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仁堂与康熙的传说故事

    相传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着,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么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着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赵桂堂说:“我也是这么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空有淩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着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赵桂堂看着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这时,只听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么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着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猜你喜欢
  • 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一小偷暗藏其中,正准备下手。 一男子在把玩着手机,而且不是一般的手机,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苹果四代。 小偷在一旁静静地偷窥着,终于机会来了,男子把手机放在裤子的后口袋中,一阵拥挤之下,手机手机已经换了主人。...
  • 阿T最近不知怎的,爱上了网恋。通过QQ,阿T加了一个同市的昵称叫静夜的飘雪”的人为好友,阿T发信息过去到:美女,你名字这么的美,人肯定很漂亮吧!”在阿T的脑海里还是有童话色彩的,他认为一个好的名字肯定很美很酷。否则...
  • 王大婶大字不识一个,记忆力又不太好,听力也有问题,别人告诉她什么话,没有弄明白,也不问,代传什么话,或是她没有买过的东西,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就变味了。如果你不会翻译,就弄不清她讲的什么意思,必须认真地盘问清楚。 这天上午,王大婶进了县城...
  • 都快要退休的阿纪哥突然接到借调通知,到支队机关科室去帮打几天内勤工,在路过支队科技科办公室的时候,刚好看到支队科技科与市新世纪科研所联合开发的一项顶尖项目——智能机器警察在过道上展放,他就停下看产品说明:该智能机器警...
  • 按照惯例,销售部都是在年初五聚餐的。今年也不例外,才近中午11点,在鸿运来酒家福星高照,财源广进”新年大红条幅下,满满一桌聚齐了。 销售经理大林和爱人小夏早早就到场,还带来了他们的宝贝儿子三岁的牛牛。桌面上洋溢着中国年的喜...
  •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中学要扩办,我们公社有两所中学,教师奇缺,公办教师全部调到中学任教,匡老师原是一名小学教师,因工作需要调到了中学任教,教四个班的历史。应为他水平不高,不爱学习,讲话前不爱想,就是随口讲话,把话讲散了,人们送他夼...
  • 阿田是我们班一个很爱偷懒却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他就会溜出去玩,到很晚才会回来。这不,寒假都过去一半了,他的寒假作业还一个字都没动呢!可阿田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说的,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把语文寒假要做的试卷的答案放在了网上让同学...
  • 放寒假的这天早饭后,我走进学校,田老师吩咐她的丈夫,准备好要拿回家的东西,要我给她送回家。王老师说:不急,时间早着呢。” 我这就开始做中饭,吃完饭就动身回家。到了下午三时,你做的饭不一定熟了,到时再准备不晚。”...
  • 临县城郊区村里有个小伙子叫吕守光,说是小伙子,却生了一个姑娘的身材和脸蛋,为此他就在自己的先天条件上打起了歪主意,干起了偷窃的勾当,结果是屡屡得手,于是手头就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他高兴异常,心里暗暗谢天谢地谢父母,给了他一个赖以为生的俏丽的...
  • 有个木匠,收了三个徒弟。他对徒弟非常刻薄,一年到头,只想叫徒弟多干活,从来不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年冬天,冷得特别厉害。三个徒弟一床被子,不是你盖不过来,就是他盖不过来。夜里,冻得吃不消了,就跟师傅要被子。 师傅舍不得,脑瓜子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