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吃法

    中秋节轮到我上夜班,掐指一算,已一连两三年如此了,当官的还是像往年一样送了点吃的,人都没照面一下,放下东西让同事小杨带回来操控室,便溜之大吉。在这种偏僻县份上的小私企,我们也习惯了。第二晚还是轮到我上夜班,坐在操控室,同事们共享着昨晚吃剩下的果品、月饼。有的敲核桃,有的剥板栗,有的撕月饼,有的喝花生乳……。

    “咔喀”一声响,小杨咬坏外壳,两手扳剥着核桃外壳,将果仁与壳分离开,低下头,随手将两半果仁塞进嘴里,"咯吃”嚼碎的同时,突然跻出一句:“他妈的!又是一烂货,呸呸呸!”口水合着碎仁喷了一地,大家哄笑起来。

    随后,小杨没好气的怒骂:“这家贼日的!过一回节,发两个核桃,竟让老子中招了一次。”话一落,大家又笑眯成一条缝。

    在这种境况下,小王逗乐似的笑问:“咋啦?”两手“啪!”的剥开一枚烤熟的板栗放进嘴里。

    “嗯!”小杨接过话回答:“今早硫酸的人问我,吃过核桃没有?是啥味的?我说不知道。他们说,你注意品偿,今年他家的核桃是新品种,‘治(制)病’的?当时,我还不信,因为昨晚我也吃了一个,还好!便笑笑过了。现在我总算信了。”

    小王又剥了一粒丢嘴里,笑着疑问:“你信了,是什么品种?能治病吗?”

    小杨吐着口水,刮着舌头,说:“‘治’什么病,我不知道。什么品种,我也不晓得,但我知道它是什么味的。”

    “哪样味的?”小王又好奇的问。

    “黄连味。不信你尝尝?”小杨回答。

    大家又哈哈笑了起来。这时小王正好剥完最后一个板栗,一半正嚼在嘴里,一半捏在手中,边吃边笑。

    为增添笑料,我突然也想到一则脑筋急转弯便说了出来:“你们说,吃苹果,见到几条虫,最可怕?”

    他们各自都还沉浸在笑语声中,好奇心被我掉了起来,冒出“一条,两条,三条……。”的答案,看着我摇头,便目瞪口呆的看着我。

    我环顾四周一扫,紧接着回答:“半条。我儿子说的脑筋急转弯。”

    笑声又一次被哈哈的引起。这回轮到小王大吐口水,也喷了一地。大伙儿好奇,便止住笑声,盘查祥情。小王没回答,可还是在继续吐糟,右手里捏着的一半板栗告诉了答案。板栗顶端有一小凹槽,里面正是有半条被咬断的虫尸。

    吐槽后的小王也愤怒的骂了起来。“这家牛搞的,给咱发十个子,也不知送了几条虫。”话落,笑声又哄然响起。

    后来,我慢条斯里地撕开月饼,扳开心馅,火腿中夹着芝麻,吃起来还不错。便说:“月饼,倒还不错!你们尝尝!”

    以往吃过的,火腿中也并不放芝麻,看着芝麻随口便说:“现在的食品中,芝麻挺多用呀!”

    正在喝花生奶的小李接口:“嗯,确实。我原来在嘉华做糕点,一月要用几袋呢?芝麻一来可以装点,二来可以增香呀!”

    吐完糟的小杨也拿起一瓶花生乳,押了一口,跟上:“现在的人,大多数也喜欢吃芝麻,所以在糕点中用量大。”

    想到面食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芝麻用量猜想会更大,我便问:“中国与西方国家比,恐怕西方国家用量会更大,他们会更爱吃?”一问完,人人都好奇地期待着小李的回答,因为他可是在食品行业待过好几年,他的回答更权威呀!小李也确实一一作答。

    “那肯定呀!那些国家用量更大。”

    大家又好奇的追问:“那他们是咋个吃法?”

    小李随口便答:“是呀!他们也是一大半把,一大半把地往嘴里塞。”

    此时大家又笑开了锅。这中秋,东西不多,一人一个月饼,一瓶花生奶,一个梨,二个核桃,十个板栗,简单度过中秋夜后,还是让我们笑弯了腰。其实生活中有不少这简单的故事,它看上去,虽不起眼,但同样能带给我们快乐。

猜你喜欢
  • 开元年间,留侯张良的后人张九龄成为了唐代有名的贤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个名相。民间传说其出生时就有异象,其母怀胎十月仍未分娩,一算命先生称: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此地太小,容其不下,必须到大地方才能出生。于是张家只好迁到韶州...
  • 年羹尧是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权臣,尤其是雍正帝继位初期,因为从龙之功,他深受雍正宠爱,高官显爵,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狡兔死走狗烹,皇帝继位之后,残害功臣古来有之。年羹尧虽然对雍正帝继位有功,但正因为如此更应该...
  • 无意之中逛百度知道,发现有人询问李鸿藻和李鸿章是不是兄弟。对此有疑问的朋友似乎还不少!此两人都是清朝末年重臣,而且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确很容易让人误会。但二人一位是河北保定人氏,一位是安徽合肥人,的的确确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基于此基础,本文为大...
  • 很多人都以为年羹尧是因为辅佐雍正帝登基,所以才成为朝廷重臣的。其实早在康熙朝,他就已经是深受康熙帝信任的大臣。康熙末年之时,年羹尧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坐到四川总督的位置,被康熙帝封为抚远大将军。也是因为他在朝中有能力,所以能辅佐雍正帝上位。...
  • 文正是中国古代文官谥号最高级别,所有文人入仕之后,都渴望将来百年之后能得此谥号。这不仅仅是对文官政治成就和国家贡献的肯定,同时代表你是位受世人敬重的好官。文正两字有着极重的含量,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这个谥号都不会轻易许出。中国文官不少,但...
  • 在几千年历史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吴起的心机和狠厉!为何这样说,只因这个人实在是太让人感到胆战心惊了!他为了功名杀掉妻子,临死前的一个小举动却几乎让他的所有仇人自掘坟墓!吴起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他一心寻求功名,为了能在政治上有所发展,他...
  • 宋代文人苏东坡喜欢参禅。一日跟师父坐坛论禅,他问师父:“你看我像什么?”师父呵呵地说:“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很得意。然后,师父反问他:“你看我像什么?”东坡飘飘然地瞥了师父一眼说:“我看你像一堆臭狗屎。”师父听了哈哈大笑。回到家,东坡见到苏...
  • 永远追求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一切准备就绪,结果等到了机场,才发现没有带身份证。我们永远都会有追求,就我的体会而言,追求是为了增加幸福感。说到遗憾,却总是存在的。追求了会有遗憾,不追求也会有遗憾。追求了,你没有得...
  • 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
  • 听过一个说法:你对一个人好感的顶点,是你第一次见他前的十分钟。我虽不完全赞同,却也明白其中的意思,因为那十分钟包含一个你未曾熟识的人的千百种可能,他的长相如何?性格是我喜欢的吗?是比我想象的更好还是更坏?你的好奇到达了顶峰,他的神秘到达了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