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与自己

    有句俗语:“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当自己突然明白,还有两个“自己”与自己“对影成三人”,那两个“自己”则相互挟持左右着自己。

    自己与自己充满了“内心的困惑”:一个自己要“知足常乐”,淡泊致远;一个自己要“不懈追求”,突围展翼。一个自己像树上的乌鸦,叼一块肉;另一个自己则是狐狸,哄骗树上叼肉的乌鸦,花言巧语。

    自己也想栽种葡萄,另一个自己又说葡萄是酸的。

    自己很自己的时候,常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不自己的时候,信仰萎缩,灵魂自溺,生命充满了负面的意义。

    更多的时候,自己通常被夹击在两难之间,口念“俭朴度日”,心却渴盼“福禄寿喜”;心想诚实劳动,无私奉献,遇事则陷入一己的“恩怨得失”;明知该崇敬人格与学识,遇利则看人眼色耽于媚欲;深知该实事求是,公道仗义,利害却胁迫你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自己设公堂审判自己,自己与自己打着官司。宁静状告躁动,躁动闹醒沉思。时而这个自己“大打出手”,时而那个自己“防不胜防”。这一场这个自己“走红”,那一场那个自己“盈利”。最怕两者呼应,合谋煽起“寒火攻心”的顽疾。

    总在为难自己,总在残缺自己,恰恰是因为,许多时候,我们常常不能成为自己。

猜你喜欢
  •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的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因此掐断了他的电话线...
  •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有两种动物一直扮演猎杀者与被猎杀者的角色,他们是灰狼和麇鹿。面对肉食者灰狼,素食者麇鹿自然地处于食物链的低端。于是,他们选择快速奔逃,以摆脱被捕猎的危险。相应的,快速追捕麋鹿也成了灰狼的一种本能。每年,总有许多麇鹿不幸被...
  •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个小小的雪糕店,自开张以来,生意一直很好,每月利润保持在5000美元左右。其实,相比同类商店,这个小店的规模和装潢都要逊色一些,但是,它的生意偏偏要好很多,为什么呢?就因为这家小店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店主。店主叫贝克·约翰...
  • 都市的夜,很静很静,似乎喧嚣了一天的世界一下子沉睡过去,当然,在并不代表着一切都进入梦乡毕竟,要想在21世纪的当今活出人生,还得两字儿加班。于捷正是这典型加班族中的一员,凌晨3点多,于捷依旧顶着个熊猫眼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当整理完最后一份文件...
  • 我是她府邸的某个下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份,只是武功比他人更胜一筹,成了她的贴身保镖。她家非常富有,府邸建在海边,国家的一半海岸线海域都掌控在她的手里。有一天,在独属她的海域里,突然冲进了一艘惊世大船。说是船已经是远无法表现出它的辉煌宏伟,...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赫拉克利特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柴静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有形的横着供人前行徘徊或倒退,一条无形的竖着供灵魂升入天堂或下地狱...
  •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穆雷·纳森在印度的一个小城发现,蔬菜市场里做小生意的商贩们每天早晨会购买价值1000卢比(1卢比约合人民币0。094元)的货物,如果当天卖完,便能进账1100卢比,获得100卢比的利润。看起来非常好的办法,效果却与纳森...
  •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東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
  • 往往在从此再也无法相见之际,人们才发觉,原來有很多话还没说。人生无常,让人措手不及的意外夺去宝贵生命。噩耗传来,飞奔至现场或医院的家人、情人、好友情绪激动,连声哭诉:“我还有很多话要跟你说,你回来呀……”不但在世的人有很多话想说,那猝逝的人...
  • 濮存昕是著名的话剧演员,生活中与人为善,喜欢帮助他人。不过,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濮存昕帮助他人的方法。当时,濮存昕所住的小区里来了一个捡垃圾的老人,他只捡些破烂,从不偷鸡摸狗。据说,老人是退休工人,因为家庭出现变故,才出来捡破烂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