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飓风之后

    2007年3月4日大连开发区,正逢元宵佳节,街上热闹非凡,熙熙攘攘,到处都是走亲访友、买东西的人,没有人会想到一场灾难正向他们袭来。

    下午4点,几乎是在顷刻间狂风夹杂着雨雪突然降临,几十分钟之内风力就迅速上升到13级,而气温也骤然下降了十几度,路上的雨雪几乎是瞬间就变成了冰面,树木倒地,巨大的广告牌被撕裂,突如其来的飓风让来不及躲避的人们只能是抓到什么就紧抱不放。满街都是人们丢下的物品,人们在纷纷奔逃。有的人抱着树,有的人抱着电线杆子,有的人什么也抱不住的话,就像一片树叶似的,在马路上就给刮走了。风太大了。

    此时,大连民族学院学生胡艳东和王贝逛完街刚刚走出商场,眼前的这一幕让她们惊呆了。

    正在她们俩惊慌失措的时候,就听见一声巨响,离她们不远处一个巨大的广告牌轰然倒下,两个女孩子被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进了地下商场,蜷缩在一个角落里瑟瑟发抖。就在她们感到绝望、无助的时候,突然,她们听到了一个男子的呼喊,离她们不远的地方一扇店门打开了。

    “你们进来吧,外边现在是出不去的,躲一会儿也许风小了你们再回去。” 招呼胡艳东的这名男子叫宁研琪,这里是他经营了一年多的小军品店,胡艳东进来时,小店里已经聚集了七八个人了,对于进来避风的每个人,宁研琪都毫不犹豫地把货架上还未出售的衣服拿给这些避难的人穿。

    宁研琪安顿好进来躲避的人们后,就把店里的要卖的防弹衣穿上,腰上还系上了登山绳,他要去救助街上的人。从地下商场到外面救人,要上一段台阶,宁研琪和店里的两个小伙子用绳子互相系在一起,迎着猛烈的狂风,一点点向外爬。

    在宁研琪的一次次救助下,30多平米的小店很快就聚集了将近60个避难的人。屋里已经塞不进去了,脚抬起来基本没地儿放。人们几乎是拥抱在一起,但井然有序,大家都在心里默默祈祷,飓风能早点过去,平安回家。可就在这时,店内的灯突然一下子熄灭了——停电了。屋里漆黑一片,人们只能听见屋外寒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呼啸,被刮掉的铁皮和广告牌等东西乱撞着就像雷声一样轰鸣,人们似乎开始感到了绝望,开始有些躁动不安,女孩子在低声哭泣。

    看到此情此景,宁研琪安慰大家说他这里很安全。可他的话音还没落,就听见哗啦一声巨响,小店的玻璃门被挤碎了。由于玻璃门的破碎,在外面似乎等候已久的狂风瞬间席卷了军品店。人们还来不及躲避,意外又一次发生了。小店的天棚突然坍塌。在店里避难的60多人一下子又陷入了狂风的肆虐当中。

    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宁研琪当机立断,让大家赶紧撤。他系上绳索到外面挨家敲门,他要把避难的人们送到安全的地方。幸好和宁研琪关系很好的餐馆老板同意了,接纳了所有避难的人。避难所找到了,可这么多人怎么过去呢,大家都清楚,在这种恶劣天气下,稍有不慎就会被飓风卷走。

    宁研琪找出店里所有的绳索,让每个人系在腰上,他走在前面,60多人手拉着手,牵着绳索,一步一步地向对面的小店移去。就这样,宁研琪把军品店里所有避难的人都安全地转移到了对面的饭店里避风。

    到了午夜时分,狂风已有减弱的势头,而此时的宁研琪又返回了小店,翻找出几袋准备回家过节吃的元宵。于是在这样一个夜晚,几十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起分吃着元宵,体会着一种别样的温暖,度过了一个平生最难忘的元宵节。

    胡艳东事后回忆道:“在这样的时候,还能有过节的感觉。我们其实都不喜欢吃元宵,但那天晚上我们每个人都吃了,真的太难忘了。”狂风中的这种情、这种意,让每个人都感到弥足珍贵。

    2007年3月5日清晨,风暴潮终于过去了,城市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被飓风围困了一夜的行人虽毫发无损,但仍是惊魂未定,匆匆向宁研琪告别各自回家了。当被救助的人们都走后,宁研琪这才定下神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小店,自己也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此时的军品店已经是满目疮痍、面目全非。玻璃门破碎,天棚坍塌,棚顶的水管爆裂,军品店满地是水,货品全都被浸泡在水里了。宁研琪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全完了,我对不起合伙人。”

    宁研琪曾经当了几年兵,退伍后,就在大连开发区打工,由于对军旅生活的留恋,他和好友李勇俊连借带凑合伙开了这家小军品店。看着小店一片狼藉,让宁研琪更心痛的是伤了他的朋友。待朋友来到小店,两个人清点了一下,损失高达6万多元。

    宁研琪和李勇俊都没有能力再继续经营小店了,无奈之下,小店关门了。宁研琪默默地承受了所有的一切,没有向周围人说起,他找了一份工作,又当起了打工仔。但他对好友承诺,一定要让小店重新开张。

    转眼风暴潮过去了几个月,一天宁研琪突然接到了曾经被他救助过的学生胡艳东的电话,两个人相约在宁研琪原来的小店见面。一见面,胡艳东就交给宁研琪五千元钱,这突如其来的馈赠,让宁研琪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胡艳东和同学在飓风之后的第四天就返回了小店,她们要把宁研琪在风暴潮当天捐赠的衣服还给他。可当胡艳东看到宁研琪的小店一片破败时,大吃一惊。

    在胡艳东的眼里,当天救助他们的宁研琪,就是一个救人于危难中的英雄,英雄落难,自己岂能袖手旁观!胡艳东的内心极不平静,无奈自己是个学生,怎么帮助一下宁大哥呢?那天晚上,胡艳东怀着一腔热忱在网上写了一张帖子,“人间自有真情在,望能温暖英雄心”,故事讲述了宁研琪救人的经过和她自己的感受。

    令胡艳东没有想到的是帖子发上去不久,就在网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被宁研琪救助过的人,甚至陌生人,都纷纷跟帖,一时间宁研琪成了网友们在论坛上讨论的热点。有的网友倡议要为宁研琪捐款。没几天,网友们就捐助了几千元钱,他们派胡艳东送给了宁研琪,但费力查找宁研琪的下落,花了网友们几个月的时间。

    网友们的捐助,让宁研琪备受感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小店重新开起来,不辜负大家的厚望,让感动延续下去。2007年年底,在宁研琪的努力和网友们的帮助下,宁研琪重新租下了店面,小军品店要再次开张了,为了纪念那场让人难忘的风暴潮,网友们和宁研琪商量把开业的日子就定为2008年的正月十五。但宁研琪声明决不再接受网友们的捐助了。

    开业这天,小店热闹非凡,被宁研琪救助过的人,网友们,还有很多陌生人都纷纷赶来,小店一下子就涌进来四五十人,人人手里都拿着百元钞票,见什么买什么,而且给出高过物品实际价格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钱。原来,网友们考虑到宁研琪不会再接受他们直接的捐助,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办法:“义买”。有的人似曾相识,有的人素昧平生,但众人的一片诚挚让宁研琪感动万分。

    小店重新开张的一星期后,宁研琪给好友李勇俊留了一封信,悄悄地退出了,他把小店留给了李勇俊经营,以弥补他给朋友造成的损失。他说,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站起来!

猜你喜欢
  • 【成语故事】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20岁时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鼓励他为国要舍死忘生。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亲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儿子要父亲提防这个外甥,可邓祁侯不听,让楚文王攻打申国,可等他灭了申国后回师途中就进攻邓国,邓祁侯真是后悔莫及。【典故】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 【成语故事】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他每天教外甥用兵之道。韩康伯自以为学到了精华,经常对外夸夸其谈,殷浩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出处...
  •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出处】殷中军被...
  • 【出处】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典出《列子&midd...
  •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郎官隽不疑侍奉汉文帝,他的同事请假回家,误把同宿舍的另一个的金钱带回家了。那个同事认为是隽不疑拿了。隽不疑知道不能分辩就拿自己的金子给丢金的人。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回来了,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丢金人十分惭愧。【出处】为郎,事...
  •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法。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份用平价买进...
  • 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
  •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
  • 【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