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寺里的兰花田

    本初和尚圆寂时是端坐在他亲手种植于寺中山谷里的兰花田里,菩提寺僧人们赶到时他已逝去,只在田边留了几个大字:“返本归真,不忘初心。”

    “阿弥陀佛!师兄,你的确圆了你一世的修为。”本尘方丈禅指一划,眼角泪光晶莹。

    火光渐起,本初的遗体也渐被火吞噬,僧人们念起《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享寿之时,以虚色身,且偿因果,且修福田;舍报之后,无用躯壳,当作灰烬,还归苍天。色身皮囊,俱烧以毁,真灵佛性,仅存无坏,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无去无来,不生不灭!”

    一条素帕从本初成灰的衣襟里飘出,悠悠地正入本尘怀中,帕上诗只剩一半:“素襟缕缕兰馨入,谷径幽幽霁月凉。”

    本尘方丈轻叹一声道:“万象因缘而生,其本为空。”

    本初和尚的骨灰中惊现舍利子,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这是菩提寺百年不遇的奇观,本尘方丈择日要以大礼迎师兄的舍利子入舍利塔。

    夜里,寺中大弟子慧明代表众僧来见方丈:“师傅,大家知道师傅与师叔情谊深厚,也明白本初师叔多年奔波化缘的辛苦,但对师叔在世时的作为,众师兄弟还是心有疑问。”

    “什么疑问?”本尘问道。“就、就是当初本师叔化缘时,方圆百里莫不传言师叔爱近女色,师叔生前虽救过人,可大多皆为女子,甚至与风尘女子彻夜共处一室,这难道不、不是辱没佛门吗?”慧明吞吐道。

    本尘方丈气定神若地继续在蒲团上打坐,淡淡地说:“明日午后,我要向百姓讲佛。”

    慧明有些摸不着头脑,可觉得师傅自有道理,便应了一声退去了。本尘大师将为百姓讲佛,消息一上午便在山下传开了。午后,菩提寺聚了上千人,本尘方丈只是讲了一个故事。

    康熙末年,太平县王举人家的女儿月兰携侍女来菩提寺进香,归途中遇大雨,于是在半山腰的凉亭里避雨。恰巧本县的秀才成启也避在亭中,成秀才见月兰身着淡粉色撒花裙袄,面如桃花,端庄秀雅。月兰也觉这秀才一袭竹翠绿长衫,气质不俗。雨后山路泥泞打滑,成启担心两个女子下山有危险,主动提出护送她们下山,月兰并未回绝。路上二人偶谈诗书,更被双方的才情吸引,到了县里二人才意犹未尽地道别。

    成启对月兰念念不忘,不止一次在王举人家门口徘徊,竟又见了月兰几面。一来二去俩人暗生情愫,每月初一、十五庙会上幽会,以诗传情。

    次年正是雍正爷登基,恰遇乡试,成启中了举人,意气风发的他筹措一番便上王举人府上提亲。王举人未公然拒绝,只是说男儿应先有功名再成家立业,于是成启与月兰商议打算进京参加会试。

    深秋动身前他为月兰定制一块玉,雕成她最爱的兰花,写下一首《恨秋别》:

    “珠帘碎月撒石阶,翘首琼心怎忍别。

    红豆寒凝秋夜露,为卿抛尽盼相携!”

    月兰也含泪送他一方丝帕,上面题一首《月兰殇》:

    “素襟缕缕兰馨入,谷径幽幽霁月凉。

    百转离愁笛且婉,清辉满地夜难央”

    二人依依惜别,成启怀着离愁踏向进京的路。春闱后,他如愿考取了贡士,便一刻也没耽搁地往家乡赶,怎料半途一场大病使他在异乡耽搁了月余。病愈后终于荣归故里,乡亲们锣鼓齐鸣地欢迎,知县设宴款待。

    次日,成启便备礼去拜访王举人,却发现人去楼空。经打听才得知王举人一家已搬离太平县。成启大惊,忙问原因。

    原来王举人早年是太平县知县,因被揭发贪赃枉法被旧知府革职,前半年前新知府上任,王举人一心巴结知府想再谋得一官半职。新知府夫人新近病逝,在府上见了月兰便欲娶她做续弦夫人。王举人不敢拒绝,月兰抵死不从。僵持了半年,眼看成启一去无音讯,月兰终于受不了父亲的逼迫而自尽,王举人悔不当初也无济于事了,因不愿留在伤心地而举家搬迁。

    伤心欲绝的成启万念俱灰,到菩提寺要剃度出家。可无论他怎么求,老方丈因他情根未断不收他。他却依然留在寺中劈材、挑水、煮饭、洒扫、种菜,数年如一日,又亲手在山谷中种下一片兰花田。老方丈见他有恒心最终还是收他为徒,他每日功课勤谨完成,苦习武艺,样样优异。老方丈有意让他继主持位,可他却只求下山化缘,他说他这一生只愿:“返本归真,不忘初心。”

    他除了化缘,更特意四处搜寻救下那些寻死的女子,开导劝慰她们,使她们重获生活的信心。后来他甚至为那些堕入青楼的女子讲经,劝她们迁善从良。曾有一位风尘女子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家境没落而被拐为娼,每每苦不堪言欲轻生时,总被毒打逼迫继续卖身。他听闻后彻夜宽慰,并将化缘得来的所有银两为其赎身。

    这样在佛门的规诫之内,又似乎僭越了规诫的僧人,有人说他是救命的圣僧,有人却以为他是爱近女色的淫僧。

    老方丈最懂他,说他到底放不下心中所爱之人,宁可遭世人的误解。

    他却说:“不忘初心,既然有了因,就要圆其果。”

    讲到这里,乡亲们纷纷响应:“这就是高僧啊!”

    本尘双手合十道:“他就是本寺本初大师,明日本寺将以大礼迎他的舍利子入舍利塔。”言罢转身离去。

    翌日,菩提寺内外人山人海。

    当本尘方丈将本初大师的舍利子迎入舍利塔时,寺院内外竟飘起幽幽的兰花香!

    本尘方丈又命人将火化本初大师残余的灰烬撒在那片兰花田里,之后田里的兰花年年花繁叶茂。

    从此求姻缘的善男信女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只为求得菩提寺的兰花,相传即使求得兰叶少许的有情人也会终成眷属!

猜你喜欢
  •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
  • 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参考《后汉书·董卓传》。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
  • 乘人之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趁别人危难之时去要挟或打击。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
  • 【成语故事】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释义】亦作【泣...
  •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臣奉命出使,路过冀地,遇见一农夫正在田间除草,他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双手捧给丈夫。丈夫庄重地接过进食,妻子立在一旁等他吃完。胥臣被他们夫妻相敬如宾的举动所感动,就把他推荐给晋文公。【拼音】xiāng...
  • 太初时期,众鸟儿们要选个鸟王。那时,大家商定:哪个最早看见太阳升起,它就可以做鸟王。蝙蝠与鸽子两个虽能同时早早地看见日升,为了自己能当上鸟王,蝙蝠欺骗鸽子让吃干炒面,故意耽延。结果,蝙蝠虽提前见到了日升,但鸟儿们并不承认它为鸟王。另一次,大...
  •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政绩卓著。专门为他驾车的车夫,也倍觉荣耀。晏婴每次出行,马壮车美,那车夫高坐在华丽的车蓬前赶马驾车,总是露出一副惹路人羡慕的神态。车夫的表现引起了他妻子的不安。这天,听闻晏婴车马经过家门,她从门缝里看了个明白。晚上,丈...
  •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
  • 唐高宗时有一位大臣名叫韦思谦,做人正直,时常会劝谏皇上,有话就会直说。他考上进士之后,被任命为应城县令,后来升为监察御史。有一次,他发现中书令(即宰相)褚遂良以低廉的价钱强行购买邻人田地,正直的韦思谦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势力大,立刻上书举发他...
  •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