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水一战生擒赵王歇

    公元前205年秋,韩信采取声东击西之计,率军打败了魏王豹,并将其活捉,平定了魏地。

    魏地平定,黄河北岸尚的代、赵、燕依然是项羽的羽翼。一天,韩信觐见汉王刘邦道:魏国亡,代、赵、燕只图据地自保、定然互不救援,我军可乘胜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然后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陷项羽与孤军,而后歼之。

    汉王刘邦听后十分赞同,于是,新的作战计划开始实施。

    公元前205年九月(闰),韩信率军平定代地,活捉代国的相国夏说。之后在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三万名新近招募的部队,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

    赵王歇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二十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在它的西边,有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赵军调重兵扼守井陉口,他居高临下,严阵以待。

    两军交战一触即发,这一天,陈余的谋士李左车向陈余说道:“韩信不东进与项王交战,而越过黄河,他实施的是外线作战,其目的是陷刘邦于孤军,前段时间他俘虏了魏王豹、夏说,便乘胜而进攻我赵国,士气定然旺盛,锋不可挡,所以,我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当然,汉军也有很大的弱点:他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肯定困难,且井陉口道路又狭窄,车马不能并行,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让我带领奇兵三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将军你可统率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相持周旋,韩信不利于久战,让他求战不得,后退又无路,不出半月,就可以彻底消灭。

    陈余道:“据报韩信仅有三万人,都是些新兵崽子,且又千里行军,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不用那么麻烦,那样的作战,会让天下更多的诸侯耻笑。”

    且说韩信的探马报告说李左车向陈余如何献计,而陈余没有采纳,非常高兴,深思良久之后,有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良策。

    韩信命部队开往距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白天休息,夜间操练新兵。众将士不明白其用意,也不敢多问,只是按军令行事。

    一天,三更时分,曹参得令:挑选轻骑两千,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潜伏,目的是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灌婴得令:率一万人为前锋,乘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目的是迷惑赵军,诱敌军轻敌。

    再说赵军陈余得报说对岸有情况,急忙临高而观,看汉军背水列阵,不仅笑道:都说韩信用兵如神,我今日一见也并非如此,他是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之道,真是胯下匹夫!众将也附和笑道:韩信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乃兵家之忌讳,实乃可笑之极!可笑之极!

    陈余正得意,这一天,天色刚亮,忽见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数万人,浩浩荡荡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逼了过去。顿时,踌躇满志,急率大军离营迎战。

    不多时,两军戈矛相交,刹那间,刀枪碰击声,厮杀声,悲惨痛苦的号叫声,响彻天地;刹那间,山上山下,丘陵平原,天地间尘土飞扬。好一阵厮杀之后,韩信佯装战败,密令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

    赵王歇得陈余军情报告甚是高兴,说:“汉军败退,切莫放过机会,应穷追而灭之,不能给以喘息机会!”并亲临前线同陈余一道,挥军穷追不舍,倾全力猛攻韩信的背水之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坐而等死,不如拼命,拼命或许有胜,于是,人人拼死奋战,个个玩命格斗,使原本异常凶猛的赵军陷于艰难之中。

    两军正激烈交战之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曹参的二千轻骑趁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迅速袭占了赵军大本营。占了大本营之后,按照大将军韩信的指令,火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汉军红旗林立,迎风招展。

    陈余久攻背水阵不下,不得已下令暂时收兵,一代战机。于是,率军归营,猛然发现自己大营到处是汉军红色战旗。众将士一看,老巢被端掉。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

    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将曹参见赵军溃乱,当即率轻骑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韩信则带汉军主力全线反击。赵军仓皇向泜水方向败退,汉军四面追杀,结果溃不成军,死的死、亡的亡、逃的逃,一败涂地。陈余在激战中战死,赵王歇和李左车一看不妙,仓惶逃命,结果被汉军生擒。

猜你喜欢
  • 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有一位没有到南昌参加指挥作战,但在起义前后起了重要作用的共产党员,他就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的叶剑英。80年前,叶剑英“三献妙计”的故事鲜为人知。一献妙计:请贺龙、叶挺部队迅速开往南昌1927年7月下旬,汪精卫在庐山...
  • 新开馆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一楼展厅内一组“朱德施计”的连环画,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的目光:酒桌上杯盘狼藉,敌军官觥筹交错,酒兴正酣;麻将桌上,敌军官围坐一圈,玩兴正浓……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这组连环画描述的是八一起义前夜,朱德为敌军几名团...
  • 朱德十一月廿九日于晋洪洞战地当音讯全无、生死两茫茫的时候他是多么急切地想知道亲人怎样、家事如何;而当亲人来到身边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两位年届80的生母、养母虽然健在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的威胁。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身无分文...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党内错误路线作怪,毛泽东曾先后三次受到“纪律处分”。对此,他既坚持正确意见,又能服从组织决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1927年11月:第一次受处分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到湖南传达会议精神...
  • 朱德十一月廿九日于晋洪洞战地当音讯全无、生死两茫茫的时候他是多么急切地想知道亲人怎样、家事如何;而当亲人来到身边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两位年届80的生母、养母虽然健在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的威胁。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身无分文...
  •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很多,里面有一段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写得太好太经典了,经典到没看过三国的人也都听说过。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娇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描述了身为马弓手的...
  • 中国古代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到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有1300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陆陆续续产生了600多名状元(武状元除外)。那么究竟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呢?笔者通过查阅史籍得知:清光绪年间的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谣中的戚爷指的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倭寇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元朝。为了剿除倭寇之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素...
  •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其原因亦是主动与被动两种因素相撞促成的结果。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
  •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朔风正劲,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守将、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光弼(708—764年)迎着凛冽寒风,心里急啊:自己刚派出主力支援朔方,叛将史思明、蔡希德偏偏带领10万大军攻城来了。城内兵力不满一万,如何抵挡呢?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