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公招婿

    从前,江边住着一个三口之家。主人姓江,妻子唐氏,女儿叫秀英。他们会种田,能捕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时间过得很快,这天,有人上门来提亲时,江公夫妇才意识到女儿秀英已长大了。

    这晚,江公和唐氏躺在床上谈起了女儿的婚事。唐氏不舍得唯一的女儿出嫁,说要是秀英是个儿子就好了。江公说那简单,我们招个女婿回来就行,秀英长得俊俏,一定能招到一个好女婿回来的。老两口越说越高兴,唐氏问江公想招个什么样的女婿。江公说最好能招一个会打鸟的,江边水鸟这么多,家里再添一个会打鸟的,这样,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能成为下酒送饭的美味佳肴……

    真是屋里说话老鼠听,外面说话鸟儿听,老两口的谈话,不想被一个正在窗外准备行窃的小偷听在了耳里。

    这小偷姓李名小年,家住十里开外的杏花村,他听了江公夫妇的谈话后,立刻动了心,江家的家底他清楚,秀英的长相他也见过,要是能混到此家来做上门女婿,还有比这更好的美事吗?

    第二天一早,李小年就来到集市上,花尽口袋里最后一枚铜板,总算买到了一杆旧鸟铳和少量火药、铁沙,另外呢,他还买了两只被鸟铳打死的野鸭。

    李小年还从没放过鸟铳呢,他买了武器弹药后,就来到一个偏僻处,装上火药,填上铁砂,冲着三米外一条不知谁家的狗就是一铳。结果轰的一声巨响之后,狗平安无事,李小年却一屁股坐到地上,右侧眉毛被灼掉了一半。也不知是火药放多了还是怎么回事,鸟铳不但反冲力奇大,从“奶嘴儿”处还喷出一股火花,要不是他眼睛眨得快,说不定眼珠子也被燎瞎了。

    敢情这打鸟还是一危险的行当呢。李小年顿时想起以前听说的一些事故:凤凰村的老黄因打鸟被鸟铳炸瞎了一只眼;岔河村的老李因铳杆爆炸丢了左手三根手指……

    李小年暗自后怕:要是成不了上门女婿却把自己玩残废了,跟谁说理去呀?得,还是安全第一,先来个猪鼻子插葱——装象来蒙蒙,蒙不过去则罢,要是能瞒天过海,当上了上门女婿,那再学打鸟不迟,到时候就是万一玩鸟铳玩残废了,也有老婆一家子伺候自己啊……

    主意打定,当天下午,李小年就腹系旧牛皮围裙,斜挎竹筒牛角,肩扛鸟铳,一副打鸟行家的形象雄赳赳地自江家门前路过。

    江家母女正在家中纺纱织布,唐氏看到李小年这副形象,不由多看了两眼。

    两个时辰后,李小年去而复返,再次经过江家门口。他肩上鸟铳的铳尾处,明晃晃挂着两只野鸭。

    唐氏看在了眼里,她从门里走出,目送李小年走远。

    次日,李小年又故伎重演。

    晌午时分,当李小年扛着挂着两只野鸭的鸟铳返回江家门口时,江公及时叫住了他:“后生,进屋歇歇,喝口茶再走吧!”

    李小年道过谢,随江公进了门。进屋后,他东看看西瞧瞧,嘴儿很乖巧地说起了奉承话:“大叔大娘家好宽大啊!还有纺纱机、织布机,多好的家啊!”

    唐氏端上茶,笑容满面地问:“小伙子,哪里人啊?”

    李小年知道,越把自己说得穷,说得孤苦无靠,就越能引起这家的同情,于是,他说:“我是杏花村的,叫李小年。大叔大娘,看到你们,我就想起我父母。”说到这里,他眼圈红了,“我父母早早就扔下我一个人,双双离开了人世。我孤苦伶仃,靠左邻右舍和乡亲们施舍才长大的,现在只能靠打几只野兔野鸟度日……”

    江公和唐氏对看一眼,唐氏问道:“左邻右舍那么关心你,现在你长大了,又该关心你的婚事了吧?”

    李小年说:“是啊。他们是关心,可我这样的条件,哪有姑娘会到我门上呢?我邻居四大娘说了,我无牵无挂,是做上门女婿的最好人选……”

    唐氏和江公再次对看一眼,江公开口了:“小年,你以打鸟为生,想必打鸟的本事一定很高。这样吧,在我这吃了中饭,下午我划船带你去江中鸟洲打鸟,一定能满载而归。”

    李小年一愣:糟糕,这是要考我打鸟的本事啊,岂不要露馅出丑?

    他本想推脱说下午有事,但一转眼就看到了旁边秀英那期望的目光,顿时勇敢起来,觉得万万不能错过这机会,否则,要是被别人捷足先登,自己可哭都没地方哭去。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当即就做菜弄饭,李小年怕那两只已不新鲜的野鸭被看出破绽,亲自烧开水,将那两只野鸭弄干净,又亲自烹调,放了较重的调味料。江公一家看到他如此勤快,暗暗高兴。

    吃饭的时候,唐氏一个劲地夸鸭肉好吃,说小年啊,你要是我们家的人就好了,我们就能经常吃到鸭肉了。

    李小年压抑住心头的兴奋,感慨道:“大娘,我一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今天到了你们家来,才真正感到了家的温暖和快乐,我打心里想有这样一个家,有你们这样的亲人呢。”

    唐氏和江公听了,脸上都乐开了花。秀英也红着脸,羞涩地低下了头。

    下午,江公领着李小年来到江边,他们上了小舟,向着江中的绿洲划去。

    远远地,他们就看见了洲边有一大群野鸟。大概从没有人打过它们,这群野鸟的胆子很大,看到小船靠近并不惊慌,直到距离大约五十步时,才警惕起来,全都伸长脖子看着小船,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

    李小年蹲在船头,端着鸟铳瞄向了鸟群。貌似从容不迫,实则紧张无比。因为刚才在往鸟铳里装火药和铁砂的时候,为了增加威力,他不由自主地加了量。但现在一想,这一枪的危险性就更大了,好像岔河村的老李被炸掉三根手指,就是因为火药装多了,结果鸟铳炸了膛……

    李小年越想越怕,端着鸟铳的手也不由颤抖起来……

    幸亏江公怕惊动野鸟,躲在他身后,看不到他的表情。

    当小舟进入了三十步之内时,江公小声催促:“可以打了,可以打了。”

    李小年的手颤抖得更厉害了,额头上更是冒出了大颗的汗珠:如果扳机一扣,鸟铳炸了怎么办呀?

    野鸟终于发现了危险,头鸟一声尖叫后,“轰”的一声,群鸟展翅而起。江公见状急了,扯了一把李小年的衣尾喊道:“快打呀!”

    这一扯,牵动了李小年颤抖的手指,“轰”的一声巨响,鸟铳走火了。

    李小年怕炸到自己,吓得一闭眼,这一铳打在什么地方,他根本不知道。

    还没等他在惶恐中回过神来,忽听到江公高兴地在喊:“打了三只!打了三只!”

    李小年大喜,睁眼一看,果然看到岸边浅水里有两只鸟一动不动,另一只还在扑腾挣扎,但已无法飞走了。

    李小年顿时神气了起来。他对江公说:“大叔,你要是不扯我那一把的话,我这一枪至少要打它五只!我为何迟迟不扣动扳机?就是在等鸟群起飞的那一瞬啊!因为鸟群在张开翅膀时最容易被打到!”

    江公愧疚万分:“在行!在行!怪我,怪我!”

    唐氏和秀英见李小年打回了三只大鸟,都非常高兴。当晚的晚餐,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摆了一大桌。李小年一个劲地给江公唐氏敬酒,大叔大娘的喊得又亲又甜,一直聊到了很晚很晚。

    见李小年会打鸟,人机灵,嘴巴甜,醉了的江公和唐氏,直觉得李小年正是他们想要招的人,当晚,他们就把这门亲事定了。

猜你喜欢
  • 会议结束后,倪敏远远地绕开其他兴高采烈的同事,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失落,甚至还有一点委屈。 让她郁闷的是上司的态度。她原先负责技术部,由于表现好,公司把她调到了销售部。而且,还是从普通营销员开始做。不过,上司已经放话了,以她的能力,再加上勤奋,...
  • 有个穷老太婆去市场上卖祖传的一把宜兴紫砂小茶壶。这茶壶有二百多年历史,即便不加茶叶水中也会有茶香。 有个商人愿意出一万元高价购买,但一时身上没带钱,就和老太婆约定第二天上门去她家交钱取货。 回家后,老太婆思来想去觉得茶壶太旧,不好意思要人家...
  • 生活中、职场内,常听到一些人抱怨:“为什么好机会总也轮不到我头上?为什么成功的花总是开在别人的花园里?”每每听到这类的抱怨,我就会想起朋友的一些故事,那是些颇让人感慨的经历。 朋友老李下岗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一天,他上街去买菜,走到菜市场...
  • 夏敏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一个公司实习。同来的有四个实习生,每天就是干些打扫卫生、复印、装订、接电话之类的简单工作。 这是家大公司,公司老总做事情比较人性化,虽然实习生可以不给薪酬,但是,他依然给这几个实习生开了每月1200元的工资,另外,恰逢...
  • 我在汽车销售公司一干就是5年,工资却从来没涨过,刚来的时候每月2000元,到现在还是这个数。猪肉眼看着都翻倍地涨价,物价也越来越离谱,可我的收入却依然“稳定”。不行,我要找老板谈一谈,大不了跳槽走人,不干了! 下班后,我气呼呼地来到老板办公...
  • 远达公司的老总吴建豪这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建议他尽快把张晓丽辞掉,要不然以后会遇上麻烦的。未等他再多问,对方已挂了电话。 吴建豪感到奇怪,这人说的张晓丽是公司里的一名业务人员,为人精明能干,很得公司的器重。但这么一个匿名电话,让吴建豪不...
  • 拎着我的韭菜包子,我猛跑起来,还有五分钟,就要上班,我还得转九道弯,上五层楼。真是怕谁就撞谁,一进门,我就与新上司“小李飞刀”撞了个满怀。 小李飞刀本名叫李飞燕,大家都说她是铁面无情的女杀手,年龄一大,心理变态,看人的眼光就像冰刀一样“嗖嗖...
  • 这天晚上,齐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耷拉着脑袋,皱着眉头,一副秋后霜打过的黄瓜秧子相。老婆耿琳见状,忙问:“怎么啦,一副阴不死阳不活的样子?” 齐民深深叹了口气,摇摇头,没有说话。耿琳是个急性子,提高嗓门追问:“说,到底怎么啦?有事别憋在心里,...
  •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一家大型国企,由于产品老化,更新换代跟不上,他们连工资也发不出。有一次,办公室的几个人愤愤不平,原来,研发部开发出一项新产品,还没投产,就吸引了一批订单,预计两年后可让企业回到以前的风光状态。为了奖励研发部几个人员,企业给...
  •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担任现代建设集团CEO时,每当有新职员就职时他都会亲自给他们讲话,他说:“不要首先判断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而是要改变性格去适应工作。”有刚刚从大学毕业、锋芒毕露的年轻人立刻递上纸条质疑说:“这不是要改变身体去适应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