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职场,说谎之前要三思

    职场谎言只要不被戳穿,一切都OK,但一旦被戳穿,尤其是当面被领导戳穿,如何处理才能挽回信任危机呢?

    一旦开口说出一个谎言,就要接着用更多的谎言来圆

    职场上谁没撒过谎?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不被戳穿,一切都OK。而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你一旦开口说出一个谎言,就要接着用另外一百个谎言来圆。如此一来,怎么可能不被戳穿?

    王旭荣说他的一个同事最近的境遇就很尴尬,几乎到了要离职的地步,事情的起源就与那人编造的谎言有关。那个同事因为经常被压制,对顶头上司很不满。有次,得到一次和大领导一起会见大客户的机会。席间空隙,看左右无人,那人假装不经意地说起小领导在背后对大领导颇为不满,说得顺溜,其中除了加油添醋外,顺便还无中生有了一些话。那个同事得意地跟王旭荣说起这事的时候,王旭荣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好意提醒同事,背后告状就算了,没必要编谎增加其罪。

    果不其然,后来在某次公司部门会议上,大小领导突然因为某件小事爆发了争执。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分别都拍了桌子,全都热血上涌,说话不计后果。小领导突然发难,一定要大领导对最近整他的事给出个交代。大领导被逼急了,直接把那人说小领导的话,包括编的谎当作证据原样端了上来。在这种非常情势之下,王旭荣的那个同事被召唤到现场。他窘到极点,为了当初那些谎言能成立,他继续编造了更多的谎言,想在众人面前证明他真的是个诚实的人。

    只是,你知道的,在当事人面前直接撒谎,这是世界上最难也最痛苦的事。到后来,两个领导都对那人充满了怒火与完全的不信任。

    事后,那个同事向王旭荣诉苦,当时被叫去对质时,一时慌乱,就失去了判断,不知如何应对。真应该什么都不说,不否认但也不辩解,虽然难堪了些,至少后果还不至于那么严重,事后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说谎的后果多严重,还取决于你平时的为人怎么样

    杨朝是一家商业单位的部门主管,年初公司对他部门里的人事进行了调整,新人员又一直没进来,部门里有个位置空缺,很多基层的工作经常找不到人来做。这时候有个主管领导想介绍个亲戚进来,找杨朝,杨朝就一口答应了。

    谁知那阵子单位马上就招聘进来了一个新员工,做事情很勤快。而且这个同事处事成熟稳重,在行业内已经有5年的工作经验,很快就熟悉了工作流程。试用期过后,那个同事将转正申请表交到了公司。

    杨朝心里尽管对这个同事的表现还比较满意,但考虑到主管领导要介绍进来的亲戚,所以无奈只能拿这个同事开刀。凭着跟公司老总关系还不错,杨朝借工作上的一些瑕疵找这个同事谈话,以他工作还不够积极,形象也不好为由暗示他主动离开部门,并且说这是公司老总的意思。杨朝心想,以前部门里人员流动是不需要经过公司高层的,况且这个同事还没有转正,走了这么一个人也不会有人特别注意到。

    谁知这个新来的同事不甘示弱,直接找到了公司老总,询问自己不能转正的理由。杨朝事前并没有跟老总打过招呼,老总跟那个同事说,这件事自己完全不知情!杨朝的谎言不攻自破,而且还有“假传圣旨”的嫌疑。夹在老总与同事之间的杨朝,觉得自己遭遇了从未有过的信任危机。

    最后,他主动找到了老总,说明了内在原委,并且如实反映了该同事的工作表现情况。幸好老总对杨朝的印象向来不错,还是比较维护他的。一番商量之后,将该同事调到另一个部门,这场谎言风波才平息下来。

    替领导说谎,风险与机遇并存,谁说的谎谁就得为后果负责

    江小夕所在公司的上班时间比较早,但同事们谁也没有胆量破坏制度,每天早上都准时到公司上班。只有一个人,经常游离于制度之外,那就是江小夕部门的主任,每天都是八点半左右才姗姗来迟。


猜你喜欢
  • 我高中时候,有个数学老师,姓王。他上课,常常讲不到十分钟时间,就会有细小的白沫子,挂在两嘴角边,像刷完牙忘记了擦一样,很扎眼。有捣蛋的学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白沫”。那时候,他住在校里,经常自己做饭吃。晚自习辅导的时候,给我们...
  • 她刚来那天,楼上的一群坏男生争先恐后地吹起了响亮的口哨。教导主任站在楼下大喊:楼上是哪个班的学生!?楼上是哪个班的学生!?”坏男生们鸟兽般散去后,我才懒洋洋地从宿舍里探出头来一看究竟。不管对于何事,我总是要慢上旁人一拍。譬如,前...
  • A刚下课,江子若就从书包里掏出镜子来,她一只手捏着,另一只手在脸颊上轻轻地拍打,然后又理了理刘海。照完镜子,才满意地跑出教室,找同学聊天。坐在她后排的杨小琼,见状,不屑地笑了笑。杨小琼是从农村中学考进来的,她穿简单的T恤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
  • 13岁那年,我便离开了父母,只身到离家七公里远的镇上读初中。当时,学校的寄宿生活条件极差,尤其不便的就是用水问题,一两百号寄宿生,只有一个水龙头,而且每天只能放两次水,早晚各一次,一次一小时。为了解决每天清晨的排队之忧,我们每个人都备了一个...
  • 高二的日子一如既往地忙碌,似乎每天都在往复一种单调的三点一线,家、学校、公共汽车站成了小小的转折点。平静得让人忘乎所以。塞着耳机走到站牌旁,耳朵里是乏味的英语课文。安静的日子也有副作用,总在那么一瞬间,恍然不知身在何处,在为了什么而行走,呼...
  •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与刘仲平成了同桌。本来,我是不需要复习的。然而,心高气傲的我,高考志愿只填了杭州的一所最心仪的高校。我想博一下,结果,搏到复习的这条路上来了。欢迎你,杨姝。刘仲平站起来和我打招呼。这一年,多多关照啊。刘仲平嬉皮笑脸地...
  • 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学习强度在加大,小文对自己的复习状态非常不满意。他总觉得自己没有复习状态,课堂上、测验时,思维总是难以集中,自己拟订的学习计划也难以完成。他很着急,到处找资料看如何提高注意力,还请同桌发现自己上课走神就提醒他,但收效甚...
  • 女儿放学回来,忧心忡忡地跟我说,她们班级里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赵雪可能要辍学了。第二天,赵雪没来上学,托人捎了张纸条给老师。纸条上写:老师,对不起!我辜负了您的期望,没能在您的关爱里开花。老师有些哽咽,她不想看到一朵花的凋零。作为最要好的朋友...
  • 我是17岁那年转入市一中读书的。当朋友们用手机聊天不亦乐乎时,我在看书;当朋友们听闻哪个店里的衣服打折而争相奔呼时,我还是在看书。朋友们说我是傻蛋,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还抱着死书读,可我的理解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现在我的任务是读书。如果不...
  • 同学是一种由共同的空间和时间培育出来的特殊关系。相比同事,同学没那么多功利的计算;相比同乡,同学关系又更近了一层,尤其在人员加速流动的今天,处处皆有同乡,确乎少了停船暂借问”的新奇。有一次去吃火锅,在那个传说中3天开一个店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