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巧治山达哈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是一代英明君主。他在位的六十一年里,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传说。

    山达哈是满语,就是天花的意思。在过去,天花可是传染病。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过去,这种疾病曾带给人类的是现在人们无法想象的灾难。

    满族有个风俗,小孩子出了天花,大人们常在胳膊上、戴块小红布条,门上挂块小红布,做个标识,让邻居们知道。传说,这就是从康熙皇帝那会儿留传下来的。

    有一次,康熙皇帝巡访吉林乌喇,心情很不错。可就要起驾回宫之时,遇到了一件让他食不甘味夜不成眠的事情。

    是什么让一代君主如此心焦如焚呢?原来,有一天,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到小白山一带,正要欣赏山上的景致,忽见野地里扔着不少谷草把。康熙好生奇怪,走过去一瞧,谷草把里卷着的竟是死孩子,有的还半露着身子,惨不忍睹。康熙久居深宫,还是头一次见到,就问随从大臣熊赐履,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小孩儿的尸体,熊赐履禀报说:“圣上,乌喇闹山达哈,已蔓延多时。”康熙皇帝小时候也患上过山达哈,尝过出天花的苦头,心想,自己贵为皇帝,尚切吃了不少苦头,更何况缺银少药的普通百姓?所以,见到这种情景,康熙不由心如刀绞。这时,又有不少百姓前来扔掉刚刚死去的孩子,康熙再也没兴致去游小白山了。

    康熙回到行宫后,茶饭不思,提笔写下了“凄惨”两个大字。这时,镇守乌喇的大将军巴海进宫,见皇上桌上写的字,有些莫名其妙。巴海是个粗人,他略通满文,汉文却一个大字不识,如今一见皇上写的两个汉字,以为皇上在练字,所以,并没放在心上。

    巴海一家世代簪缨,为皇朝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巴海深得康熙赏识,特命其镇守家乡乌喇。康熙就问:“老将军,朕此次东巡,是否可谓与万民同乐?”巴海说:“圣驾东巡,万民欢腾,乌喇生辉!”

    “事情恐怕不是这样吧!”康熙将自己刚刚写就的条幅递给巴海,然后走进内室去了。巴海捧着条幅,不知皇上为什么不开心。不过,这巴海粗中有细,他把这个条幅拿去让识汉字的手下看,手下告诉他,这两个字是“凄惨”。巴海有些坐立不安了,皇上写这两个字让他看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皇上这次东巡乌喇之行并不开心?于是,巴海就找到了随驾大臣熊赐履。

    这熊赐履别看是个汉官,却通满汉两文,和巴海私交甚厚,当他听巴海提起皇上写了“凄惨”两字后,也为巴海捏了一把汗。就在巴海琢磨着皇上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时,接到了皇上让他去行宫的通知。走进行宫,遇上熊赐履,熊赐履告诉他,皇上去小白山微服私访,得知“山达哈”蔓延,所以心里着急。

    巴海一听就觉得委屈。为什么呢?满族人自古不信郎中,有病叫魂,重了请萨满,死于山达哈,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巴海心想,皇上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呢?皇上写下这两个字,虽然没有当面批评他,却也是认定他失职呀!

    巴海进了行宫,一见皇上召集了好多王公贝勒,并没有动怒,巴海这才放下心来。康熙赐座,问巴海:“爱卿,朕当年在避暑山庄问你的话你可还记得?”巴海想了想说记得。康熙说:“既然记得,那就说说,当时朕问你什么了?”巴海不假思索地说:“那时候皇上问我,民安否?我说安;体壮否?我说壮。”康熙这才问道:“那时候,你说民安体壮,那现在呢?”巴海一听,赶忙伏地请罪:“奴才罪该万死!”

    康熙将他搀扶起来说:“此事朕也不怪你,朕也有责任。你就坐着慢慢给朕讲来。”巴海见皇上如此大度,就说:“皇上,恕奴才直言,山达哈乃是天灾,非人力可敌呀!”康熙说:“山达哈为天灾,但可用药诊治,乌喇流人中可有郎中?”巴海摇头说不知,康熙问他为何不去探访一下,巴海说:“奴才管文管武,不知还要管医。”康熙听巴海这么一说,有些不悦了,说:“将军乃民之父母,就应体恤百姓,哪能不管百姓的死活?”巴海一见皇上生气了,就又跪下请罪,康熙说:“这是几朝陋习,朕并不怪你,那你就陪朕到小白山去一趟吧。”

    于是,君臣两个化装成普通百姓,去小白山微服私访了。这天,他们走到一个小屯子,忽见屯子里有一群人围着一个中年汉子,嚷嚷着要把他扔到井里去。这是怎么回事呢?康熙皇帝就走过去问其中的一个老者。老者指着汉子说:“这个人在井里下毒,想毒死我们全村人。”

    什么人如此胆大妄为,竟敢毒死全村的人?康熙和巴海挤进去,找领头的汉子问个究竟。那领头汉子见康熙穿着齐整,不敢怠慢,就说:“这位爷有所不知,因为他家世代和我们屯里人有仇,所以,就在井中下毒想毒死我们全村人。”康熙走到那中年汉子身边问,难道因为他家和村里人有仇就要毒死全村的人?汉子拍着胸口说:“冤枉,真是天大的冤枉呀!”康熙就问他为什么说冤枉,汉子说,他是这儿的郎中,现在,附近已经起了一种叫山达哈的瘟疫,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挨家挨户送药,为了取得好的效果,特意将能防治山达哈的中草药放在了井里。人们去打水,自然也就喝到了药水,就能防治此病的蔓延。为首的汉子说:“我们有萨满,干吗要信你这个狗屁郎中呢?”

    康熙知道,满人自古不信郎中,所以,郎中往井里抛药,自然引起村民排斥怀疑,要将其扔在井中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看这郎中不像是奸邪之人,再加上他是为治山达哈,于是,康熙对为首的汉子说:“人命关天,不如验看一下,这井水究竟有没有毒。如果有毒,再将他送到衙中治罪不迟。”众人一见康熙说得有理,便纷纷让汉子喝下井中之水。汉子一连喝了几碗后并没有异常反应,康熙又看了看从井里提上来的草药,均是一些解毒的药材,就知道郎中是无辜的,于是就拍着胸口说:“诸位乡亲,我略知药理,适才井里所提上来的草药都是解毒的良药,所以,井水无毒,请大家放心饮用。”众人一见井水果然无毒,就将郎中给放了。

    郎中被救,感激万分。康熙问郎中的名姓,郎中说他叫孙广洋,祖辈都是郎中,祖上就是药王孙思邈。康熙自幼苦读诗书,岂不知孙思邈的大名,于是就问孙广洋,可有把握治疗山达哈。孙广洋说有把握,不过,要想治疗整个疫区的山达哈,就得购置大量的药材,可要购置这些药材,就得有大批的银子。最后,孙广洋说,乌喇地区满人为多,而满人不信郎中,只信萨满,所以,最好官府出面,此事就好办多了。孙广洋对康熙和巴海说:“我看二位不是寻常百姓,不如为民请愿,治好山达哈。”康熙说:“如果你有把握治好山达哈,那我就去乌喇衙门为民请愿。”

    孙广洋说,现在,别的地方山达哈已经死了不少人,只有这个村子并没有一个人被传染,原因就是喝了他投放中草药的水呀!康熙忙问领头的那个汉子,那汉子见康熙和巴海看似大有来头,连忙点头称是。康熙对孙广洋说,他现在就去衙门为民请命,让他随时听候调用。说罢,和巴海回到乌喇去了。走到半路,康熙问巴海说:“怎么样,民间有高人吧?”巴海说:“皇上英明,百姓洪福齐天。”

    却说孙广洋,被两个身份不明的人救了性命,兴高采烈回到了家中。屁股还没坐稳,就见门外来了两个公差,让他和他们一起火速赶往乌喇衙门。一路上,孙广洋就琢磨,这两个人救他的人办事可真够神速的,等见了面一定好好谢谢他们。到了乌喇,公差客客气气将他领进衙中。刚刚进去,只见公堂上端坐一人,旁边侧坐一人,孙广洋一看,这二人不就是救自己的那两个人吗?正想致谢,侧坐的巴海起身道:“孙广洋,见了皇上因何不拜?”孙广洋没想到,救自己的人竟然是当今皇上,忙要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康熙搀扶起来:“孙广洋,朕命你为治疗山达哈的钦差大臣,火速将乌喇地区的山达哈彻底治愈。”

    孙广洋没想到康熙如此器重于他,于是就惮尽竭虑,命人火速购置大批防治山达哈的中草药,以最快的速度投放在各地井中,然后又令人按方施药,不久,乌喇地区的山达哈就被彻底消灭了。康熙知道山达哈传染性极强,于是下令,以后凡有此病的人家,都要在门外插红布作标志。小孩儿身上别红布条。邻人知道了,就互不串门,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山达哈的流行和扩散。

    天花灭绝多年,可康熙皇帝治疗山达哈的传说却一直流传到现在。

猜你喜欢
  • 年少时光,书念得不好,考试没有通过,回家后唉声叹气,食不下咽,话也懒得讲,人也不愿意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出来。母亲叫我出去吃饭,我不肯,母亲笑,说:“考试没有考好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快点出来吃饭!”我仍然不肯,说:“考得那么烂,怎么出去...
  • 现在微信已成为一个便利、时尚的社交平台,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个人状况,渴望与朋友分享成功与喜悦,希望被“点赞”。父亲退休后对手机、平板之类的数码产品产生了兴趣,我前不久教会了父亲玩微信,并加父亲为好友。我最近工作很忙,也没时间玩...
  • 厨房里,妈妈给我打下手。我一边挥铲炒鳝鱼,一边唠叨:以后一定要买料酒,鱼、肉才没腥气,不要几块钱都舍不得。她固执己见:放胡椒粉一样去腥……说着,拿起一只小纸袋,往锅里倾撒。端上桌的黑鱼汤,极腥,丝丝缕缕,似凌晨浮雾,让人见了没胃口下筷。短短...
  • 母亲28岁时便做了寡妇。当母亲赶去青岛办了丧事回来后,外祖母也从天津赶来,她见了母亲第一句话便说:“收拾收拾,带孩子回天津家里去住吧。”母亲痛哭着扑向外祖母的怀里,摇着头说:“不,我们就这么过,只当他还没有回来。”母亲决定带我和弟弟留在北京...
  • 同事小严抱怨说:“现在的父母,跟小孩一样难伺候!就说我那老爸老妈吧,我这里满心热情要表表孝心,人家那里却觉得我没事找事,根本不领情!”原来,小严看了新24孝的标准,觉得很有道理,而且很多都是可行的。于是,她想通过一些具体的做法表达自己对父母...
  • 大年初六一过,年近七旬的父母就张罗着要去小区门口摆摊。我很是不解:这老头老太每月退休金不少,平时吃喝又跟着我们不用花钱,还费老劲去挣那几个钱干吗?于是我说:爸妈,你俩若是缺钱跟我说就行。这个年纪还摆什么摊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做小辈的不孝顺...
  • 结婚后,我们和婆婆分开住,但每周末都要去婆婆家看望她。早知道结婚不是和一个所爱的人结婚,而是和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融合。自小在贫苦家庭长大的我也不是个懒惰的女子,每次到婆婆家,我手脚忙不停,拖地板、擦玻璃、煮饭菜,一样不落。婆婆虽然不说什...
  • 妈看好了两套房,一套离我住的小区较远,质量好但价格贵;一套离我住的小区近,质量差但价格便宜。妈把两套房子的情况说给我们,让我和妻子拿主意。我坚决主张不买,让妈跟我们住一块,妈就我一个儿子,养儿就是为了防老的,哪里有把妈往外赶的道理?妈呢,却...
  • 儿子要去外地上大学去了,离家的前一天,为他整理好行装,我郑重地对他说:宝贝,离开妈妈的日子,我希望你不要想念我。儿子惊诧地瞪大了眼睛,充满了疑问和不解。我对他说:鸟儿长大了总要自己飞翔,你也需要学会独自成长。别总是事事想着妈妈,遇到问题要自...
  • 见我在做十字绣,母亲也要学。可是母亲年岁大了,手脚不大灵活,眼神也跟不上,学了半天,还没有学会基本的针法。我是个急脾气,母亲的“笨手笨脚”让我有些不耐烦了,不高兴地说了句:“您这么大岁数,就别学这些了,没事儿看看电视得了。”话一出口,我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