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爱的深度

    我们守在她的床前久久不愿起身,似乎只要母亲还在面前,我们就是被母爱笼罩的孩子,就永远心有所依。

    大哥突然脑溢血去世,我和大嫂、姐姐料理完后事,一直不知该如何跟68岁的母亲说这件事。中年丧夫的母亲,还承受得起老年丧子之痛吗?

    最后,我们一致决定向她隐瞒实情。

    那晚,大嫂找上门来,向母亲哭诉:“袁林(大哥的名字)背着我办了出国手续,一声不响就走了。等我知道时,人家已经到了日本。”不等母亲反应过来,姐姐已开始“质问”大嫂:“你怎么好意思来跟妈告状?如果不是你一天到晚在我哥面前哭穷,他能背井离乡、都快50岁了还出国当劳工吗?”

    姐姐和大嫂的心都是疼的,所以她们的眼泪都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因此,戏也就演得逼真。

    母亲呵斥了姐姐,转头对大嫂说:“梅,别哭了。这男人在外啊,最怕女人在家哭天抹泪的。别听你小姑子胡说八道,她嘴上向来没有把门儿的,咱不跟她一般见识。”

    说完,母亲对大嫂和姐姐说:“袁林早晚会回来的,他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才出去吃苦的。以后咱在家都打起精神头儿好好过,别让他走那么远,心里还挂念着。”

    姐姐和大嫂走了之后,母亲把自己关在屋里,晚上我叫她吃饭时,看到她的眼睛红红的。那天晚上,她吃得很少,话也很少。

    星期天,大嫂带着侄儿小淘来家 看望母亲。母亲对侄儿说:“小淘,能不能带奶奶去吃肯德基?”侄儿当然欢天喜地地领着母亲去了。我们要跟着,母亲坚决不许。她说:“去那么多人,得多少钱!今天我就请小淘一人。”

    此后每个周末,母亲都会带小淘出去。一天,小淘回来时一身泥土,脸上写满了得意,但祖孙俩对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守口如瓶。

    晚上,大嫂给我打来电话,紧张地说:“咱妈是不是已经知道袁林的事情了?”我忙问:“小淘跟她说什么了吗?”大嫂说:“没有,小淘什么也没跟咱妈说。可是,老太太今天带着小淘打架去了。一个大孩子总在放学时拦着小淘要钱。咱妈今天躲在一边,让小淘打那孩子,还对小淘说,如果打不过,就别回来见奶奶。”我说:“那没事。我们小的时候,有大孩子欺负我们,咱妈也是用这种方式教我们反抗的。”

    放下电话,我去了母亲的房间,发现多年不拿针线的母亲又重拾旧手艺,正在做鞋垫。她对我说:“冬天快来了,妈做点儿棉鞋垫,给你大哥寄去。”

    “妈,寄到日本的话光邮费就够买好几十双鞋垫了。”“那也得寄,看到这些鞋垫,你大哥能早点儿回来。妈想你大哥呀,这样一边做活儿一边跟他说说话,妈心里能好受些。”

    一个月的时间,母亲做了15双鞋垫,把它们交给我,说:“不管多少钱,都给你大哥寄去。自打他去了那儿,妈就没梦见过他。估计,等鞋垫收着了,他也能想起自己还是有妈的人。”

    我拿着那些鞋垫去了大哥的墓地,在大哥坟前替母亲倾诉着对他的思念。我说:“哥,你若在天有灵,就托个梦给咱妈,她想你。”最后,我把那些满载着母爱的鞋垫烧给了大哥,忍不住失声痛哭,为早逝的大哥,也为至今还不知道已经与儿子阴阳两隔的母亲……

    给大哥的鞋垫“寄”走后,我猛然意识到,大哥去了日本这么久,无论如何都该给母亲来封信或打个电话了。于是,几天后,我兴高采烈地拿回一封信:“妈,大哥来信了。”

    听我读着大哥的来信,母亲平静得像睡着了一样。读完后,她从我手里拿过那封信,呆呆地看着,一句话都没有说。我心中惴惴不安,努力回忆信中所言是否有可疑之处。最后,母亲说了一句话:“还是写信好,写信时,你哥比平时跟妈说的话要多。”

    此后,我隔三差五都会替大哥写 信给母亲。每一次,母亲的表情都是那样平静,听我读完后,小心地把信收在一个月饼盒里。我曾好几次见她在夜里摆弄那些信——她抚摸那些信时的样子令人心碎。

    我跟姐姐和嫂子说,要不就告诉母亲真相吧,不知道儿子生死的母亲太可怜了。但姐姐和嫂子坚决反对,她们觉得只要母亲认为大哥还在,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眼前,心里至少还有个盼望。

    母亲开始整天做鞋垫,这次不是给远方的大哥,而是给我们。单的、棉的,小山一般。

    就这样过了两年,一天,大嫂来找我,嗫嚅着对我说:“我……可能要结婚了……”我心里一颤,但还是说:“应该的,大嫂,你一个人带着小淘生活太不容易了。毕竟,大哥已经走了两年了。”“可是,该怎么跟妈说?”大嫂的话令我心酸,是啊,我们该怎样面对母亲呢?

    我和大嫂、姐姐商量的结果是,将这件事继续瞒下去。

    大嫂带着小淘出嫁那天,我和姐姐拿出了10万元钱。尽管数目不大,但已经尽了全力。大嫂不肯收这些钱,我说:“这是妈的心意,也是我们替大哥给小淘的。”

    大嫂改嫁后不久,一天,母亲将一张存折交到我手上,那上面有8万元钱,是她一生的积蓄。她说:“给你大嫂送去吧,她一个人养家不容易。”我惊呆了,母亲接着说:“你哥一定是赚不到钱,不然早就回来了。再说,一个男人,就算赚了钱,在那边起了别的心思也说不准。所以,这钱还是给你大嫂吧,亏了谁也不能亏了小淘……”

    握着我送来的存折,大嫂哭得泪人一般,说什么也不肯收。当天,大嫂来看望母亲,把存折送了回来,她说,这些年我和姐姐一直帮衬她,这钱,母亲一定要给儿女的话,也应该是三家平分。

    那天母亲做了很多好吃的,把姐姐也叫了回来,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饭后,母亲说:“那咱就把这钱分了吧。”结果没人肯要。最后,母亲含着眼泪说:“人家都为钱打破脑袋,咱家却为这点儿钱推来让去。你们都是妈的好孩子啊,妈这辈子知足了……”

    母亲是在一个星期后突然病倒 的,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后,消息一个比一个坏——心衰、肾衰、呼吸衰竭,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签到最后,手和心都是抖的。那个还会纳鞋垫、还能偶尔下厨房的母亲怎么可能一下子病危呢?

    医生让我们见母亲最后一面时,她看上去根本就不像一个病人。母亲说:“今天谁也不许哭,听妈把话说完。”

    我们听着,心揪在一起。

    “你大哥走了,妈知道。这样的事情瞒得住别人,瞒不住当妈的人。妈知道你们的良苦用心,更在这近3年的时间里,体会到了你们的孝心,最让妈觉得骄傲的是你们对大嫂的情义。梅啊,妈把弟弟、妹妹交给你了,逢年过节,一定要一起聚聚,不管谁家有事,其他人都得随叫随到……”

    那天,母亲用尽所有力气,对我们每个人叮嘱了又叮嘱。只顾哭泣的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愿相信,母亲说完这些话后,就停止了呼吸。我们守在她的床前久久不愿起身,似乎只要母亲还在面前,我们就是被母爱笼罩的孩子,就永远心有所依。

    后来,每次家庭聚会,我们都会努力回忆当初大家的话哪里出了漏洞,答案始终无从揭晓,没人知道母亲是怎样看透真相的。只是,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也许就是母爱的深不可测,为了让我们安心,再沉重的悲伤她都能装进心里,并且,了无痕迹。

猜你喜欢
  • 衬衫领子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服饰元素。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小小的细节,却无法否认它对整个衣物造型的影响。衬衫领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当时它被设计成一种保护衣领的装饰物。人们希望通过衬衫领子来防止领口被磨损,同时也为衣物增添一丝...
  • 顽皮的孩子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总是让人忍俊不禁。但有时候,孩子们的顽皮行为也会让人哭笑不得。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可爱的姐妹花,妹妹叫小芳,姐姐叫小倩。她们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每天下午放学后,总会聚在一起玩耍...
  • 搭邮车来的十二位一段寒冷的冬夜,寂静的小镇上弥漫着丝丝寒意。在这个小镇上,有一个邮局,平时很少有人光顾,因为现在通讯方式多种多样,人们早已不再依赖邮递。然而,这个夜晚,注定会改变邮局的寂静。就在午夜时分,一辆邮车驶入小镇,发出稳稳的轰鸣声。...
  • 在一个遥远的森林中,有一棵古老的橡树。它的年纪已经超过了人们的记忆,但它依然挺立在那里,庇护着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然而,橡树感到自己的力量渐渐衰弱,它明白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圣诞节即将来临,橡树决定在最后的时光中完成一场特殊的梦。橡树开始沉入沉...
  • 皇帝的新装在很久以前的某个国度里,有一位非常爱打扮的皇帝。他总是穿着最华丽的衣服,并以此显示他的权力和地位。他对自己的穿着非常注意,每一套衣服都要精心挑选,并只穿一次。然而,这一次,有一件事情让他的习惯发生了改变,那就是他的新装。这位皇帝听...
  • 守塔人奥列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有一座著名的塔楼,这座塔楼屹立在山顶上,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为有一个叫做奥列的人守护着它。奥列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年轻人,他一直执着地守护着这座塔楼,以保护国土的安全。这座塔楼是国家的宝藏所在,里面珍藏着世间罕见...
  • 狂风吹跑了招牌市中心的一家小饭馆“雅景楼”如今看起来有些破旧,招牌已经变得残破不堪。曾经,这个家喻户晓的招牌为饭馆带来了无数食客,但如今它却成了一个令人遗憾的问题。在很久以前,雅景楼的老板张大伯是个善良而和蔼的人。他亲手经营这家饭馆,每天都...
  • 老路灯老路灯,像一个岁月斑驳的老者,默默地守望着每一个经过的行人。它高高矗立在街头,那个角落,静静地洒下昏黄的光芒。每当夜幕降临,路灯老人开始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在寂静的黑夜里,它的温暖光芒成为了孤独者的指引。路灯老人,见证着无数个默默走过...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而宁静的王国,王国里的人民生活得幸福而安逸。在这个王国里,有一颗特别的豌豆。这颗豌豆并不同于其他豌豆,它在成熟的时候,会长出一朵美丽的花。而人们相信,每当这颗豌豆长出花来,就意味着王国将迎来一位公主。终于有一天,这颗...
  • 一千年之内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然而,即使过去了一千年,人类的梦想和追求依然没有改变。这一千年之内,人类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