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嫁给一个美国总统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搞笑访谈节目《两棵蕨类之间》访谈时,主持人故意说奥巴马是一个书呆子。这位美国总统的回答是:“如果我是一个书呆子,米歇尔怎么会嫁给我呢?不信你去问问米歇尔。”似乎米歇尔是他信誉的保证。

    我一点都不好奇奥巴马是不是一个书呆子,我更关心米歇尔是如何嫁给他的。

    与混血儿奥巴马相比,米歇尔才是血统纯正的非裔美国人。她的高祖杰姆·罗宾逊曾是弗兰德菲尔德种植园中辛勤劳作的奴隶,死后葬在了专门埋葬奴隶的坟地里。她的父亲是一名为芝加哥市政府工作的锅炉维修工,母亲是学校的一名秘书。换言之,米歇尔的家庭是美国最普通的工薪阶层,据美国媒体报道,她小时候生长在芝加哥南部的蓝领聚集区。从美国非裔奴隶的小白屋(奴隶们集体住的木屋通常刷着白漆,有些连窗子都没有)走进白宫,整整五代人,米歇尔是这段漫长而艰巨的行程的唯一实现者。

    人人都有均等的成功机会,草根阶级也可向精英上层流动是“美国梦”的核心部分。相比奥巴马总统,米歇尔是“美国梦”更好的代言人。

    米歇尔在一次讲演中提及父亲,说他在生了一场大病之后,还要坚持工作,每次出门之前即使手脚不灵便也要自己穿衣服。她说自己看到那个景象,深为感动,说他是她的榜样,因为他一直在辛勤工作和生活。据说,在米歇尔兄妹出生后,母亲为了照顾他们就再没有工作,一家四口人靠父亲的工资生活。同时,他们从小家教甚严,举一个例子,米歇尔兄妹每天只被准许看一个小时的电视——有点像我们中国父母的管教方式。

    总之,一个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一个蓝领阶层的家庭,却培养出了两名普林斯顿的毕业生——米歇尔和她的哥哥。米歇尔从小学业优异,跳级,进入为天资聪慧的孩子们准备的天才班,最后考入哈佛法学院,获得了法律博士学位。

    从哈佛法学院毕业之后,米歇尔事业发展顺利。她先在一家全美排名第六的大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几年后成为芝加哥市长的助手,负责城市规划和发展,之后她成为一家非营利机构的执行董事……在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前,她是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副院长,同时还是几个机构的执行董事。2006年,她做副院长的年薪是20多万美元,加上其他职务的收入,一年大约能挣40万美元。在大选时,她比丈夫挣得多就已是美国人津津乐道的事。

    在米歇尔所有的才能中,我最崇拜的是她做妈妈的本领。在一次采访中,她说两个相差两岁的女儿都由自己一手带大,从来没有请过保姆。她的两个女儿每次出现,都是一副青春阳光、家教很好的模样。奥巴马经常赞扬妻子,说米歇尔可以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是个高效率的持家能手”。她还会为奥巴马做他最喜欢的番茄蒜蓉小虾。

    除此之外,我无法想象一个“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之间挣扎、疲于奔命”的米歇尔如何坚持每天健身45分钟,并保持着“结实饱满的手臂”。为了展示这两条令人骄傲的手臂,她最喜欢穿无袖的背心裙出现在公共场合。《纽约时报》以语言犀利著称的专栏女作家莫琳称赞米歇尔的“雕塑般的肱二头肌”是“现在唯一一个能令人振奋的‘美国力量’的象征符号”。

    有一种说法是,当选民们不知道选谁做总统时,就选他们的第一夫人。谁的夫人更漂亮、更聪明、更让人喜欢,侧面也反映了这位先生的能力——能够追到如此完美的女性的男人一定有卓越之处。这种心态在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布什口中得到印证。老布什有两个儿子,哥俩都从政。有人问芭芭拉·布什,这两个儿子谁会成为美国总统?芭芭拉·布什说,她不知道这两个儿子谁更像美国总统,但是劳拉更像第一夫人。

    让我们再从社会学家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美国的社会学家认为,今天美国人的婚姻处在“自我表达婚姻”的时代,人们把寻找婚姻的对象看成实现更好的自己、完成个人塑造的一个可选择的方式。“是你的存在,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电影《尽善尽美》的这句台词,可被理解成志同道合的婚姻的标签。

    或许这句台词可以变成“是你的存在,让我想成为一个总统”。这是真的,在奥巴马准备竞选总统时,米歇尔看过他的竞选计划之后才答应和他并肩战斗。作为一名高层职业女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多家机构的董事,她不但为丈夫的竞选计划把关,更利用她在商界的人脉为奥巴马的竞选筹集到不少赞助。很难想象,没有米歇尔的奥巴马会参加总统竞选并且连任成功。

    洪晃曾提及,有75%的中国女人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而米歇尔,无疑是美国独立知识女性的代表,她所阐释的是:“干得好才能嫁得好”。

    如何嫁给一个美国总统?答案是:比总统更牛。

猜你喜欢
  • 青春的岁月,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显得更加光芒四射。 他是她的邻家哥哥,其实也只不过大了半岁的时光,便比她沉稳安静许多。自小对她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为了她硬是不肯先升去读小学,硬和她留在了一个年级一个班。当时阿姨笑问:“月亮,长大了给哥...
  • 担心遗产引起矛盾 2013年1月3日,对于杨德兵来说是个黑暗的日子,医生在对他体检后得出了肝癌的结论。杨德兵不敢告诉妻子张莲和两个儿子,之后几天他又到三家医院进行了复查,可结果是残酷的。 时年42岁的杨德兵是湖南人。1991年,他大学没...
  •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
  • 为了领养这个无耳弃婴,她不惜和丈夫闹翻,背井离乡去深圳打工。为了挣钱给儿子“找”耳朵,她卖了20万只卤鸡蛋。女主人翁何金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平凡母亲应该做的事,是母亲都会疼爱孩子,包括别人的” 2009年1月17日,湖北省来凤县的何金霖...
  • 香山邂逅 从此有了别样的牵挂 2013年11月的一天,身在横店的王佳宁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赶回北京时,街灯已经亮了起来,他飞奔到家,儿子七七已经睡着了,妻子徐君正坐在床边,看着七七睡梦中的笑靥。这一幕,顿时让王佳宁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一...
  • 医生是一个如此特别的职业每个人都需要他们,每个人都见过他们,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工作状态所知甚少,对他们的生活和困惑更是无从了解。正因为这样,一个名为“急诊室女超人于莺”的微博,在网上迅速走红,不论明星百姓,都乐意成为她的粉丝。哪怕记录鸡毛蒜...
  • 说起来不可思议,千百年来,红石镇从来没有过端午节。为此,屈端午感到十分委屈,因为他的名字就叫端午,而端午节又正是纪念他祖先屈原的节日。 红石镇地处桂东南,以汉族为主,为何风俗跟其他地方不同?红石镇六井村的村民屈端午无从知晓。 每年农历五...
  • 每年端午节,瑶族人家都在门口挂上一条葛藤,表示驱邪避魔确保平安的意思。这个风俗自古流传到今。这里面有一段传说。 相传瑶族有一个支系,原来也住在平原大地上,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有一年,穷人造反失败,官兵追杀过来,村寨遭到血洗,百姓纷纷逃难。...
  • 爱情正浓时罹患重病,手术前托“母”给军人男友 2006年,在河南洛阳某部服役的王炳森接待了来自家乡河北保定的儿时好友,好友和同事来洛阳出差,顺便和王炳森叙叙旧。好友的同事叫白雪,一位人如其名俏丽、活泼的石家庄女孩。 让王炳森没想到的是,...
  • 8月上旬,天气酷热难耐,李科长问我:“老刘,到哪儿去避几天暑吧?” 我说:“最近不是流行到神龙架去旅游吗?我们一起去玩几天怎么样?” “你是说去看野人啊?不去,不去!弄不好遇到一个母野人背到山洞里去了回不来。”李科长小心地说。 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