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中国的凡·高

    苗世明先生位于上海的办公室内挂满了色彩艳丽的画。画的作者都有一个简短的介绍,名字、出生年、星座,然后才是病症类型,比如自闭症、智障或者精神分裂。

    他把星座置于病症之前,是因为“尊重他们,想让公众更立体地了解他们。他们其实也有这些爱好,和我们一样,没什么不同”。

    苗世明2010年在上海创办了“无障碍艺途”——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为脑部残障人士提供免费的艺术潜能开发课程。每个周末,这间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最多会迎来40个学员。上课很热闹,他们直白地表达情绪,甚至满地打滚。苗世明引导他们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员画了一个太阳,他会问,天空中有几个太阳呢,太阳有没有孩子?

    学员们最初画画的时候,不敢随心所欲。“北京人就画福娃,上海人就画海宝。他们怕别人说自己是傻子。”苗世明说。他拜访学员的家,了解他们的父母和成长背景,和学员称兄道弟,试图挖掘和疏导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绪。他对这个特殊人群的基本态度是:“你是一个生命,你有独立表达的权利。”

    渐渐地,惊喜来了。一个叫小龙的脑瘫学员,擅长抒情性的叙事绘画。他在一把木头椅子的4条腿上,画了发生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爱情故事。这是他想象之中的爱情。一个“90后”自闭症患者,在她所有的作品中画满了睁大的眼睛,她希望能够与外界交流。

    最让苗世明难忘的是一个叫小燕子的智障学员。她喜欢看恐怖片,所以作品中充满了阴暗的主题和复杂的造型,极有震撼力。摄影师马良看过她的作品,评价道:“这是中国的草间弥生。”苗世明几次找到她的家长,希望小燕子能坚持学习绘画,但家长却认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偶然的瞎画罢了。小燕子有时会偷偷给苗世明发信息,说需要纸和笔,他便如地下党一样找机会送过去。他说:“病的不是小燕子,是她的家人的想法。”

    现在,苗世明已经能够通过一张画来判断学员的病症。智障者多画一些圆乎乎的小动物;自闭症患者喜欢画抽象图案、色块和重复的形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出“思想家”,能画出精细的机器,并指出每一个结构的用途。

    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苗世明的工作大多与钱有关。他需要筹款、做媒体宣传、申请政府项目和慈善基金,每年需争取150万人民币来维持“无障碍艺途”在全国6个工作室的运转。他给自己的员工开出公益圈内少见的高工资,曾以万元月薪招募MBA做管理工作。

    苗世明不认为做公益就要受穷。他看到太多的公益组织做到最后,自己成了被救助的对象。这个行业有荣誉感,但缺乏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年轻人就很难留下来。他想改变这一点。

    “时尚公益”是苗世明提出的一个概念:“我觉得公益应该跟时尚、跟公众的兴趣点互动起来。”2013年,大黄鸭在香港展出,这个憨头憨脑的庞然大物掀起一阵热潮。苗世明马上想,“无障碍艺途”能和大黄鸭有什么关系。正好有一个叫岩岩的自闭症学员喜欢大黄鸭,“我觉得这是个故事。我要把他挖掘出来,要去包装”。他亲自给大黄鸭的设计者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写信,邀请大黄鸭到上海来。

    霍夫曼不仅带着大黄鸭来了,还见了岩岩,此事成为上海滩热议的焦点。苗世明和他的“无障碍艺途”被广泛报道。

    著名艺术家蔡国强也注意到了这个公益组织,主动邀约这些特殊的艺术家们来参观自己的个展《九级浪》的作品安装现场。苗世明把过程都录了下来,拍了照片发朋友圈,“你不知道当时的点赞量,我觉得非常夸张,200多个”。

    他还参与高圆圆和某公益项目的母亲节捐赠活动,帮助过一位精神分裂的学员将一幅他所画的奥巴马的素描赠给了奥巴马。苗世明的办公室内,摆着学员画的“绅士狗”图案的靠枕,“一套送给了马云”。

    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也需要类似长袖善舞的技巧。机构刚成立的时候,很多领导觉得苗世明有病,要教疯子、傻子画画,“你去陪他们,你疯了”。他就说:“你说得挺对的,我现在就是疯了。”项目的名字是“无障碍艺途”,苗世明去给各地领导展示的时候,领导们都不明白。“你去解释,我用艺术教他们,然后产生作品,回到价值,把这事说完,得用5分钟”。好多大领导只给他一句话的时间,他就想了一句口号“发现中国的凡·高”,所有人都懂了。

    当记者问做公益遇到的普遍误解是什么,苗世明几乎脱口而出:“普遍的误解,就是觉得你在利用脑部残障人士做噱头,赚钱。”他希望在正常人和脑部残障人士之间建立起联系,“做项目不能越做离社会越远。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有问自己,这个公益项目到底有没有改变这些人,到底对他们有没有帮助。”

    并不是所有脑部残障的孩子都是艺术家,但苗世明看到,艺术给大多数孩子带来了改变。比如,自闭症患者的肢体动作逐渐变得稳定。苗世明曾接触过一个18岁的自闭症男孩,男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咬自己的衣服。他坚持让这个男孩每周作画,排解情绪,并把固定动作转移到画笔上。“至少我上一次见到他,他已经完全不咬自己的衣服了,我觉得挺有成就感,因为大孩子去除这种毛病不是那么容易。”后来他才知道,艺术治疗是西方发展了几十年的疗法,能够帮助语言受阻者抒发内心的情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心理疾病的困扰。

    从事公益之前,苗世明是个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专业。2009年,他作为北京“798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设计了一个名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项目,首次接触到脑部残障人群。

    “第一次见他们时,我的感觉其实和大部分人是一样的,觉得不能离他们太近,闻到他们身上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想着这种病是不是会传染。有些人吃了药,脸色都是灰白的。”接触之后,他们展露出的艺术才能让苗世明惊讶不已。艺术也让这个处于社会阴影中的特殊人群变得开心。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影响他人与完成自我的结合点。苗世明保存着做“无障碍艺途”的许多细节,比如来上海做项目时的火车票、蔡国强的录音、别人的赠品等等。这些与帮助脑部残障人士一起,构成他用生命体验创作的一个巨大的行为艺术。“从装置的角度来说,因为你这个意志的存在,导致社会最后出现了这么多事件,影响了这么多人,”苗世明说,“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行为艺术。”

猜你喜欢
  • 洱海边的一颗蓝色明珠2012年3月,正是我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之初,云南三月的阳光明媚,风中弥漫着青草和繁花的馨香,仰起脸是一抹蔚蓝无际的清湛天空,蜂飞蝶舞,暖风拂面,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一颗毛茸茸的心。第一次去双廊,正是这样的好季节、好天气...
  • 刘海运当了城管局局长,这个职位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职位,在这之前的10多年,他做的都是宣传工作,对城管这项工作的了解,仅限于媒体和会议上,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是负面的东西,如城管人员和摊贩发生了冲突,致人伤亡等。所以,在他的脑海里,城管与摊贩是...
  • 一我即将与未婚妻步入婚姻的殿堂,彻底宣告不羁的青春年少。和未婚妻的相识源于传统的相亲,我并不衷于此法,感觉那是农村专属的土法子。奈何社会时势所致,我也不得已而为之。父辈说他们那一代无一例外,现在也挺幸福的。对此我持有反对意见,毕竟今非昔比,...
  • 齐村长上任第一年办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把前任村长及村干部种的“黑地”(村里的机动地被村干部私分,且不缴三粮四费,称为“黑地”)抽回,分成若干份,以抓阄的方式承包给那些地少的贫困户。第二件事,乡里规划修整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修完之后铺上沙子,设...
  • 王义一边打扫着办公室的卫生,一边心里烦着。突然,一阵刺耳的鸣笛声,水壶里的水开了。王义手提着水壶,习惯性地推里屋的门,没推开。唉!怎么总记不住呢?门那边曾经的主人张主任已退了,如今这间主任办公室的主人换了少壮派的李军。这新主任有个习惯:随手...
  • 一辆长途客巴上。一个中年男子闭着双眸,将头以最舒服的姿势靠在座位后垫上,似乎已经进入熟睡状态。膝盖上放着个粉色米老鼠图案书包,右手紧紧地捏着书包,左手握着里座女孩的手,看年龄,女孩大概只有7岁左右。此时,她正用那可爱的大眼睛偷偷的瞄着旁边的...
  • 幸福村靠拾荒糊口的何老太啥时死在栖身的茅草屋,无人知晓。邻居闻到阵阵腐臭才爆出死讯,全村顿时一片哗然,村民们个个义愤填膺——何老太的仨儿子都干什么去了?何老太的弟弟何老怪闻听,悲愤欲绝。立马召集来一大帮孙男娣女,气势汹汹地赶往幸福村。可怜的...
  • 上网聊天,是网友交流的渠道之一。怎样才能聊出高雅、健康和风采,从而赢得朋友的尊重和信赖,这是每个人的初衷和热望。所以,如何运用语言这一媒介,尤为重要。我最初上网聊天,是由我的小孙女打字、我口述,虽然已是3年前故事,然而,记忆犹新。现将我亲历...
  • 当初,阿P是怎么娶了小兰的?我来告诉你。阿P从寡妇餐馆辞了工,一边走一边浏览大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要找份新的工作。忽然看到一间服装屋门口贴着招工广告,就走了进去。可他进去一看,打了个激灵!店主他认识,是他刚刚辞工的寡妇馆主的女儿小兰。什么都...
  • 张帅和慧妹结婚整整五年了,张帅今年32岁,慧妹今年29岁,俗话说男大三,女大四,老来享福做着吃,他们结婚两年后,慧妹生个小男孩叫平平,今年刚过了三周岁的生日。他们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和和睦睦。慧妹长得漂亮,张帅是人随其名,用大家的话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