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跑皇帝宋高宗赵构简介 赵构是怎么死的?

    宋高宗赵构,生于北宋大观元年,去世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071187,这位逃跑皇帝一共活了八十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

    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他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的异母弟弟,生母是显仁皇后韦氏。

    赵构皇帝的位置是从他哥哥赵桓那儿得来的,而不是从他父皇那儿继承的皇位。赵构出生仅仅三个月之后就被授为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第二年又封其为广平郡王,等到宣和三年的时候,进封为康王。

    赵构和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中国少有的具有艺术气息的皇帝。据说他小的时候极为聪明,记忆力超强,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具有渊博的知识。如果不是生在乱世,如果不是登上了皇位,他的人生大概如一些小说中所写的那样,会成为一位逍遥自在的闲散王爷,可惜的是命运总是最不可预测的。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这是宋朝引为国耻的时间。因为就是在这一天,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当时在南京应天府的赵构,不得不立刻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这个时候的国家还沉浸在两位帝王被俘虏的仇恨中,人们心心念念的都是杀回北边,一雪前耻。

    在这样第一个社会大环境和舆论环境之下,初初登基的赵构选择当时的抗战派李纲为宰相。若不是因为形势所迫,赵构不会想要启用这样一个皇帝,因为他与自己的想法完全是背离的。赵构并不想一路杀回北边去,他只想安生的当自己的皇帝,安心的过自己的生活。所以没有多久,赵构就废除了李钢的宰相之位,与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

    宋高宗赵构之所以就做逃跑皇帝,就是这样一个原因。他并不想与金朝抗争,只想避其锋芒,偏安一隅。南方经济的发达以及生活的安逸,让更多的人生出这样的想法,也就使得赵构能心安理得的一逃再逃。

    赵构在当王爷的时候,曾经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在金军进攻宋都的时候,朝廷发出诏令让他率兵援救,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继又转移到东平府,避敌锋芒,根本不想与金军交手。等赵构当上皇帝之后,他的逃跑技能更是满格爆发,一遇到事情就开始跑路。

    他刚刚在南京继承帝位不久,就放弃了南京应天府,转而逃到扬州。后来金军攻打扬州之后,他又迅速渡江过河,从扬州经镇江逃到杭州。在金军的持续攻势之下,他又带领群臣逃到了越州,随后又逃到明州,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直到金军暂时停止了南侵,撤离江南之后,他才回到绍兴府和临安府。

    一国帝王做到这种地步,自然会引起某些大臣的不满,甚至起了逼他退位的打算。在赵构不断南侵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兵变,史称苗刘兵变。当时苗傅和刘正彦等将领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最后若不是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的帝位还可能真就在这次兵变中丢了。

    赵构在自己一生的统治中,很少有想到要收回北地的打算。就算做过一系列的军事部署,最终也只是作为乞降的一种手段。后来岳飞突起,坚持北伐,在收复了失地的情况下,他还连发十二道金令将岳飞召回,并最终让岳飞丢了性命。

    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皇太子赵眘,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退位之后的赵构,有些时候仍然干预着朝政。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在的德寿宫,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后经加谥累谥,最终谥号为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猜你喜欢
  • 从前有个老秀才,非常讲究忌讳,干什么事总想讨个吉利口气。这一天,老秀才高高兴兴地准备去参加考试,他再三嘱咐妻子,一定要把书担子收拾得前轻后重,为的是讨个“前轻后中”的好口气;临出门时,他又故意把帽子丢在家中,放在一口棺材上,意思是此次应试,...
  •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米芾,他是一位画家,他的画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圆几百里内颇有名气。米芾脾气十分古怪,人们都叫他“米颠”。说他颠,其实他不颠。他很有骨气,不喜欢巴结人,尤其是对有权势的,大到当朝天子,小到州官县令,他连句恭维话都没有。所...
  • 王维非常喜欢作诗画画,他在这方面也很有成就。但是王维生性刚正,不肯依附权贵,更不肯把画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因此,他做官不久,就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被贬职后离开京城长安。满腹才华的王维到终南山过起了隐居生活。王维隐居以后,终日饮酒赋诗,种花绘画,...
  • 方圆几百里都知道,郑板桥一到潍县就坐了“簸箕”。当时的潍县是有名的“柴地”,豪门、财主、地痞、流氓串通一气,为非作歹,搅得民不聊生。凡是上任的县官,不是和他们一块儿胡作非歹,就是落一身罪名,赚个不白之冤,被他们挤跑赶走。郑板桥是扬州有名的“...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话带劲,无虚妄。纵观历史长河,那些建功立业的“真爷们”正是抓住沧海横流的历史机遇,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翻江倒海,仗剑天下,尽显英雄本色,成就一番伟业。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野心,敢坦露,“说到做到,不...
  •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第一次回到家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乡亲们都为本乡出了个皇爷而高兴,正当尽兴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
  • 相传在南北朝时,有个叫潘子良的人,在今桃江县城西南二十八公里处的一个山崖下炼丹修道,成仙后,他炼丹用过的水格外明净。有一天,桃花仙子驾云漫游到此,被其吸引。便情不自禁地降落云头嬉戏于井旁,并将发髻上的一朵桃花丢在井水里,谁知桃花落在沾满仙气...
  • 相传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巧玉的姑娘,长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她的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聋又哑的娘家侄儿做媳妇,巧玉坚决不从。后娘也没有办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不几日,恰逢有一位媒婆前来提亲,要把巧玉说给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就答应了下来。可是,...
  • 清朝年间,慈禧太后执掌政权,垂帘听政。她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却不关心民间疾苦。在她七十大寿之际,竟不惜工本,命全国各地高级裁缝进京为她精制一件万寿锦衣。很快,几百个有名的裁缝会师京都。根据祖传规矩,一齐奏请慈禧:要量体后再裁料制衣。不料慈禧...
  •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