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鬼之河

    那时候,每年农历七月初三,都会有一艘卖“缸瓦”的木船开到富寿大桥脚,泊驻一天一夜,然后离开。

    船上是一对老夫妇,年纪都在六十多岁。由于他们每年都出现,街坊们都见惯了,于是称男的为船哥,称女的为船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船比较流行。船上卖的是佛山石湾镇出产的砂煲风炉,瓮缸盆碗或其他陶制杂件。每当船靠岸,就会有许多街坊前来选购。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逐渐改烧柴为烧燃气,厨具也多改用锑铝制品或不锈钢的,传统的砂煲风炉及陶瓮缸已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这种缸瓦船已甚为少见。

    怪就怪在这对老夫妇和他们的缸瓦船,依然年年如是,风雨无阻,一定于农历七月初三这一天准时出现。自然,通常是很少有人光顾,多数时候营业额为零。

    只有住在桥西的一位老公公,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的船哥和船嫂都正值年轻力壮。他们的船上装满石湾陶瓷日用品,沿着珠江河及支流,一个墟镇一个墟镇去销售。他们的出现有一个固定的排期,这样方便街坊前来购买。木船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交通运输工具、他们的商店。风吹来,浪打来,小小一只木船,像一叶无根的浮萍,风里浪里到处飘摇。

    船哥和船嫂永远不会忘记,1966年那一年农历七月初三。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河水也好像特别的清澈。他们的船到达富寿大桥脚,才绑好船缆,就有客上船买货。如是顾客不断,货卖得比往日多。

    直至中午,忙昏了头的夫妇才猛然想起,用绳子牵绑在后舱的儿子怎么总不哭不闹呢?

    珠江的船家都是这样,用一条坚牢的布带子箍住尚未懂事的孩子的胸脯,再将绳子的一头系在船上一个可靠的地方,孩子的背上再拖一个空心葫芦。这一切是为了防止孩子掉进水里。

    年轻的船哥和船嫂几乎同时转身望向后舱。这一望,他们的心一下子沉到了深渊里——孩子不见了!

    他们踩着易碎的缸瓦同时扑向后舱,他们只见到系孩子的布带子依然牢牢绑在船板的铁环上。再将目光投向水里,空心葫芦在水面上一漂一漂的。

    船哥不顾一切扑进河里,抓住葫芦,但葫芦是轻轻的,只系着一条光绳子。这时船嫂也跳进了河里,两夫妻发狂似的在船的周围摸索搜救。

    但是什么也没有搜到。

    这时他们才想起了叫救命。凄厉的叫声,惊动了过往行人,许多人都立即甩掉衣服往河里跳,帮忙搜救。

    搜救范围不断扩大。

    直至下午4点多钟,依然一无所获。帮忙搜救的路人一个一个垂头丧气爬上岸。

    只有船哥和船嫂依然失魂落魄,在河里搜索……

    天黑了,热心的街坊下到水里,将船哥船嫂硬拖硬拉拽上岸来。有人买来了元宝香烛,点燃,插起招魂幡,这是水乡人招魂的方式。

    有人私下里议论,等“一个对”(时针运行一圈,即12小时)后,尸体就会浮起。

    但是,一个对,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船哥船嫂一直不吃不喝。船哥双眼发直,船嫂不停地抽泣,含混不清地重复着一句话:千不该万不该只顾赚钱,金山银山于我何益!

    那时候,里水还没有公安派出所一类的机构,更没有应急搜救队一类组织,完全是民间自发搜救。

    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说法暗中传播:河里有水鬼,过去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水鬼只有找到了“替身”,自己才能转世投胎……

    那一年开始,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三,船哥和船嫂都将缸瓦船驶到当年出事的桥脚,插起招魂幡,点燃香烛拜祭。

    经历那一次不幸的打击,船哥船嫂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并且一年比一年显老,于是人们改称他们船公、船婆。更遗憾的是,在那之后,他们再也没有生养。

    直至今时今日,尽管他们经营的货品已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他们依然操此营生,尤其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三,风雨无阻地赶到富寿桥边。四十多年过去了,缸瓦船连同船上的货品,几乎与当年一模一样。据船公船婆说,是为了孩子认得自己的家。

    每当他们的船回来,老相识老街坊都会上船去,同船公船婆聊聊世事生计,开解他们创伤的心。船公船婆说,虽然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发生了意外,但这里乡亲们的殷殷情意,使他们没齿难忘。

    人们分明听见船嫂在拜祭时,口中念念有词:“仔呀,父母对不起你,让你受罪了。可是你千万不要再害下一个人,你就做一个护佑一方平安的河神吧!”

    桥西老公公可以作证,自那一年之后,河里再没淹死过人。

猜你喜欢
  • 彩虹食品厂座落在号称“花果之乡”的梅山脚下,这梅山是国内著名的青梅主要产地,盛产的青梅远近闻名。彩虹食品厂依据地利之便,在青梅上大做文章,开发了不少蜜饯产品和饮料产品,短短几年时间效率突飞猛进,成了当地食品行业中的“龙头大哥”。最近,彩虹食...
  • 这年头也怪,市场放开了,卖什么的都有,前些年有偷着贩毒卖枪的,也怪,有敢卖的,就有敢买的,不要脑袋过日子的是大有人在。今天,这里就更怪了!还有卖良心的?这不,在那一拨接一拨的买房的人流当中,时而穿梭似地掠过一个人,背上用纸贴着四个字一一良心...
  • 连续高温酷暑,热得人无精打彩,瘟鸡笃头。好不容易碰上台风影响,气温徒然间下降,人们呼朋邀友,逛马路进超市,嘻嘻哈哈十分惬意。“抢劫了,抓强盗……救命啊——”突然,西瓜摊旁的小巷内,传来了一阵紧一阵的呼救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何况从声音判断,...
  • “妈哎,你和咱爸都好吧!”妻子余洲在我提示下按时向父母请安:“浦南为我买了一件皮质的冬衣,就是带毛领的那种,你猜猜花了多少钱?”“浦南是个肯为你花钱的主儿,”岳母在电话那头频发哈哈哈爽朗的笑声:“我估摸着那件衣服肯定要1000多元吧!”“标...
  • 子有先生刚回到家里,虚乌拿着一本杂志,风风火火的跑进来。“有啥喜事,这么高兴?”子有问。“我的小说发表了,你看看。”虚乌高兴地说。子有接过杂志来看了看,这是一份省级有名的文学杂志,虚乌的小说就在上面。子有高兴地说:“好呀,要继续努力。”虚乌...
  • 一民兄拍的照片真是用美仑美奂、如诗如画这样的词语都难以准确评价,我近来一直都在讨要他的摄影作品用来参照配诗。由于一民落单居家很是寂寞,我和妻子于是隔三差五就会去登门陪聊。当然这聊天的话题往往就会涉及他的长项——摄影。“2月28日,我的现任苏...
  • 李先生三十多岁,在一家国企做工。他为人没楞没角,从不与任何人发生争执冲突,遇到什么事情,他总爱说:咋着都中,咋着都中。领导和同事们很少注意他,几乎没有人和他来往,但还是赠送给他一个称呼:老好人儿。他倒也喜欢这样的清净,满足于这个称呼。李先生...
  • 天将亮,大地裹着一层灰蒙蒙的纱,充满了诱惑。我和往常一样,履行我“闹钟”的职责,扯开嗓子放声高歌:雄鸡一唱天下白。主人走了进来。好浓重的杀气!我知道,主人孩儿她姨家的女儿考上了什么大学,明天就要走了。我有预感,我们中的一个将作为贺礼成为这场...
  • 大院里人人都知道一个秘密:老谭有五本集邮册,里面藏着很多值钱的邮票,有的一张就能值一套房子。茶余饭后,人们常常把老谭家藏着这天大的财富,当稀罕事一样,说给朋友听,说给来上门的亲戚听,说给所有不知道的人听。关于这五本邮册的来历,从不同的人嘴里...
  • 相传,嘉庆皇帝当皇太子的时候十分顽皮,在学馆里不好好读书,经常逃学。可因为他是当朝皇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所以教他的老师深不得,浅不得,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一天算一天。在这种情况下,皇太子虽然已经读了好几年书,但却是斗大的字认不了几萝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