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行千里

    清光绪年间,淮河岸边有个三岔村,村里有个郝三爷。郝三爷早年在宫里当过御厨,一次误将碱当作盐放入汤里,被逐出皇宫。

    可郝三爷毕竟是当过御厨的人,村里有办红白喜事的人家,都找郝三爷,请他前去掌勺。郝三爷从来是有求必应,生活也算过得去。

    郝三爷年岁大了,就想把手艺传给儿子郝四江,可四江嫌整日烟熏火燎,不愿干,又怕父亲逼他,就偷偷跑到苏州,在一家当铺当了伙计。

    这天,郝三爷出厨回来,已是二更天了,刚走到村东头一座破旧木桥上,只听下面有沙沙的磨刀声。这木桥下有半盘石磨,淹在水里,村里人爱在这儿洗衣槌衣磨刀什么的。可这么晚了,谁在磨刀?

    郝三爷向桥下走去,走近一看,磨刀的是本村的刘锁。刘锁是村里的愣头青,做事不顾后果,这么晚了在这儿磨刀,绝对没好事。郝三爷想到这儿,使劲咳嗽一下,把刘锁吓了一跳,腾地站起来,举刀就要砍。郝三爷向后一闪,笑道:“刘锁,看准了是谁再动手!”

    刘锁勉强一笑:“呀,是三爷您啊,怎么这么晚了还没睡?”

    “我去东庄出厨刚回来,见你磨刀,就想来帮你一把。”

    一听郝三爷这样说,刘锁吭哧了半天才说:“三爷,我没脸见人啦!”

    “怎么了?”

    “唉,我老婆杨氏跟那个孙秀才藕断丝连,背着我暗中来往。现在他们正在屋里说笑,我这就要去宰了他们!”说罢晃了晃手里的刀。

    望着急得满头大汗的刘锁,郝三爷知道他在气头上,就说:“这种女人,还留着她干什么,该杀!可是,你拿着个镰刀头,连刀把儿都没有,扎不能扎,砍不能砍,如何能杀死人呢?如果杀了一个跑了一个,你可得偿命!”

    “这黑灯瞎火的,叫我到哪里去找顺手的家伙?”

    “是啊,谁家也不能买把杀人刀预备着。”郝三爷说,“这么办吧,我新买了一把杀猪刀,刚开刃,保证一刀能扎个透心凉。但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是我借给你的。”

    “那当然,就是掉脑袋,我也不会把你说出去。”

    于是刘锁跟着郝三爷回了家,郝三爷的老婆早睡下了。他把刘锁领进小厨房,点上灯,从厨箱里抽出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刘锁接过刀,转身就要走,郝三爷拦住他问:“刘锁,你杀过人吗?”刘锁一愣:“哎呀,三爷,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说笑话,甭说杀人,就是猪我也没有杀过。”

    “那你现在心里是不是有些害怕?”郝三爷问。

    刘锁点了点头。郝三爷对刘锁说:“县里的刽子手杀人前都要喝两碗壮胆酒。正好,我这儿有今天办喜事带回来的酒和点心,你先壮壮胆。”说罢拿出两碟点心和一壶烧酒。

    刘锁心里正躁着呢,一见有酒,就先斟了一碗,自己喝上了。眼看点心快吃完了,郝三爷说:“刘锁,你慢着喝,我去地里拔个萝卜来给你下酒。”

    刘锁嗯了一声,仍旧闷头喝酒。过了一会儿,他猛地站起身,操起杀猪刀就往外走,正巧碰上郝三爷回来。

    郝三爷说:“刘锁,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可千万要看准了屋里是两个人再动手!”

    “我知道,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刘锁说罢就走了出去。

    郝三爷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也顾不上其他,站在自家院门口,侧耳细听刘锁家那边的情况。不大工夫,刘锁回来了,气呼呼地进了屋,把杀猪刀“啪”地往灶台上一放,对郝三爷说:“三爷,您怎么把我卖啦!”

    郝三爷一乐:“你瞧,这是哪儿话,你去杀人我借你把刀,还给你喝酒壮胆,我怎么把你卖了?”

    “我到家之后,蹲在墙根下听了好大一会儿,屋里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开门一看,屋里只有我老婆一个人……”

    “唉,刘锁,要我说,准是你头一回听错了,屋里根本就一直只有杨氏一人。”

    “可我听得清清楚楚,我老婆还给那秀才剥花生吃呢!准是您,趁我喝酒的工夫给他们报了信。”

    “哎呀,你先消消气儿。你也不想想,你要是真把他们杀了,就算不用偿命,也得充军流放。再说,这衙门是随便进的吗?有理没理都得花银子。这么一来,你是人财两空,等你再攒够钱娶媳妇,恐怕胡子都白了,是不是?”

    刘锁憋了半天,终于耷拉下脑袋,说:“三爷,我爹在世的时候跟您交情最好,您给我出个主意,我到底该咋办?”

    郝三爷拿起酒壶又给刘锁斟了碗酒,语重心长地说:“刘锁,既然你信我,我就直说。你媳妇本是大户人家的上房丫头,虽说身份低,可平常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上等?凭你一个长工如何能养活得起?我还听说,她跟那个教书的孙秀才早就勾搭上了,她东家怕人财两空,才把她卖给你的。她虽嫁给了你,可她心里无时无刻不想着孙秀才。要我说,你干脆成全她和那个孙秀才,攒下钱来再娶个庄户人家的女儿,好好地过实在日子。”

    这话正说到刘锁的心坎儿里去了,就点头同意了郝三爷的建议,并写下了休书。

    第二天,郝三爷就托里正帮忙,解除了刘锁和杨氏的婚姻,又帮刘锁凑钱娶了一个年轻的寡妇。从此刘锁的日子安稳下来,心里对郝三爷自然是一百个感激。

    转眼八年过去了,这天,郝三爷接到苏州衙门寄来的信,信上说郝四江和店掌柜外出收账,回来的路上见财起意,竟将掌柜杀死在山林里,并卷走了银子,后被官府拿住,现关押在死牢,希望家里人能去给他收尸。

    读罢信,郝三爷不由顿足捶胸,老泪纵横。刘锁得到消息,和几个乡亲来到郝三爷家,开口就问:“三爷,四江兄弟的事,您老怎么看?”

    郝三爷说:“虽说四江有些好吃懒做,但总不至于杀人越货,我想一定是弄错了。”

    刘锁说:“三爷说得有理,我也不相信四江兄弟会杀人。不如您老亲去苏州一趟,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说罢从怀里掏出十多两银子来。

    郝三爷知道刘锁家一向不宽裕,见他拿出这么些银子,很是纳闷,就问:“刘锁,你告诉我,你的银子是从哪儿来的?”

    “我把家里的耕牛卖了。”

    郝三爷急得直拍桌子:“我说刘锁,你好糊涂啊!牛卖了往后怎么办,日子怎么过?”

    刘锁说:“三爷,先救人命要紧,耕地的牛以后可以再买。”其他乡亲也都劝郝三爷快点动身。

    从三岔村到苏州府有近一千里路,郝三爷一路步行,这天,郝三爷来到谁安府地界,天色已晚,见路边有一座大庙,就在檐下铺上包袱皮歇息。没想到一闭眼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满地阳光,他才醒来,只觉得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一点力气也没有。这时,庙门一响,出来一个小和尚,见郝三爷横躺在台阶上,正堵着庙门,就来轰他:“我说老头儿,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们庙里要举行香会,有许多施主前来进香,你哪能躺在这儿装死呢?”

    郝三爷的火一下上来了,说:“你这小和尚,会不会说话,什么叫装死?我这是病了,我要是走得动,你留我我还不干呢!”

    两人正吵着,一乘小轿来到庙前,轿后跟着一位管家和两名女仆。轿帘一掀,从轿子里走出来一位阔太太,大概是赶来烧头炷香的,见小和尚和一位老者吵嘴,就打发管家去劝。管家劝架回来,阔太太说:“我看那老者有些面熟,好像是我多年未见的表叔。你再去问问,如果他姓郝,家住淮河边的三岔村,你就先把他接到家里洗澡更衣。”说罢,就进庙烧香了。

    管家找到郝三爷一问,没有错,当即雇了车就要把郝三爷接走。郝三爷哪里肯去,一个劲儿地说:“你认错人了,你认错人了。”可管家不由分说,硬是把郝三爷搀上了车。

    到了地方,管家安排郝三爷在客房住下,剃头、洗澡、换衣服,一日三餐极为丰盛。郝三爷的病渐渐好了,但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是自己的哪门子亲戚,就提出要见东家太太。

    这晚,郝三爷正坐在炕上纳闷儿,忽听竹帘一响,管家进来了:“老爷子,我们太太看你来了。”

    郝三爷赶紧下地穿鞋,只见进来一位中等身材、略施脂粉的中年妇女。郝三爷左看右看,只觉此人面熟,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女人见郝三爷站在那儿愣神儿,不由脸一红,说:“三爷,您不认识我啦?那您总还记得刘锁吧?”

猜你喜欢
  • (一)在一所美术学院,三十多年前有两位教作品欣赏课的中年教师。一位教西洋画欣赏课,姓吕,本人修饰得也很有西方风度”,整日里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头发也总是油光闪闪。另一位是教国画欣赏课的,姓唐,本人的风度也颇国粹,穿的是长...
  • 好多年了吧。那一年,蝶儿十岁。十岁的蝶儿跟着老师走进一个新的教室,听老师告诉大家,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让蝶儿坐在一个小男孩旁边。老师一转身,小男孩就在桌上画了一条三八线。后来蝶儿知道小男孩的名字叫军。我长大是要当一个将军的!&rdquo...
  •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泪水便从我的双颊悄然滑落,流进那朴实的黄土地。 儿子眼中的父亲是最伟大的。我的父亲当过兵,军人的优秀品质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
  • 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孩子放假了,怎么都得回去一趟,家中的老父亲已八十多岁了。买好了东西,领着女儿,兴奋地踏上了回家的征程,一路风尘,一路劳顿,终于回到了我那熟悉的故乡。 一进家门,随着女儿一声爷爷”的叫喊,父亲...
  • 父亲今年70岁,屈指算来,退休已过10个春秋,常听父亲的老朋友对我赞叹:你父亲咋不见老?哪象70岁的寿星,仍象10年前才退休的模样。每听到这句话,我总是付之一笑。可能是父亲老朋友的奉承之词吧,倘若这是真的,我想,这恐怕得益于他...
  • 前些日子一位画界的朋友向我发牢骚,说是江郎才尽丝毫没有了创作的灵感。为了敷衍他,我打趣地说可以到山旮旯里体验一下情感烙印的岁月。 想想从桂西北那大旮旯的山里走出来已经快三十年了。父亲也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前年回老家过节...
  • 未做母亲前,我从未认真地探究过父爱,我以为父亲的职责就是挣钱养家糊口,父爱是一种粗线条的、非缠绵的生活使我们懂得了真爱,父亲却进入了暮年。如今,每次领女儿回家,父亲最大的乐事就是偷偷地带外孙女儿到村里的小店买那些花花绿绿的小...
  •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的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司机一路跟父亲说话,把我们送到家门口时,...
  • 父亲70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
  • 今天打电话回家,妈妈悄悄的告诉我:今年冬天家里特别冷,你爸爸的手冻烂得很历害,前几天感冒了,也不去看医生,总说喝点开水就会好````”听到这里,总忍不住热泪盈眶。 不知何时,父亲头上的白发忆争先恐后的冒出来了,炯炯有神的眼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