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唱家耿为华:有爱就是最幸福的男人

    2011年10月的一个傍晚,北京兴隆家园的一幢别墅,耿为华正在演唱他刚刚出品的一首新歌《还是家温暖》:“家是身后的山,牵着思念的线,一声问候融化在外的辛酸,家里惦记远方我的平安。”一曲未罢,耿为华从身后抽出一大捧玫瑰,献到正在为他钢琴伴奏的妻子面前。妻子郑佳含羞看了他一眼,幸福的红晕飞上了脸颊。

    清冽的歌声飞出窗外,弥漫在秋日的暖阳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浪漫与温馨……

    美女追男,幸福的伊始与众不同

    1998年3月,耿为华到西安慰问演出,作为这次演出活动的台柱子,每当耿为华出场时,现场的掌声便连续不断,的确,作为二炮文工团的著名歌唱演员,耿为华把美声、通俗及戏曲等演唱技法吸收到民歌演唱中,他的歌声自然成为演唱会上最为亮丽的风景。

    很快,许多粉丝冒了出来,找他签名的人络绎不绝。这时,经纪人劝阻耿为华不要再签了,可是耿为华却说:“没事儿,粉丝是我的衣食父母,哪儿有不和自己父母见面的道理呢?”一天中午,当耿为华在酒店休息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清脆敲门声,耿为华迷迷糊糊地打开房门一看,又是一位冒失的女粉丝找他签名。耿为华没有不耐烦,他大方地接过对方的笔记本,刷刷几下签好了名字。这位女粉丝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得寸进尺”地对他说:“耿老师,能不能再合个影啊?”耿为华说:“可以,不过我这里没有相机。”那位女粉丝立马从挎包里拿出来一个小巧的相机来,得意地扬了扬:“我这里有!”两人合完影之后,那位女粉丝仍然不依不饶,将耿为华的电话号码也留了下来,还要了他一盒磁带。遇到过许多的粉丝,耿为华深深地感到,这位女粉丝的胆量实在太大!

    更让耿为华意想不到的是,两个月之后,这位叫郑佳的歌迷竟然给他写了一封信。打开信之后,耿为华的心里不由得吃了一惊,里面整整有11页的信纸,而且全部是用毛笔小楷竖行所写。耿为华平时接到过许多歌迷的来信,而这样的来信,他还是第一次收到。拿起散着油墨芳香的信纸,耿为华读完了第一页,里面的意思已经再清楚不过,这个女歌迷很是喜欢自己,这是一封求爱信!

    姑娘名叫郑佳,是第四军医大学的在读大学生,不光长得清秀,家境与学业都十分优异。可是,面对对方火热的求爱,耿为华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耿为华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自幼随着父母在江苏长大,奇怪的是,在整个家庭没有音乐艺术的背景之下,耿为华却天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之后,耿为华没有继续考学深造,而是参加工作进入一家大型工矿企业,因为在那里,他可以把歌唱作为工作继续下去。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之下,耿为华很快自费去上海音乐学院求学。1987年,耿为华被南京军区录取,成为一名解放军文艺兵,后来,他又被调入二炮文工团工作。

    事业稳固后,耿为华与团里一位女同事谈起了恋爱,但随着双方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耿为华成为令人瞩目的歌唱家,那位女演员进军北京电视台,成为一档节目的主持人之后,两人都对感情的后花园疏于整理,最终致其杂草丛生,无疾而终。

    如今,又一份感情摆在眼前,耿为华的心情反而冷静下来,从信里他得知,郑佳比自己整整小了14岁,而且两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安,这样远距离的交往显然是不适合的。耿为华把那封信束之高阁。在他看来,这种追星的感情根本就是不靠谱的事情。

    可是,郑佳非常执著,此后的两年多时间内,她不断地给他来信。每次收到郑佳的信笺后,耿为华还是像往常一样,简单地浏览一下便把信随手摞在一旁,耿为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连一封信也没有给她回过。不过在这种单方向的来信中,耿为华了解到,郑佳不但是军医大学的在读生,而且对音乐、对生活,都有着常人不具备的理解。她娟秀的字迹,娓娓的情愫,每每让耿为华的眼前为之一亮,内心里也不免为她的才情所欣赏。

    雨后天晴,每段情愫都有非常的印迹

    郑佳的执著追求,耿为华的不为所动,让耿为华身边的一些朋友看不下去了。一位知心朋友觉得他俩很般配,动员耿为华主动一些。耿为华将心里的犹豫说了出来:“你也知道,郑佳比我小太多,虽说爱情不受年龄的限制,可是我受过一次伤,经不起折腾了,而郑佳年纪轻轻,完全有更多的选择。”朋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说:“没想到,你一个大男人还怕这怕那的,与你舞台上的潇洒相比,在这个问题上你差得太多!”

    2001年3月,随着《山歌唱出好兆头》和《黄河壶口》等歌曲的推出,耿为华的歌受到了广大歌迷的极度喜爱,他多次参加部队组织的慰问演出,足迹遍布了每一个边陲哨所。可是过度劳累之下,他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血小板数量下降得很厉害,无奈的他只好在医院里静养。郑佳一直关注着耿为华的动向,得知这件事情后,特地从西安赶来看望他。耿为华无奈地对她说:“医生告诉我,不能劳累,不能高强度地演唱,大家那么需要我,这怎么能行呢?”

    看到耿为华焦急的样子,郑佳的内心也起伏不平,那几天,她四处打听治疗的偏方。她得知用小粒红花生的红衣与鹿角骨粉末混合,用砂锅文火熬制后饮用可取得显著疗效后,她立刻买来鹿角骨,又买了一大包花生,东西一齐就立马折腾起来。花生上的红衣要一粒粒地剥下来,是件非常琐碎和麻烦的事情。耿为华看到后,也想过来帮忙,却被郑佳一下推回到病床上。

    郑佳一个人就着灯光,剥了整整五六个小时,终于剥好了一小袋红衣,接着,她又找出一根小锯条锯鹿角骨,也许是太过劳累,她一时眼睛发花,锋利的锯条切入了她的手指里,鲜血顿时染红了灰白的鹿角切面。“郑佳,你怎么了?”听到声音有些异样,耿为华再次跑了过来。郑佳却不在意地打趣道:“没事儿,我在偏方里加了一味药——人血,这样疗效会更好。”“你呀。”耿为华不忍心地说道。

    一个月后,耿为华在医院里复查,情况大为好转。虽然对郑佳心存感激,可是每次郑佳来京时,耿为华依然像从前一样嘴硬,从来不明确双方的男女朋友关系。有一次,郑佳来北京时恰好碰上了一场瓢泼大雨,打通耿为华的电话后,耿为华干脆告诉她说:“我现在在外地演出,根本就不在北京。”郑佳知道耿为华居住的地方,风雨中,她对耿为华说:“你不在家可以,我就看看你的房子就行了,我看到了这个房子,就等于见到了你……” 耿为华对她不客气地说:“那你就随便吧,反正我不在北京!”说完,匆匆忙忙地挂断了电话。事实上,耿为华不但在北京,而且就在家里面,为了防止郑佳进来,耿为华还特别叮嘱小区的保安说:“如果一个女孩要来找我的话,千万不能说我在家里,更不能让她随意地进来。”

    窗外下着瓢泼大雨,一个女孩子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只是期望见到心上人一面。最终,保安被郑佳的一片真心感动了,保安悄悄地告诉郑佳道:“耿为华在……”这个消息不吝于当头一杵,郑佳一下子怔在了原地,两行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伤心了良久后,她叫了一辆出租车,重新回到了机场……

    那天晚上,回到西安的郑佳给耿为华写下了一封绝交信,信里面充满了怨气,又充满了无奈,既有对这段感情的无尽向往,又有对残酷现实的惆怅。这封信看得耿为华心惊肉跳,与过去那种缠绵的求爱信相比,这封信反而触及了他的心灵深处。耿为华突然想到,既然如此真挚的一段情缘摆放在眼前,自己为什么不加以珍存,加以爱惜呢?

    敬酒不吃的耿为华,这一次吃了罚酒。他慌忙找出了郑佳的电话号码,没有任何的犹豫,马上拨通了她的电话。“郑佳,我要跟你结婚……”幸福就这样突如其来地降临,郑佳反而有些猝不及防,饱受到感情挫折的她不冷不热地说道:“你是不是有点儿喝多了啊!”经过耿为华的再三解释,她的心终于释然了……

猜你喜欢
  • 一天,死神来到一座小城,说:“一个星期后,我要带走一个人,一个全城最穷的人。” 三个人听到了死神的话,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担心。第一个人是富翁,他洋洋得意:“我富着呢,怎么轮也不会轮到我。”第二个人是富翁的邻居平民,他微笑着说:“我虽然没钱,...
  • 暧昧像水草疯狂生长 1999年的某个下午,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漏下来,在地上铺洒出一片斑驳发亮的光影。苏末坐在学校篮球场边的树阴下,正在考虑是不是要在这里继续读书,或者让父母给安排去一所重点中学。一个篮球流弹般突然向苏末直直地飞来,苏末还...
  •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目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童年》的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
  • 记得有一年在从美国回香港度暑假的飞机上,身边坐着一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子。 他温文尔雅,长得像内地男星黄磊(《人间四月天》里的徐志摩)。飞行中途,飞机突然遇上气流,机身往下跌了一跌,然后开始颠簸不定。那时候我尚没有飞行恐惧症(真叫人怀念...
  • 我牙齿败落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新生力量的崛起。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长一颗新牙。似乎就要去诊所拔掉一颗坏牙:当我所有的牙,都脱落一遍之后,我依然是诊所的常客。 我记得整个去拔牙的过程,就像记得牙齿的疼痛一样。常常是父亲跟学校匆忙请了假,然后回...
  • 很长时间没联系的一个老同学忽然来了电话,说她又跳槽了,一定要让我去新单位看看,因为她所在的写字楼洗手间里安装了全套美标的洁具,还有名牌洗手液、七分钱一张的吸水纸,最可贵的是马桶旁边那两卷厚厚的舒爽卫生纸永远用不完。我特别惊讶,问她:“你不会...
  • 我总会想起那一丛野蔷薇。在临水的院墙根下,开着淡白淡白的花,白得像月亮一样忧伤。地下也覆有瘦白的瓣,一片一片,飘飘洒洒,仿佛绿手掌没端稳一碗清水,风一摇,就溅了出来。 我也总会想起少年时的她,那个叫小碧的女孩。 小碧与我,都是寒门女儿。...
  •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 “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同学们回答。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这时,老师说: “其...
  •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此人生岂不让人伤心透了?否。有句话你是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失意是一种磨炼自我的过...
  •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有位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那段时间内,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他们中大部分人是赶着去上班。 演奏进行大约3分钟后,一位中年男子注意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