有点矛盾,戏演得好的通常都不是那些宣称自己热爱表演的人。像陈道明,有着公认的好演技,影迷涵盖老中青三代,却经常以戏子自居,对给予自己荣耀的演员这个职业没有太多好感。但无太多好感不代表不敬业,他尊重自己的职业特性,珍惜上天赐予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方式,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演员变成了一个高负荷、高回报的职业,拍戏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很多剧组一开工,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提高效率,停工一天会损失多少钱,演员们也越来越关心合约完成后有多少钱打入自己的账户。大环境的改变让陈道明很不适应。起初,他屡屡强调:“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但旧时的文艺圈逐渐分崩离析,让他无所依凭,内心的纠葛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冲突,陈道明只好选择了精神上的遁世:他不再看电视,也不读报,不看小说,而是寄情于书画和钢琴,并努力钻研古籍,将自己修炼成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1990年拍完电视剧《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拍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不想演的片子,给再高的片酬他也不演,可一旦接下一部,他就会踏踏实实待到杀青,相比那些四处串戏赶工的年轻演员,他反倒成了全剧组最清闲的人。他拍戏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带工作椅,有时一站就是一天,因为“想保持精神的亢奋,不给自己犯懒的机会”。看到这么大牌的艺术家都站着,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陈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难搞”“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解释说:“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这个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有原则的统一

    陈道明的名字取自《道德经》,暗合“道常无名”之意,但陈道明认为自己不算个得道之人。“按照老子的境界,得道的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平和,无为而无不为,而我还残存一些金刚怒目之气,对大多数事情我可以避开、忍让,但是对我参与的事,我就得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那部分都统一好”。

    为了达到这种统一,陈道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原则,比如他要拍戏,那么从进入剧组到拍摄结束前,他会一直穿着戏服。在他看来,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神韵,必须想个办法,让没有感情的戏服“附着”在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很多电影、电视剧,你一看就知道衣服是假的,因为它没有长在演员的身上,让你一眼就能看穿是租来的、借来的。拍戏,尤其是古装戏,我认为应该有个‘化身’的过程,让这件衣服‘化’在你身上,怎么看怎么像是你的,所以拍多久,我就穿多久。”《楚汉传奇》拍了6个月,陈道明就把其中的几套戏服穿了6个月,其间从未穿过别的衣服。即便回家,他也依然穿着刘邦的衫裤。拍完戏把衫子一脱,他才变回了自己。

    拍摄电影《归来》的时候,陈道明也是最先对陆焉识的服饰产生了兴趣,他在落魄知识分子陆焉识的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可是等到把剧组准备的衣服一穿上身,他立刻感觉不对劲。“为什么会有这种疏离感?就因为那件衣服是人为做旧的,我对那种脏和破是没有感情的,所以就勾勒不出人物的气质。”于是他请剧组重新准备了一套服装,他日也穿夜也穿,还特意将衣服挂进筒子楼的卫生间里,使其沾染上潮湿的气息。就这样,衣服在陈道明的陪伴下变得肮脏熟软,他跟陆焉识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整个拍摄过程中,我就穿着戏服待在片场,巩俐也是这样,她喜欢坐在一个旧藤椅上发呆,我们很少交流,但是那种交叠的命运感和光阴感就渐渐培养起来了,然后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入戏了。”

    “现在打开电视机,一会儿八路军,一会儿游击队的,可是看看演员的衣服都那么新。女战士在野外日晒雨淋、摸爬滚打,头发竟一丝不乱,还画着浓妆。很多人说了,这是审美需要。可是养眼真的是唯一追求吗?观众就那么肤浅吗?”对于现实,陈道明无力改变,所以他选择不干涉,但如果要他参与一部戏,比如饰演八路军,旁边搁一个打扮得明艳动人的女政委或者女卫生员,那他是不干的。

    傲不是一件容易事

    因为气势难掩、言论率真,陈道明往往被认为孤傲、冷漠,甚至难以接近。当初跟陈道明合作拍《一地鸡毛》时,冯小刚最担心的就是陈道明太孤傲,演不好那个处处讨好他人、左右逢源的小职员小林。陈道明仿佛看出了冯小刚的担心,主动请冯小刚到家中喝酒——平素他最讨厌在酒桌上跟人称兄道弟,但这次两人聊了整宿,干掉了一大瓶二锅头,也理清了演戏脉络。隔天一进剧组,他就像小林附身一样,十二分殷勤周到,处处赔着小心。剧组的机器坏了,从不求人的他二话不说跑到央视找关系又借了一台,每天收工后还要帮忙收拾东西,对任何人都笑眯眯的。可是等到戏拍完,吃散伙饭的那天,他连个过渡都没有,“唰”的一下就离开了小林,脸上又恢复了那种波澜不惊的表情,周围的人都大为诧异,冯小刚感慨:“你这变得够快的!”他淡淡一笑:“这就是我的职业,我就是个戏子。”

    “戏子”这个词,含有很深的轻视意味,很多人都对其避之不及,陈道明却坦然笑纳。在他看来,现在的文艺结构跟旧社会的草台班子颇为相似,艺人努力迎合社会商业大潮的需要,甚至不惜丢掉底线,这点还不及旧时的戏子,所以他宁可当个有操守的戏子。圈内人都知道,陈道明演戏对片酬并不计较,但假如对方开出的片酬过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剧本的质量,因为“如果本子质量太差,制作成本也低,你给我这么多的钱,那其他角色会请些什么人演?这部戏的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如果剧本足够好,对方开出的价码又很高,我会跟他们谈,不要给我这么多钱,你们把钱拿去多请些好演员,大家齐心协力拍一部好戏,至于我,没那么重要”。

    只要剧本合适,时间和心情都配合,陈道明接戏并非不爽快,但他“只负责踏实演戏,不负责配合媒体塑造自己”。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有人说他太傲,他也照单全收,他认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

    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设计感差,也不想有设计的人,而节制和疏离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至于这种交流带来的副产品,比如褒贬、毁誉,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可以,就像冷了就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一件,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猜你喜欢
  • 猪妈妈的两个宝贝儿子长大了,原本小小的家里再也装不下他们了。猪妈妈只好让他们自己去盖房子住,兄弟俩听完不情不愿地点点头。可是他们俩都懒得先动手,今天拖明天,明天托后天。,最后猪妈妈生气地说:“再不出去盖房子,我就把你们赶出去。”说完见他们还...
  • 一位老师在考试前讲:“同学们!做人要诚实,考试的时候不能去抄别人的,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性质和偷窃一样。”说完他便开始发考卷。在考试中老师发现有个男生在偷偷的传纸条,他非常生气并把他带到了办公室。刚想要批评他,就听见校长喊他去一下,老师急忙起...
  • 仼天成是我隔房姑姑的儿子,我的表兄。幼年服了糊涂医生的一剂虎狼药,他的眼睛血红了好几天,此后就接近失明了,看字几乎凑到纸面上。如此视力,也无法做其他事,于是向会者学二胡,镇上又送他去大医院习按摩,学盲文。他读通了盲文四卷雄文。但这些都很难来...
  • 苏黎世班霍夫大街66号的佩克拉德咖啡馆里,在临窗的沙发上坐着一位西装革履的棕发男士。他面色苍白,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流出焦虑地眼神,不时地看看手表又看看窗外。他就是本市有名的画品收藏家弗兰克先生。一个熟悉的身影推门而进。“哦,弗兰克。”进来的男...
  • “六一” 将至,小外孙每天到学校排练节目,准备在自己的节日里演出。问她演什么时,她在我耳边轻轻说道:”捕蝉!“问她怎么捕,她”噔噔噔“跑到小屋里拿出一把小花扇来,在客厅里表演起来:一会儿转圈,一会儿用扇子扑打几下。看她那认真劲,八成认为那样...
  • 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么爸爸前世一定是一个多情的人。因为前世我还有一个情敌,就是我现在的姐姐。作为这个家里年龄最小的成员,往往都是倍受宠爱的。只不过爱的方式不同。爸爸爱我的方式,就是给我足够的自由,小时候,当别的女孩子在抱怨要回家的...
  • 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票,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很显然,那老头...
  • 尼尔·弗格森是英国公认的“神童”,他的研究领域横跨历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不到30岁就被牛津大学聘为研究员,40岁时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尼尔·弗格森取得那么大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勤奋。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史研究中,为了写...
  • 材的归宿有个爱材的人得到了质地优良的木材,但是他不知道用这木材做什么好,是用它盖房做栋梁?是用它造船去远航?还是用它做家具服务生活?他终于急病了,病越来越重,最后竟然病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人爱材,就用这木材做成棺材,杷主人装在里面一起埋掉...
  • 晚饭后,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翻着当天的晚报。上小学的女儿端了一盆热水,很吃力地从卫生间抬到客厅。我一看问:“怎么了?”女儿说:“今天父亲节,老师让我们为爸爸洗脚。”我点点头,泰然自若地坐在那里。在我脱下鞋袜的时候,女儿已经把洗脚水端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