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巧媳妇

    1.祸从天降

    清朝末年,民间约定俗成,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这年的大年初二,闷丫娘一大早就往村口走去,打算接闺女闷丫回娘家。

    一想到闺女,闷丫娘的心里就堵得慌。闷丫去年出嫁,嫁给了镇上的李家。这李家倒是个富户,开着一家卤菜馆,生意红火,家里青砖房院、高骡大马,该有的都有,可关键是不该有的也有,这李家有着一个“活夜叉”。

    活夜叉是闷丫的大姑子,她为人又刁又狠,人们背地里就给她起了这么个外号。早几年她嫁过人,嫁过去后因为她性子泼,三天吵两天闹,把家里搅得狼烟四起,害得她男人得了气鼓病,时间不长就死了。活夜叉被婆婆撵回了娘家,不但没收敛,反而活得更肆意了。闷丫过门后,活夜叉算是瞄上了准儿,想尽法子欺负她,挑拨兄弟三天两头打媳妇。性子绵软的闷丫整天过得提心吊胆。

    两个月前,闷丫生了个闺女,闷丫娘去探望月子,只坐了一会儿,活夜叉就灌了她满耳朵的风凉话,说什么败兴人、不是旺夫的命,头胎生丫头,好谷子都填了粪坑……气得闷丫娘饭都没吃一口就走了。

    闷丫娘想着闺女,不觉已到了村口。此时村口聚集了不少乡亲,有人一见闷丫娘过来,便喊道:“闷丫娘,咱村就数闷丫的婆家富,我们今天可要抢你家的‘回娘馍’吃个够。”

    闷丫娘听了,忙笑眯眯地接话:“好,好,吃‘回娘馍’,福财双得!”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当地的一个风俗,大年初二,回娘家的闺女都要给娘家送“回娘馍”。这“回娘馍”可不是一般的白面馍,做“回娘馍”,要用上等的新麦子磨面,再用极细的箩筛过三遍,直到筛出来的面粉细得喘口大气都能吹散。然后打甜井的水来和面,面和好后经过三揉三搓,醒发成筋力十足的面团,再揉成又圆又光的生坯,烧起旺火蒸。馍蒸好了,屋里院外都弥漫着清甜的麦香。这馍咬上一口,不软不硬,满口甘美。因为“回娘馍”形状圆圆的,象征着团团圆圆的福气,又因它是发制出来的面食,带着来年“发”的彩头,人们图这个吉利,初二一早就迎在村口,抢吃各家闺女带来的“回娘馍”。

    这时,从村外远远地来了一辆马车,有人喊了一声:“有闺女回村了!”人们忙一齐朝村外看去,就见马车越来越近,这辆马车挺神气,高大的枣红马拉车,车上还搭着蓝布围幔,不用说,准是个富裕人家。

    有人就说:“闷丫娘,准是你家闷丫来了,别家谁能套这样的车?”闷丫娘闻听,赶紧往前凑。马车到了跟前,果然,从车上跳下了闷丫的丈夫李友二。他个子不高,粗粗壮壮的,此时他站在众人面前,不知怎的竟有些手足无措。他不自然地冲着闷丫娘低低喊了声“娘”,便不做声了。

    乡亲们都乐了,他们觉得这是姑爷腼腆,有人就冲着马车里喊:“闷丫,快把‘回娘馍’拿出来。”话音刚落,车帘里果然递出个挎篮。有个乡亲手快,一把接过来,掀开盖布就要拿馍,可这拿馍的手刚伸到一半就停住了,大伙直愣愣地盯着挎篮里边,都是一脸惊恐——只见挎篮里躺着几个蔫蔫瘪瘪、半生不熟的“回娘馍”,样子难看不说,更让人瘆得慌的是,每个“回娘馍”上都点着一个大大的白点儿。

    “这是‘丧馍’!”有人惊恐地小声说,人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闷丫娘的脸色立刻变得煞白煞白的,她哆嗦着问姑爷:“这是怎么回事?”

    李友二吞吞吐吐地说:“娘,闷丫没了,她昨夜……跳井了。”

    闷丫娘一个愣怔,突然疯了一样扑向李友二,哭喊着:“我好好的闺女怎么就没了,你还我闺女……”乡亲们也都懵了,心想闷丫没了,那车帘子里往外递馍篮的人是谁?

    这时车帘一掀,从里边蹿出一个人来,只见她瘦条子身形刀条子脸,长着一双老鼠眼,再配上一张地包天的兜齿嘴,说起话来嘴角还一歪一歪的。她不是别人,正是闷丫的大姑子,那个活夜叉。

    她怎么跟来了呢?因为李友二是个没主意的憨性子人,遇到大事就有些傻眼,只有听活夜叉吩咐的份了。这活夜叉呢,她恨闷丫大年初一寻死,给她家添了晦气,所以便出了这个缺德主意,在初二一早给闷丫娘家村里送“丧馍”,让全村人都接晦气。

    话又说回来,闷丫好好的怎么跳井了呢?说起来,这也是让活夜叉给逼的。

    那时人们过年,讲究在家里边热闹,没人下饭馆,所以一到年三十,饭馆都关门封灶,伙计们都拿着封赏回家。闷丫婆家开的是卤菜馆,伙计一走,家里一应杂务全得闷丫一个人干。她直忙到初一晚饭时,趁着一家子吃饭,才有空去蒸明天给娘带的“回娘馍”。正忙着呢,孩子哭了,孩子一哭,闷丫的瞎眼婆婆心疼了,她让儿子把孩子抱过来,喂上点汤水。李友二刚要去抱,活夜叉不愿意了,她一拍桌子吼道:“哪有大年初一老爷们抱孩子的?初一抱了,你得抱一年!”说着话,一步窜到屋里,拎起孩子来到灶房,往闷丫怀里一扔,便骂开了:“你个败兴人,给娘家蒸馍看把你上劲的,你的丫头片子嚎丧,你没听见?成心添堵是不是?我让你蒸!”说着一扬手便将冒着热气的笼屉掀翻,屉里的馍“噼里啪啦”滚了一地。

    闷丫憋屈啊,看着滚了一地的“回娘馍”,想想自己一年到头受的窝囊气,明天没有“回娘馍”怎么进村?娘的脸往哪儿放?越想心里就越窄,她把孩子奶足了放回屋,狠了狠心,一头朝院里的那口井扎去……

    2.凤姑续亲

    闷丫一气之下寻了短见,活夜叉害了人不愧疚反而生气了,她要送“丧馍”来报复。此时她见乡亲接了“丧馍”,心里乐开了花,便吩咐兄弟赶紧回家。不料兄弟被他丈母娘撕扯着脱不了身,活夜叉的泼性上来了,一指闷丫娘,兜齿嘴上下翻飞:“你闺女自己跳的井,没有哪个推她吧?这叫神仙地难留该死的鬼!还你闺女?我还让你还我家一口井呢,好好的甜水井让这死鬼糟蹋了……”

    一番话把闷丫娘气得浑身打颤,一口气没接上,直直地就倒了下去。乡亲们见闷丫娘气昏过去了,赶紧七手八脚地救人。等闷丫娘这口气缓过来,活夜叉他们早走了。

    真是欺负人到家了!人们摇着头,只好先把闷丫娘背回了家。到了家,闷丫娘躺在炕上干瞪着眼,不哭也不闹。请来的郎中说,她这是连悲带怒,气堵心窍,这口气窝在那里下不来,时间长了恐怕得要命。乡亲们看着直叹气,谁都束手无策。就在这时,只听“咣”的一声,从大门外闯进来一个人。

猜你喜欢
  • 登船“我是踩着尸体上船的。”高秉涵说。十多万人在金门的海滩上等船,来了两艘,每艘最多能装一万人。那一年他13岁,拄着一根棍子,瘸着腿站在人群里。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也不知道要去哪儿。他离开山东老家逃难6个月了,他妈妈说在:“跟着人流走,要活下...
  • 夜深人静,透过玻璃窗看见你在病床上难以入眠的样子,我的心像饺子馅一样,各种味道杂糅在一起。白天医生说你的眼睛几乎失去了视力,你坐在落日的黄昏里一言不发,温顺得像只小绵羊。想想,其实我更愿意看见你张牙舞爪飞扬跋扈的霸道样子,那至少证明你还很健...
  • 1那个男生瘦小内向,很容易被大家无视,有天他突然对一个高壮的男生又抓又咬,脚踢头撞。他一直重复一句话“谁让你骂我妈”,当时很不可思议。多年以后的一个母亲节,偶然看他在网上写了一句:妈妈,你离开我14年了。那一瞬间,不知道该有一种什么表情。他...
  • “娅娅,今天是你30岁生日,你妈妈来看你了,给你买了大蛋糕。”邱玉妹对躺在床上娅娅说。娅娅是个脑瘫女孩,她的身体从腰部开始像麻花一样拧转着,她张开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只能发出一些叫喊声,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娅娅的妈妈眼睛红了,喃喃道:“娅娅要是...
  • 壹我一出生,就被嫌弃。家里不是养不起,而是父亲认为连生三个丫头很丢人,但父亲仍然找了一个保姆照管我,于是我刚断了奶就被送到她家,一个月给50块钱。那年我病了,高烧不退。她把我用毛毯一裹,就去找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已经很久都想不起来看我了。恰逢...
  • 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晓虹哭着说:“妈妈,如果没有您,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谢谢您!”说完,“扑通”一声跪在了任玉萍的面前。任玉萍将晓虹扶起来,母女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她们不是一对亲母女。此中有一个曲折而令人叹惋的动人故事……继女不学好,丈夫...
  • 她要在哪个台阶前止步才能避免最终的痛,还是从一开始就是错?口语课上,外教让学生随机做口头小作文,她抽中的题目是“母亲”。英语能力只相当于稚龄,故而可以童言无忌,她说她的母亲是“NO MOTHER”:考试低于90%?NO;冬天不穿秋裤?NO?...
  • 亲情成为永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
  • 母亲不常呼我全名,总是宠溺地唤我“宝贝”。叔叔阿姨常劝她:“别总叫孩子‘宝贝’,越叫越小了!”但她依然执拗地使用这个爱称,十几年如一日。那段时间我的胃病又犯了,被折腾得苦不堪言,母亲便每天为我送来热水与食物。我吃东西时,她便温柔地注视着我,...
  • 一、编外“妈妈”星期日下午,刘婷婷趁妈妈不注意,溜出了家门。她和几个同学约好,要去江边游泳。不料,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忽听背后有人喊她:“婷婷,是不是要去游泳啊?江里水急,千万别玩水。”刘婷婷不由皱皱眉。不用回头,她也知道又是那个打扫小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