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兔照镜子

    小白兔照镜子

    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的名字叫白白。白白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兔子,它总是喜欢到处去探险,寻找新奇的事物。有一天,白白偶然间发现了一面镜子。这是它第一次见到镜子,它好奇地凑近镜子前,仔细端详着自己的形象。

    镜子里的小白兔和真实的白白非常相像,白白被自己的镜像吸引住了。它不停地转圈、弓起身体,想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对于白白来说,这样的体验实在太奇妙了。它从未想过可以从这样的角度看到自己,它觉得自己在镜子里好像变成了另一个兔子。

    白白对着镜子欢快地跳跃着,狂奔着,仿佛和镜中的兔子在玩耍。它觉得自己是如此迷人,自己的模样如此可爱。然而,每一次白白试图抓住镜子中的兔子,它总是抓到了镜子的表面,却抓不住兔子本身。白白感到非常困惑,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能看到镜子中的兔子,却摸不到它。

    于是,白白开始思考,为什么镜子中的兔子和自己如此相似,又为什么它们无法互动呢?它试图通过不断尝试与镜子中的兔子交流,但结果每次都是徒劳的。

    白白感到有些失望,但它并没有放弃。它决定换一种思考方式。它将镜子比喻成另一个世界,那里的兔子就像是一个平行宇宙的自己。虽然无法真正接触,但白白可以通过镜子了解另一个自己的生活。

    自此以后,白白每天都会和镜子中的兔子互动。它和自己聊天、比赛、做游戏,仿佛找到了一位永远陪伴的伙伴。虽然这只兔子只存在于镜子中,却给了白白很多快乐和勇气。

    白白明白了,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面镜子,里面承载着自己的渴望和梦想。有时,我们看不见、摸不到,但只要努力去感受和理解,它们就会伴随我们,带给我们力量。就像白白和镜子中的兔子一样,虽然无法触及,却能够从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自我认知。

    就这样,白白和镜子中的小兔子成为了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的故事将一直延续下去。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猜你喜欢
  • 打工仔敲开商业大门1989年,出生于四川自贡富顺县一个小山村的邓申伟背井离乡,来到北京打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第一股创业潮,正带动了第一股打工潮。经济相对落后的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数以万计的四川打工仔奔赴“北上广”地区打工。17岁的邓申...
  • 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的焦点已从“广告位时代”迈入“人群”时代,这与黄晓南及其麾下的公司有关。在黄晓南的字典里没有“做不成”三个字 ,任何危机和挫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08年3月,尽管新公司蜗居在北京回龙观的两居室里,黄晓南还是决定找个比较体...
  • 坦率,诚恳,急性子……这是石昌佳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没什么架子,说话干脆利索,极注重效率。采访一开始,他就很直接地问了记者要采访的问题,然后便主动说了起来。他的雷厉风行,由此可见一斑。他讨厌繁文缛节,只想实实在在地做事。从一间亏损的小厂到全国...
  • 北宋元丰年间,大名府人任仲甫创制的北平大名香油,由于选料考究、制作精良而成为皇室贡品。清朝时,康熙皇帝下江南,路过大名府,吃到大名香油后赞不绝口,提笔手书“香全城”三个大字。于是,大名香油从此被老百姓称之为“皇油儿”。多少年来,大名“皇油儿...
  • 不知道蔡拾贰是否吟唱过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那句“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却恰似他过往10年的职业经历。的确,10年的光阴,常常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10多年前,55岁的蔡拾贰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科龙电器,来到离科龙电器所在地广东...
  • 有人用承载了“霓裳羽衣中国梦”形容她和她的作品,有人称呼她“中国高级定制梦工厂掌门人”,她还有个职业叫“中国服装设计师”。她究竟是谁?应该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是我自己,我是‘郭培’。”从她身上折射出整个中国高级时装定制的前世今生。在中国...
  • 白宫顾问带出来的实习生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就读的王静燕考取了赴美留学交换生的资格,到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王静燕刻苦学习,所有课程的成绩都是A,大三时提前进修了被美国学生称为“霸王课”的金融科,她是商法课上阅读案...
  • 2013年3月,彭丽媛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国外,其典雅着装惊艳全球。服饰品牌“无用”及“第一设计师”马可也浮出水面。”可以低调,也要张扬马可,出生于一个文艺家庭。自小就爱画画,17岁那年,一心想考服装设计的马可进了苏州丝绸工艺学院学习...
  •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
  • 沈从文第一次上课怯堂了,在讲台上呆呆站着近十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预定一小时的授课内容却只用十多分钟就讲完了。最后只得在黑板上写: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给学生上课时,突然问学生:“5加5是多少?”学生以为校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