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长的女人

    军列刚一进站,我就认出了站台上那个女人。那一定是连长的女人,车上的兵们都欢呼起来。

    那个女人翘首迎望着军列徐徐进站的急切身形,和她怀抱中的婴儿,就像这装着高炮和坦克的军列一样,目标明显,何况站台上满是好奇的眼神,只有她是一脸欣喜。

    她艰难地跳下站台,踩着砾石,越过轨道,背上的竹背篓沉沉地压弯了腰身,整个人显得有些憔悴。她向我们这节拉开了车门的闷罐车箱急步走来,几次踉跄,使她更小心翼翼地搂紧了怀里的婴儿。车门上,指导员和我们这些兵们,都大声叫着嫂子,让她慢点。

    这是开往昆明的军列,我们将要参加在那里进行的一场军事演习,途经连长家乡的城市。临行前,指导员问连长:“要不要给嫂子通知一声,让她到站上和你见个面,也看看你那小子,快一岁了吧?”连长凝思片刻,说算了,来了添乱!

    连长三年来探了两次家,一次是为了播种,一次是看看收成。儿子出生后,正赶上汛期,没在家里停留几天,就回到了连队,一晃老兵要退伍,新兵又入营,集训完参加国防光缆施工,紧跟着备战比武,原打算“八·一”一过,有个空档,就可以回去了,又接到了军区指命,去参加这场军演。嫂子,这个军人家属,也只好为了丈夫的事业,做出最大的牺牲。自从我转为士官后,成了与连长走得最近的兵,才在连长宿舍里看到过嫂子的照片,说实话,我真希望能在这次行程中见到真实的嫂子,因为,明天可是中秋节,还有什么能比让他们一家团聚更有意义的事呢!

    我一直不能理解连长对嫂子近乎冷酷的态度,据说嫂子曾打算来队探望,可被他一口回绝了,理由很简单,部队不是游乐场,来了也没时间陪着!好在指导员怂恿我先斩后奏,临行前把连长家里的电话号码塞到我手上,让我向嫂子报告了此次行程。拿起电话,听到那边有些埋怨的声音,我几近语噎地说:“连长可想你们了,车到站只停三分钟,可别误了!”末了我没忘了追加一句:“嫂子,明天中秋,可要请我们吃月饼哟!”我哪里知道,这句话,却将连长和嫂子的团圆,演绎得几近悲壮。

    连长的女人把孩子举到了连长手里,由于有规定,不能随意下车,所以连长只能抱了抱,就把尖声嚎哭的孩子又交到了嫂子怀中,两人车上车下地倾诉着相思。连长迫不及待地询问着家事,一如在我们兵面前训话一样,严肃而生硬,好在嫂子早已习惯了他的习性,等他问完,就不停地点头,只想让他一百个放心。我们都识趣地立在连长身后,惟恐干扰了他们短暂的相聚。那一刻,真让我这个不知情为何物的毛头小伙子为之羡慕!

    车停留的时间太短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车轮无情地在钢轨上碾出一串惊雷,将两人生生拉开了距离,车上的兵们这才挤到门前,探身向嫂子说着再见。车下挥手作别的嫂子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手搂紧孩子,一手拍着背篓,大声喊着:“月饼,月饼……”等我们听清了她说的什么,车已经提起了速度,我们只能在嘈杂的风中看着她渐渐远去。

    列车继续西行,车箱里,连长沉默地闷头抽起了烟,大家都恢复了平静,只有我在为嫂子一时激动忘了卸下月饼而遗憾着。这个中秋,没了应景之物,哪里还有一点节日的气氛,看着席地而坐的兵们,临战前的兴奋使他们忘却了这个节日应有的忧伤和欢喜,或许是努力用一脸的严肃和激动来掩饰着心底里那脆弱的一声叹息吧!只是方才连长和他女人的相聚为这个日子留下了一番感动!

    车进下一站,按行程表将不做停留,列车只是象征性地放慢了速度,我走到车门口,向站台上张望,希望能够捕捉到一些为枯燥的行程增加色彩的信息。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站台上,那抱着婴儿背着背篓,用力挥动着手臂的,不正是连长的女人吗?我惊呼起来:“嫂子,连长,是嫂子!”连长闻声张望,可相隔太远,我们无法看清她脸上沮丧的表情,但我从连长看到自己女人后急切的责备声里,可以体会到站台上那同样焦虑的心情。车再次无情地把那个女人丢在了站台上。连长的女人为了送上刚才遗忘掉的月饼,居然赶车追了一站,可没想到,军列没有停留又开出了站台。指导员不无担心地说:“嫂子不会又赶去下一站吧,连长你也太幸福了点吧!”这玩笑话并没有改善车箱里沉闷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我们的担心。

    车进昆明北站,我们早早挤在门口,搜索着站台上的每一个人,祈望着嫂子不再出现,因为这一站军列依然是不作停留。可是,嫂子的身影却固执地又出现在了站台上,还是那么用力地挥着手,仿佛期冀着军列会因此而驻足。连长火了,骂了一声娘,说早料到她会给添乱,还得让儿子陪着受累。言辞间的盛怒使我更加愧疚和害怕,我默不作声地用自责与连长一起承受着这种煎熬!指导员对着嫂子喊道:“宜良,宜良!”按行程表安排,我们将在宜良有一次停车整休,也不知嫂子听到了没有。

    车厢里的沉闷不再,兵们都窃窃私语着关于连长和嫂子的话题,近一小时的车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所有人都期待着列车快点到站,不要让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等太久。当车过资阳时,站台上没了嫂子的身影,本以为连长会松一口气,可一向沉稳的连长,突然紧张得手足无措,语无伦次,没看到了嫂子,连长却更担心了。指导员尽力想用语言宽慰他,可所有的话语都近乎苍白,连长在叹息声中,喃喃重复着太对不起她了,太对不起了!烟雾笼罩下,连长的眼里早泛起了红!

    火车终于驶入了昆明南窑火车站,一到站,连长大力推开车门,跳上站台,当看到气喘吁吁的嫂子正向他露出胜利的微笑时,连长冲了过去,和他的女人相拥在了一起,士兵们的欢呼声、口哨声和鼓掌声瞬间把连长和她的女人包围了起来。

    那个中秋节,连长的女人,为了送上一篓月饼,打的追逐着火车,一站又一站,终于使连长吃到了她亲手送上的月饼。在异乡的列车上,我们分享了连长那凝聚着爱情的月饼,我敢说,那是我吃到的人生记忆中最香甜的,但也是最难以下咽的一块月饼

猜你喜欢
  • 江如风是一个才子,凭他的才学,考个状元并非难事,可他偏偏不喜功名,只醉心琴棋书画,把酒赏月。这年,江如风偶然购得一幅好画。画中人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身着浅绿衣,端坐如云,手抱琵琶,正轻弹浅唱。而她的裙下则卧着一只懒洋洋的老虎,似乎听着佳人...
  •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赵子龙是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然而,民间流传的赵子龙凿井的故事,可能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在山东诸城县城南25华里处,有一座山叫常山,常山背面的石崖上有一个泉眼,至今还哗哗地淌着泉水。相传那石崖上的泉眼就是赵子龙用长枪...
  • 从前,有个冯员外,富甲一方,老年得子,取名金宝。夫妻爱若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小时长得白白胖胖,长大身强力壮,却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吃饭不晓得放碗的傻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动个脑筋想问题、做事。眼看年方二十,还无人提亲...
  • 从前,有这样一个缝鞋匠,他四海为家,光棍一条,修鞋为生。鞋匠养着一只小巴狗,鞋匠走到哪,小巴狗就跟到哪,形影不离。这天,鞋匠边走边吆喝,不知不觉,眼前惊现一幢豪宅。高大的门楼上挂着一块漆黑发亮的匾,匾中央闪耀着两个金色大字:王府。鞋匠见此情...
  • 徽州城里有一间小杂货铺,铺主姓杨。杨掌柜平日里咋咋呼呼的,守不得半点秘密。他有个儿子,名叫杨垒,读书非常用心,颇有学识。这年,杨掌柜病倒了,每天都要花银子喝药,等他病愈之后,家中的积蓄已全部花光,不但杂货铺开不下去了,而且都快揭不开锅了。这...
  • 金朝时,元好问到镇平县担任县令。他上任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宗奇特的卖地案。这天一大早,有人前来告状。元好问接过状纸一看,状纸上写道:现有本县金家庄村民金二状告本村秀才金诗书,金诗书虽饱读圣贤之书,但不行圣贤之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以致家道中...
  • 明武宗时,青州还是片荒芜之地,很多犯人被发配此处。这天,一队新押解来的犯人在军卒的皮鞭呵斥下,披枷戴锁缓慢前行,刘安便是其中之一。刘安不过二十来岁,原本是药铺的配药伙计,因弄错了药致人丧命被发配至此。前面走来一队人马,好像也是押解犯人的。不...
  • 很早以前,有个叫水瓮的老汉。水瓮有四个儿子,按照排行顺序,依次叫大缸、二缸、三缸、小瓦罐。水瓮家里有一块地,种了玉米,大家总是轮流侍弄这块地。一天,水瓮带着四个儿子去玉米地里薅草。进玉米地之前,水瓮给儿子们作了具体分工:“大缸、二缸、三缸跟...
  • 川西有一红豆村,境内有一株高约五十米,直径两米的红豆树。据传为唐德宗兴元二年所植,距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究竟这树是谁所栽?说起来还有一则优美动听的故事呢。公元784年春,唐德宗李适为巩固帝位,颁诏全国举行大考.徐家场杜临观有一位文武...
  •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位以杀猪为生的汉子名叫卢秋生。这一天,他出城为人杀猪,回家之时,看见一位小伙子,昏倒在路边,怀里搂着一只小木匣,匣子上挂着一把小巧的锁,他不由得心生怜悯,于是把那小伙子背了起来,向城内走去。二炷香的工夫过后,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