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启明理发

    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农村都是进公社,吃大锅饭。俺们这地儿也不例外,大伙儿一起出工,割草,凿石头。每次到歇息的空当,大家都会聚在一起闲扯,什么谁家媳妇要出嫁了,谁家分到的肉全是瘦的,哭着喊着闹到村大队要换成油水大的肥肉等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互相八卦。
    这时间一长,有些经久不衰的侃子就出来了,诸位想必要问侃子是么。这侃子就好像是书本上的歇后语,只不过更土,更有农村味儿。今个给大家说的就是那时流传的一个侃子,叫做“孙启明理发——以清亮为主”。
    话说三伏天正中午,有个叫孙启明的老汉,头发长了心血来潮想去理发,到了理发店里又一下子把想理啥发型给忘了。人家理发师老李问他:“孙师傅,你想理个啥头啊?”孙启明琢磨了半天憋不出话来,最后灵光一闪,说:“不管理啥发型,都得以清亮为主。”老李看他那为难的样也就没再问,半明不白地点了点头就给他理了起来。
    都说这天一热人就容易犯困,还没过半分钟,这孙启明就呼呼地打起鼾来。又过了十几分钟他才迷迷糊糊睁开了眼,可这一睁眼不要紧,真把他给吓了一跳,俺的娘啊,人家老李一点也不含糊,给孙启明理了个锃明瓦亮的大光头!
    从此,大伙儿在地里干活就又多了个乐子。


猜你喜欢
  •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谢安的人。他出身士族,少年时候就很聪明,不仅学识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
  • 三国时的曹操有三个儿子,他看中了聪明的二儿子曹植,几次想立他为太子,这可惹恼大儿子曹丕,他对曹植嫉妒得牙根直痒痒。到了公元220年,曹丕即帝位,史称魏文帝。虽然是自己当了皇帝,可他很怕曹植会有一天篡权,总想找个借口把他杀掉,以除心腹之患。这...
  • 卖掉刀剑,去买耕牛,指改业归农。也比喻改邪归正。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龚遂传》。汉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因闹饥荒,不少人买了刀剑做了强盗。郡守根本治理不了,有人向朝廷推荐龚遂,请他去做太守。汉宣帝召见龚遂,见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长得又瘦又...
  • 原意是在地上画出线路,就可成为图形,用来说明地理形势等。形容人点画之间就成文章,才能超群。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敬侯张安世的长子千秋和大将军霍光的儿子霍禹都是西汉时的中郎将。一次,两人一起领兵跟随度辽将军范明友攻打乌桓国。战事...
  • 在奴隶社会中,等级制度在奴隶主阶级内部也十分森严。按照周礼规定,演奏乐舞的行列,天子可以用八佾(yì),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组成的乐舞队进行演奏和舞蹈;诸侯则用六佾,共三十六人;卿大夫用四佾,共十六人;士则只能用二佾,即只有四人。如果谁...
  • 【释义】苟:苟且,马虎。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个信奉回教的乡绅为了能够吃上牛肉,就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贿赂知县汤奉。汤奉也是个回教徒,他也十分想...
  • 【释义】捉了七次又放了七次。指正确使用攻心战使对方心悦诚服。【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为兵出祁山伐魏作准备,于公元225年率军平定南方,当时南方首领是孟获,他和诸葛亮展开了顽强的搏斗。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
  • 另作:断齑画粥 ( duàn jī huà zhōu ) 出 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分开捣碎的腌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形容生...
  • 龙阳之癖即断袖之癖。出处:《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
  •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