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和公驴

    最初,上帝在同一天创造了人和公驴。两种动物本来是平等的,并无高下的差别。由于上帝的一种兴趣,他在创造各种动物的泥里,加了不同的佐料。在创造人的泥里,他加了智慧和狠毒两种佐料,而在创造公驴的泥里只加了温驯地服从一种佐料。这样,就在两种动物中种下了差别的因素。

    人建造了房子,过着较为舒适的生活,驴子却不会。

    人对驴子说:“住到我这儿来吧,我给你嚼干草。”

    驴子感激不尽。

    “不过,你得给我拉车,给我作为坐骑。”人说。

    驴子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你不得偷懒,如果你敢发犟,我就抽你的皮。”人说。

    驴子认为那也不过分。

    驴子长大了,后来它无缘无故地烦闷,觉得似乎有某种需要。

    人发现了,说:“看来需要给你动点手术。”

    驴自然服从。如此人把驴子阉割了。驴子尽管很难受,但它还是相信,这肯定是非常必要的。

    他们非常协调地生活下去,年年月月。

    终于到了时候,人对驴说:“辛苦了,伙计!我得给你一个归宿。”

    驴洗耳恭听,欣然从命。

    他们驾了一部车子,人坐在车上,让驴子拖着,说:“去这一趟,你拖着我,回来时我再拖你。”

    这无疑是非常公平的。他们出发了,目的地是驴马的屠宰场。

    人和驴子的第一出戏就这么结束。这种关系就成为后来他们世世代代相处的固定的模式。如此,既有智慧又狠毒的人就成为人,只有一味温驯地服从的驴子就成了畜牲。


猜你喜欢
  • "孺子可教"出自西汉 张良是西汉早期闻名的谋士。他年青的时辰,曾打算刺杀秦始皇,刺杀打算掉败今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鄙人邳的一座桥上碰到一名白叟。白叟走到张良前面,居心把鞋子失落...
  • “中途而废”出自西汉 战国期间,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老婆是个十分贤慧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老婆。他的老婆奉劝他说:“我传闻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清廉的人不...
  • “傲卒多败”出自东汉 汉代时,戎行常常在周边地域和匈奴国的戎行产生战争。公元前68年,两边又产生了一次战争,汉军占据了车师国,匈奴因而派马队攻击车师国。听到这个动静,那时的天子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筹议对策。在...
  • “滥竽凑数”出自《孟子》。滥竽凑数的故事告知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可是没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候的考验,毕竟会露出破绽的。嘲讽了混进熟行,假充有本事而无真才实学的人。也有报酬了暗示谦善.........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起头的。比方工作的成功,是从.........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究查,避居赵国。他传闻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往约请。但两人不愿来见。他探问到毛公躲在赌徒中,薛公躲在卖酒人家,便往寻访,终究结识了两人。平原君知道后,说...
  •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年龄 有小我要偷一口钟。钟很大,他抱也抱不动,背也背不走。怎样办呢?他想不如把大钟砸碎了,把碎铜一块一块搬回家往,因而举起铁锤就砸。没想到大钟“当”地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他只怕让他人...
  • “恃势凌人”出自西汉 在一个丛林里,住着一只山君,有一天山君的肚子很饿了,想找个小动物当点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碰见一只瘦小的狐狸。因而山君就扑了上往,没想到狐狸大呼一声:“哼,丛林里大师都知道我是大王,大...
  • 成语“出言如山”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高文用。故事首要讲述:战国时,秦国的戎行团团包抄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情势十分求助紧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往求援…… 战国时,秦国的戎行团团包抄了赵国...
  • 这个成语来历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居心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没有此事,而且周瑜气量也很是宽宏,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完全分歧。 周瑜看到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