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三号的爸爸

    小昭是个十岁的男孩。他爸爸是个做生意的,有一次,出去两年还没回来。但每过一段时间,小昭和妈妈就会收到爸爸从南方一座城市某条路的七十三号寄来的信。后来,小昭问妈妈:“爸爸为什么过年也不回来?”妈妈说:“爸爸这两年的生意刚起步,肯定很忙,等忙完这阵子他就回来了。您给他回封信吧。”于是,小昭趴在桌子上开始写信。他写完了信,再写信封,写上某某市某某路七十三号,再贴上邮票,封了口,让妈妈寄出去。

    就这样,小昭和爸爸通起了信。

    小昭很喜欢看爸爸的回信。在一封信中,爸爸提到了他所住的七十三号。说那是一幢大的老式房子,他住在那幢房子的四楼。房间里铺着抛光的松木地板,米黄色的窗帘从天花板一直垂到了地上。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能听到附近教堂里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福音。下雨的夜晚,站在阳台上往下望,就能看见拖着尾光的小汽车在流光溢彩的街道像忙碌的甲壳虫一样来往穿梭。

    在另一封信里,爸爸则写到他楼下的花园:从街道进入七十三号,是一条用碎石铺成的小路,小路的两边用铁栅栏围着小小的花园,花园里有一种叫不出名的花,像碗口一样大,会在晚上悄悄开放,刚开时浅红色,但颜色越来越深,每天变七次。还有一种张开五只角的鲜红小花,喜欢沿着栅栏生长,它的叶子细碎而墨绿,淡青色的触须在白天使劲地打着卷儿,一到晚上却爬得老高

    市中心七十三号那些美丽的鲜花足足在小昭心里开了有几个月。小昭想,放了假我一定要到爸爸那里去玩,到那里亲眼看一看。

    小昭想爸爸了。

    可是每次小昭对妈妈说起这事,妈妈就重复那几句话说“爸爸做生意非常辛苦,一定不愿意我们去打扰他。”每次小昭都只好打消念头。

    爸爸常常给小昭寄东西回来。小昭的书包里装着爸爸买的文具盒,身上穿着爸爸买的运动衫。他很愿意把爸爸给他买的零食和同学们分享,也愿意和他们说起那个七十三号。但说多了,同学们就问小昭:“您到过七十三号吗?”小昭一下子语塞了,说:“我我当然要去的。”

    想去看爸爸的念头又在小昭的心里打鼓了,这回比任何一次都强烈。

    小昭的计划是在那年夏天实施的。学校举行为期五天的夏令营时,小昭揣着妈妈给他的夏令营用的一百块钱去了火车站,用二十三块钱买了一张通往爸爸所在城市的火车票。

    小昭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才到了目的地。一下车,人流就把他淹没了。这是小昭第一回一个人出远门,而且是去大城市。他想,我不能慌,要镇定。他问一个摆摊的女人,您知道在某某路怎么走吗?那个女人说,某某路?好像很远,到郊区去了。小昭想,她一定是弄错了,我爸说某某路在市中心,怎么会在郊区呢?小昭又问了一位民警、一个中年男人、一个老头,还有三个比小昭大几岁的学生。这些人都告诉小昭,那条路在郊区。小昭奇怪了。爸爸为什么要骗自己呢?

    人家还告诉小昭,去那里要转很多路公交车,不过要是有钱也可以打的,那就方便多了。小昭知道打的很花钱,不过一想只要找到爸爸,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就真的打了个的。但那位司机问明小昭要去的地方后就不走了。他说“那里太偏了,真要去得加钱。要不只能载您到岔路口。”小昭算了算钱,说:“那就到岔路口吧。”在岔路口下车后,小昭看见了几座低矮的平房,房子旁边还有好些菜地,路上的人和车子都很少,知道真的到郊区来了。他又找人问,某某路怎么走?被问的人往西指了指。可是小昭走了半小时,还没到,他只好又去问人,人家还是往西指了指。小昭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儿,那天,小昭一直向西走了近两个小时,才见到某某路的牌子孤零零、脏兮兮地立在一个垃圾堆旁。又走了好一会儿,才看见一个门牌上写着一百零七,小昭沿着这个号码往下走,一直走到了路的尽头,七十三号终于出现在小昭眼前。

    但是小昭没有看见鲜花盛开的花园,也没有看见带有米黄色窗帘的窗户。那里的房子,甚至没有阳台。

    眼前的景象让小昭惊呆了!

    那天,小昭转身就离开了那里,后来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回到了家。到家时,是夏令营的第三天,妈妈还以为小昭提前从夏令营回来了。关于这一次的秘密出行,小昭后来一句话也没有提起。

    小昭还是像以前一样和爸爸通信。小昭说:“我的同学们也都知道七十三号了,都知道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爸爸则在半年后的一封信里告诉小昭,因为生意好转,他已经不那么忙了,所以在春节以前会回家。

    爸爸回家的那天,小昭和妈妈去车站接他。爸爸比以前瘦多了。头上戴了顶帽子,但他一出站,还是被小昭一眼认出来了。小昭疯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了爸爸。

    十九年过去了,小昭依然记得爸爸信中的话:从街道进入七十三号,是一条用碎石铺成的小路,小路的两边用铁栅栏围着小小的花园

    如果您问十九年前的那个夏天,小昭看见了什么,现在他大概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您了那天小昭在七十三号看见的,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

猜你喜欢
  • 美妙的私奔在南希不大却充满艺术氛围的家里,我暗自揣摩,南希和她逝去的先生鲍勃曾经共同经历的那些岁月,该是多么地美妙!七十多岁的南希仍然睡在鲍勃四十年前亲手制作的木雕大床上,床头柜和木制橱柜都是那个曾任职纽约女装公司执行长的鲍勃的手工制品,卧...
  • 吴晗第一次见到袁震,竟是在病榻上。当时,27岁的袁震虽是一位病人,但她优雅的气质、从容的谈吐,给吴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吴晗和他清华的同学们还特意一起给袁震起了一个“睡美人”的雅号。原来袁震在一次回家看望患肺结核的父亲时不幸被传染,也患...
  • 小米爷爷的三轮车刚进院子,6岁的小米就从爷爷的三轮车上跳下来,踉跄了一下,猫着腰一头钻进里屋,门关的哐当响……正忙着喂鸡鸭的小米奶奶怔了一下,拉下脸数落起老头子,“我跟你怎么说的,要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别舍不得钱,都应了她个小祖宗,你怎么就给忘...
  • 在柳村说起吴阿希,众人都抿着嘴偷偷笑。吴阿希弟兄四个,他排行老大,结婚十几年了老婆也没给他生下一儿半女,日子过得温吞吞的,一日两餐酒是断断少不得的,众人不是笑他其他,笑他老婆一吼他就没了声音。吴阿希怕老婆刘招弟可是出了名的,他老婆刘招弟粗喉...
  • 生和霞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女儿快十岁了,从来没见两口子没红过脸。每当姐妹们无比羡慕霞嫁了了一个好老公时,霞总是一脸的幸福。生对霞的好是没得说的,一回到家,生把什么活都抢着干了。霞有严重的中耳炎,每每发作时头痛欲裂,每次都是生不厌其烦地用棉球棒...
  • 眼看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在外打工的都忙着大包小包准备回家过年,杨村的阿青心里却翻了五味瓶。阿青在一家汽车修理厂打工,一个月好几大千,本来计划今年春节回家结婚的,可女朋友阿花却飞了,阿花是阿青邻村的,出落得有模有样,用阿青老板的话说,清水出芙蓉...
  • 母亲是读了前些日的报纸,得知政府将给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的消息后,变得这么高兴的。她花白的头发下,满脸皱纹微笑着,像盛开的老菊花一样,显得神采奕奕。这不,一见到相识的人,她就紧着跟人家说:“要爱惜自个的身体,好好活呢,如今社会好...
  • 一个月前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他迟迟疑疑地说:“俺俩想到你那儿,也摆个卖饭的小摊儿,你看中不中?家里实在没啥活儿。憋闷得慌……”父亲的电话是有来由的。学校放寒假时,我回到豫中农村的家,父亲谈到农村的钱不好挣,我就随口说道,我们学校有...
  • 在我们村上,父亲是外来户,既没有手艺,也没有经商的头脑,单靠家中的那二亩薄地维持生活,家境很是惨淡。直到六十岁那年,父亲仍然和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家里贫穷,父亲穿着邋遢,不修边幅,再加上其貌不扬,村里人便叫他“老茄子”。我们村离县城只有四五里...
  • 笑或许只是她的一个表情,与快乐无关,他在心里这么猜想她。因为她不论见了谁都是一副笑笑的模样,可是当主顾们背过脸去的时候,她的笑容则立刻消失不见。后来,他逐渐听说了这个女人的许多故事,了解到她是一个刚刚离异的女人,女人以前的日子过的很艰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