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的“四吃”精神

    陶小姐长得一表人才,人也纯朴善良勤快,美中不足,就是文化程度稍微低了点,什么样的招聘考试,笔试这一关硬是闯不过。没办法,只能做些技术含量较低的粗活脏活累活,好在她能吃苦,不至于找不到事做。

    我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面。那天,碰巧在黄州桥头遇见她,顺便问了她一句:“小陶,最近在哪儿做事?”她不假思索地说:“一府两院。”

    我以恭喜的口气祝福她说:“好哇,那可都是些吃香喝辣的单位,”我说,“最近我常去那三个地方,怎么一次也没碰上你?”

    她噗嗤一笑说:“你以为我是在县政府、法院、检察院做事是吧?”我疑惑地:“难道除了这个‘一府两院’,还有别的什么‘一府两院?’”

    她很认真地说:“当然有,我说的‘一府’是指‘京派食府’,两院便是敬老院和保育院。”

    我们说着话,就走到了沿河路一棵枫杨树下,在一条石长凳旁边站了一会儿,然后索性坐了下来。她接着说:“先是在京派食府当女招待。所谓女招待,其实就是端菜上酒洗碗抹桌凳招呼客人……大凡能上这儿来的顾客,那可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主儿。所以,他们之间要么是请人,要么是人请……”

    我插话说:“那这京派食府,生意肯定好,员工的工资一定比一般酒楼饭馆要高得多。”她说:“工资是还可以,只是我受不了那些食客们色迷迷的眼神,有时还动手动脚的。

    “有一次老板将我们这些服务员召集开了一个会,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来咱们这儿吃饭的主儿,都是些有身份的人,你们要做到不怕人看,不怕人摸,随叫随应,乐乐呵呵’,还说,‘其实让人看一看,身上不少一样;被人家摸一摸,也不会生疮。若是太一本正经,就会气走了客人……’我忍不住说了一句:‘老板,你这开的是馆子,又不是窑子’。我这一说,大伙儿都笑了,只有我哭了……”

    我问:“你为什么哭了?”

    她说:“因为老板觉得我顶撞了他,使他很没面子。当然,更重要的是怕我真的恪守‘清规戒律’而影响了他的生意。所以,我刚一说完,他就火冒三丈,怒吼着冲我说:‘滚!你跟我滚出去!’我拿了三个月的底薪就离开了京派食府……”

    我急着问:“那后来……你?”

    她说:“后来经亲戚介绍,我去了一家‘西方红敬老院’做服务员。”

    我说:“伺候老人,相对安全保险。”她说:“安全是没问题,保险他们也给我交了。”

    我说:“这就好!只要做到五十五岁也能跟国家职工一样拿养老保险金……”

    她不无遗憾地说:“可惜,我连五十五天也没做完,就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

    我问:“这又是怎么回事?”

    她说:“有一次,我给一位断臂老人喂饭,起初他怎么也不肯吃,好不容易哄着他吃了几口。可是他吃着吃着,就大声嚷着‘辣,辣,辣……’我假装舔着碟子里的菜说:‘不辣,一点都不辣。’没想到,他奋力将满口还没咽下的饭喷了我一脸,还骂骂咧咧地说:‘你这个臭女人,明明辣还说不辣,不辣你咋不吃?’说着又吐了我一脸的饭渣子。我一气之下忍不住,就将他面前的半碗饭扣在了他的头上,说:‘我不伺候你了,行啵!’后半个月的工资都没要,我就走了……

    “我在那儿忍气吞声熬过了一个多月,累倒是不太累。主要是成天与那些人在一块生活,自己都感到暮气沉沉。这样跟你说吧——这敬老院真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可谓‘六子登科’——站在一个地方不动的是呆子,关在房间里的是癫子,满院子乱跑不停歇的是疯子,坐在那儿烤火一言不发的是蠢子,遇事说不出来只会指手划脚的是哑子,只会做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是聋子。”

    我笑了笑说:“你可真会总结,”接着问,“那你是不是离开了敬老院,就去保育院的?”

    她说:“不,离开敬老院之后,我就在家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又想去沿海一带打工,可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哪儿走得动。后来是我在教育局的一位亲戚,把我介绍给郊区的一家保育院当阿姨,这地方离我们家也近,骑电动车有十分钟左右就能到。每天上午八点准时去,下午五点钟回家……”

    我问:“你是负责上课还是做什么?”

    她说:“我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再说我自己初中还没毕业呢,哪有本事上课。我是负责给那些年龄太小的学生喂饭,擦屁股,整理内务等杂事。”

    我“啊”了一声说:“这事好做也不好做。”

    她说:“还行,而且我也很乐意跟儿童在一起的这种环境,挺有意思的,心情都觉特别愉快!”

    我说:“这倒也是,不记是谁说过这样一段话‘童心能治俗,童心能治愚,童心能治郁闷,童心能通天路……’就像李贽说的‘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

    她笑了笑说:“我不懂什么‘之乎者也’。但是,我觉得这些年我外出打工,几乎啥都干过。而让我最舒坦的工作,就是这三个多月在保育院当阿姨。有时候自己睡在梦里,都忍不住地哈哈笑了起来……”

    说着给我讲了几件事,她说:“有一次,给一个小女孩喂饭(因为她在坐滑滑梯时不小心扭伤了右手),她老盯着我的胸前看,问我:‘阿姨,你这项链上的钻石是真的吗?’我说:‘当然是真的。’她说:‘你真有钱。’我说:‘阿姨没钱……’她说:‘你撒谎,没钱哪能买得起真的钻石。’我问:‘谁跟你说的没钱就买不起真钻石?’她似乎有些伤心地说:‘我妈说的。因为我们家没钱,所以我妈胸前戴的钻石就是假的……’”

    笑了笑,又给我讲起另一件事:“还有一次,我给一个小男孩喂饭,他也总是盯着我的胸前老看老看,当我看他时,他便有些不好意思把眼光移开。起初我以为他也要问我胸前的钻石是真是假?于是问他:‘小亮,你是不是看阿姨胸前项链上的钻石?’他说:‘不是’。我问:‘那你看什么?’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看什么。’我说:‘小孩子要诚实,阿姨又不会嫌你看。’他这时才壮着胆子,声音低低地说:‘阿姨,’说着用手摸着我的乳房说,‘你这儿为什么这么高?’我本想说‘小孩子偷看女人的乳房是小流氓’,但还是笑了笑对他说:‘因为阿姨是女人哪。’他有些不解问:‘那我妈妈也是女人,为什么她胸前平平的?所以,我爸总叫我妈‘一马平川’。对于小亮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我这贫乏的生理知识,还真是一时答不上来。嘿!有趣的事情天天都发生……”

    我深受感染地说:“瞧你这么高兴,看来你是非常喜欢也很适应这项工作……”

    她说:“是的,我准备利用空闲时间,多读些这方面的书,打算明年参加全县的幼师招聘考试。心想,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门自己热爱的工种,就要拼着命去争取永远端这只饭碗……”

    我说:“我有一位好友在师范当副校长,哪天我带你去见见他,看能不能找到一位老师帮你辅导辅导?”

    她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说:“那太好了!这些年我参加过不少的公司应聘,由于不知道如何准备,一次次被‘打了靶’。”

    我说:“这倒也是,如今竞争激烈,若非身怀绝技那就得有‘四吃精神’……”

    她好奇而又急切地问道:“什么‘四吃精神’?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过。”

    我说:“我也是前不久才听到我的一位在广东深圳打工的表弟讲给我听的。他高中没毕业,因家庭困难,母亲死得早,父亲没钱供他继续再读,十七岁就出去打工。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读书读到老大不小,农事做不来,难事做不了,重事做不起,技术活又没学到手艺,到外面打工到处碰壁,没赚到钱空手回家又不好意思。

    “第一年,在外面那简直过的是流浪生活。后来咬咬牙豁出去,跟同村的一个同年找到一份背鱼食的杂活,每天天蒙蒙亮就到杀鱼市场的摊子上,一家家去收人家杀鱼扔掉的鱼杂碎,卖给几家养鱼的老板,一天到晚能挣个50至60块钱,有时也能挣100多块。慢慢地积累些原始资本和生意知识,就自己两个人包了几口鱼塘。这几年赚了些钱回家,还盖了新楼房。

    “去年过年时,他提着大包小包来我家拜年。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四吃精神’,其实也是他这些年对自己的总结,就是‘吃得苦、吃得累、吃得亏、吃得气’。因为表弟有高中文化,善于概括,表述能力也不错。他说‘身为平民百姓,需有四吃精神。缺乏其中一条,都难安身立命。”

    小陶颇有同感地赞叹道:“你表弟说得真好!简直可称为‘经验介绍’。他说的这‘四吃精神’,前‘三吃’对我来说都没问题。就是最后这‘一吃’即‘吃得气’我就做不到。所以,我至今仍没能安身立命,”说着像是想起了什么,问我:“嗯,哪天能不能带我去拜访拜访你那表弟,我好当面请教。”

    我说:“还真凑巧,他刚回来没几天,是为他小弟开学的事,特意回来找我帮忙,看能不能从乡下转到县城重点中学来读书。说原来因为家里穷,耽误了自己,如今宽余了,可不敢再耽误弟弟……”

    我话还没说完,小陶就把我从石凳上扯起来,说:“走,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去他家找他……”

    我说:“你现在不是有了你喜欢的工作吗?”

    她说:“不知怎的,这会儿我特别想见见他。”

    我说:“那好吧,我跟他打个电话,问问他此时此刻在哪儿……?”

猜你喜欢
  • 高梅是个广告模特儿,漂亮、高挑。这天,她跟随摄影师去泰国普吉岛拍广告。到了普吉岛的海滩,趁工作人员做准备工作的时候,高梅就到处找人妖。因为最近电影《泰囧》热映,高梅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人妖那么漂亮阿!所以这次来到泰国,她一定要满足好奇心...
  • 祁山是座年夜山,山里有座小庙,传说风闻内里有个女鬼,老苍生吓患上都不敢挨近。一天,来了个青年,鸣林虎,一身好武艺,爱打行侠仗义。他据说庙里有鬼,就违着展盖入了庙。灭黑后,外面暴风四腾飞沙走石。突然传来一个女子凄厉的啼声:还我命来逐一,还我命...
  • 传说,那仍是包公活着的时辰,宋仁宗有个女儿,名唤金花,年方二九,长患上像水中芙蓉,且又琴书皆通,皇上视为掌上明珠。这年风调雨顺,国泰平易近安,仁宗开科选士。有一个湖南人,姓彦名奎字法昌,中了头名状元。仁宗天子在宫中召见,金花在宫中望到彦法昌...
  • 那仍是在唐代的时辰,湖州有个从军名鸣韦会,他的老婆是刺吏齐推的女儿。婚后一年,韦会被调到外埠任职,而老婆又在有身,他就把老婆送到饶州的岳父家里,请岳父代为赐顾帮衬。这一年十一月,齐氏眼望就要临产了。一天夜里,她突然瞥见一小我,个头有一丈多高...
  • 窦娥冤去世以前,指天发誓:去世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雪三尺掩其尸、楚州年夜旱三年。窦娥去世后,誓言逐一应验。因而,引起了另外一场讼事。三个饿去世鬼联名写了一个状子递到判官处,状告窦娥害了他们的人命。判官接过状纸,放在书案上,一拍惊堂...
  • 陕西渭南县姜员娘家中常闹鬼,无奈只患上搬走,只留下几个家丁望门,可一连去世了几个望门人,再也没有人敢入往住了,一座年夜宅就成为废宅。本地一名鸣陶看三的人,生性风骚,人品亦好。有一次在员外作客,过夜于客房,三更时分,姜家一丫环思春,找他要求讲...
  • 二十多年前,我是某单元的倾销员,咱们公司派我往海曲城公干。由于在列车上被贼洗劫,我来到海曲城时,身上除了了衣服,已经经身无分文了。海曲城的火车站在郊野。我下了火车后,太阳已经经落山,暮色覆盖四野,打工的人们已经经归家,疯了一天的鸡狗已经经返...
  • 河魈鬼最喜欢吃人,它瞥见一个又壮又胖的后生在河滨车水,总想把他骗下水当点心。一天,日头很猛,这后生又在车水,河魈鬼口涎水直流,只想把后生一口吞入肚里往。它把头伸出水面,对后生儿说:朋侪,日头这么猛,快下来捧口水喝,风凉风凉!后生儿懂得河魈鬼...
  • 早年间,有个财主家的少爷,在书院里的书念完了,可没考取功名。他归家后仍是没晌没夜的学习。家里人多,吵患上他不安生,财主就给他在山上盖了个书房,这少年书生就在山上住下来学习。他暗下刻意,不考取功名不出山。今后,天天由家人给他送饭,他不分日夜苦...
  • 好久好久之前,糜恒山下住着位名鸣程喜的老爹。白叟后代绕膝且都已经安家立业,照理本该安度晚年,不想睛天霹雳,老伴突然暴病身亡,使他终日缄默寡言。此日晚上,他吃完饭习气在烟斗里装上小叶烟,眯缝着眼睛,叭嗒叭嗒地抽着。突然瞅见窗户纸上被人捅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