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的党性

    朱凯和卜刚是Y大的同学,二人挺合得来。放暑假了,卜刚邀朱凯到他们家乡去品尝枣瓜。朱凯是个馋猫,好吃的东西来之不却,吃的也不少。可是这“枣瓜”是什么,他还是头一次听说,更没吃过。朱凯又听卜刚介绍说,枣瓜像枣又像瓜,有枣那么甜,又有瓜那么香,只有他们家乡的山上有,哪儿都没有。朱凯一听枣瓜这么好吃,这么稀有,又是野生的,又是成熟的季节,嘴里都有口水了,立马答应了。

    卜刚的家不远,二人坐了4个钟头的大巴,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翻了一座山头便到了。卜刚家是一个深山小村,只有40多户人家,小村四面都是山,山上郁郁葱葱的,很生机,很环保。卜刚的爸爸妈妈看到卜刚回来了,还带了个同学来,特别高兴。

    大家正在高兴地寒暄着,忽然就听西间屋里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谁来了?”四个人都一怔。卜刚的爸爸冲屋里回答:“小刚回来了”屋里没有再出声。

    朱凯不知屋里是谁,看着卜刚。

    “我爷爷”卜刚明白,告诉了他。

    朱凯听后“哦”了一声,就往西屋走,他是要在第一时间看看老人家。卜刚和爸妈也没拦他。

    进了屋,朱凯就看到一位耄耋老人躺在炕上:“爷爷,您老好啊?”朱凯弓下身跟老人打招呼。老人听到了,仰了仰脸,看到了朱凯,可是没有说话。

    “爷爷,他是我同学。”卜刚给作了介绍。

    老人喉咙里这才发出了:“好,好”俩字。声音虽然含混,可听得出,老人家的思维还是清楚的。出于礼貌,朱凯还想跟老人多说几句,可是卜刚的妈妈说话了:“出去吧,屋里怪脏的。”卜刚一听,就推着朱凯出了屋。

    出来坐下后,话题还在老人身上,朱凯直感叹老人家的高寿,于是,他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天,天还没亮,40多个鬼子,60多个汉奸就冲进了他们村子。当时村子只有20几户人家,老老少少加一块儿,还不如鬼子汉奸多。他们砸开家家户户的门,扬言:抓八路军伤员。村里是住过几个八路军伤员,可是3天前就转移走了。鬼子汉奸没有抓到伤员,就屋里屋外的找粮食,也没找到。因为鬼子汉奸不是一次来抢粮了,大伙都把粮食藏着。他们找不到,就把全村的人赶到一块儿,一边要交出八路军伤员,一边要交出粮食。乡亲们说没有八路军伤员,也没有粮食,都吃野菜树叶子。鬼子汉奸根本不相信,知道是把粮食藏起来了,就从人堆里拉出了刘二爷来,逼着他说出粮食。可刘二爷一句话都不说,鬼子急了,让汉奸挖了坑,要活埋刘二爷。

    就在鬼子汉奸要把刘二爷推下坑的时候,卜振山喊了一声:“慢点儿!”喊完走了出来。

    鬼子问他说,你知道粮食?卜振山说,我不知道。鬼子一听更急了,一边骂他“八格牙路!”一边又往坑里推他。卜振山马说:“我可以帮你们找啊”鬼子听了,就推着他去找。大伙心里都骂卜振山“不是个东西”他知道乡亲们藏的粮食呀,还能找不到吗。可是卜振山带着鬼子汉奸瞎转悠,就是不往乡亲们藏粮食的地方去,转悠了大半天,只让鬼子挖出了自己藏的半口袋谷子。鬼子汉奸醒味了,卜振山是在骗他们,火冒三丈,把他捆了起来,一脚把他踹下去,砌碴咔嚓地就埋。可是埋到一大半的时候,八路军二连来了,打了鬼子汉奸一个措手不及,仓惶地逃走了。乡亲们都明白了,卜振山是为救刘二爷,不是要给鬼子找粮食,赶紧把他挖出来,还好,一会儿缓过来了,死里逃生。

    鬼子投降以后,卜振山就离开村到区上工作了,后来又到县上工作了。

    1961年,是三年生活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家家户户都吃不饱,粮食不够吃,只能用青菜填肚子,家菜不够吃,还得吃野菜。老百姓家里粮食不够吃,机关单位的干部也吃不饱,干部们与百姓同甘共苦,也把青菜当饭吃。

    当时,卜振山在单位伙房里当司务长,有一次,他为伙房买了两袋半胡萝卜,用手推车推着回单位,路过家门口的时候,12岁的儿子,就是卜刚的大伯,叫国强,正在门口站着,问他口袋里是什么?他说是胡萝卜。国强听了直咽口水,瞪着俩大眼珠子巴巴地望着口袋。卜振山看看儿子,皮包骨头,瘦的像根柴火棍儿。他知道国强饿,也知道家里吃半顿挨半顿。卜振山的心里很难受,愣了半晌,越愣越难受,把持不住自己了,看看旁边没人,就把那半袋胡萝卜搬下来,交给国强背回了家。

    当时家里有一个串门的人,是同事的家属,看见国强背回半口袋胡萝卜,问了一句,国强就说,是爸爸让他背回来的。那人有些怀疑,回家就跟她男人说了,男人又对单位领导说了,派人一调查就清楚了,为此卜振山被开除了党籍开除了公职,一家人还给遣送回了老家。

    听了这个故事,朱凯很不理解,半袋胡萝卜才值几个钱儿呀,就把一个差点献出生命的老党员老革命给双开了,这也太过分了,太冤枉了吧!可是卜刚的爸爸告诉他,老人家从来都没说过冤。

    朱凯更不能理解了,他说要把老人家的这个事发到网上去,让网友们讨论讨论。卜刚的爸爸马上说:“这么做,你可得问问我父亲。”

    朱凯就来到老人家床边,问:“爷爷,为了革命您差点献出生命,半袋胡萝卜就把您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了,您不觉得冤枉吗?”

    “不冤枉,不冤枉啊,共产党、八路军,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半袋胡萝卜,半袋啊,比一针一线多呀!那时候,生活困难。不冤枉,不冤枉。”老人家很认真地说道,还说了四个不冤枉。

    这就是爷爷的党性!

    听了老人家这些话,朱凯无言了。他看着卷缩在床上的老人,忽然觉得他特别伟大!

    因为这之前,班党小组,跟他谈过话,让他争取入党。为此,朱凯看过一些党的知识,也听过几次党课,可是思想上还有许多纠结,还没有拿定主意。听了爷爷的故事,他对上号了。我们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什么能战胜那么多强大的敌人,夺取了胜利。这一切一切,不仅仅是他们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还因为他们严于律己,不原谅自己的过错,哪怕是微小的过错。他们都是老百姓信得过的人,老百姓热爱的人。

    朱凯决定,回校后,立刻交上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猜你喜欢
  • 所谓奋斗,其实也没多艰难很多人问我:“读了你的书,觉得你那么拼,这样生活累吗?”很多人看完我写在北京租房的文章问我:“这么艰苦的条件,要我根本坚持不下来。”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总觉得诧异,因为自己心里并没有觉得过得艰苦。可能我是一个对物质要求...
  • 一个渔夫在湖边撒网。在撒网之前,渔夫向湖中抛下一盆饵料。我问渔夫为什么要向湖中抛饵料。渔夫说,甜头多的地方,鱼儿聚集得也多,在鱼儿多的地方撒网,网起的鱼当然也多。另一日,见一钓者钓鱼,在抛下鱼钩之前,钓者向水中撒下几把饵料。我问钓者为什么还...
  • 春节长假过后,身边的大龄未婚男女,几乎无一幸免都经历了相亲,有的抵抗到底、绝不妥协;有的耐不住家人的苦口婆心,带着愤懑的情绪,敷衍了事。而我要说的是,相亲这么好,为啥要拒绝?单身的大龄青年,一边自怨自艾、悲天悯人地称自己为“单身狗”,描述得...
  • 春节期间我去台湾旅行,在垦丁的三天,提前预定了一家开在森林公园里的民宿。房东是一对中年夫妻。老板阿本四十多岁,祖籍山东,老板娘Sandy,温柔得让人忽略年龄只想称她“女生”。那三天我们相处得特别开心。阿本帮我们规划游玩路线,Sandy为我们...
  • 农历正月十五刚过,山间潮湿冰凉,沿着山间小道向上爬,王健紧跟着女友的父亲,“欢欢看到你一定很开心。”不善言辞的父亲半天憋出一句话。二十多天前还活蹦乱跳的女友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王健心中充满未知。半晌,王健走进了一种极度凝重的气氛中——家里阴...
  • 事业成功的秘诀哈佛大学在此观点之上,又提出了相应配套的成功准则,即适当增加追求成功的必要投资。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都要记得分成5份进行规划投资: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社交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
  • 选择不是最重要的,努力才是老同学聚会,酒过三巡,大家开始回忆往事。有人感叹:“如果当初我选择出国留学,而不是毕业后就结婚,生活肯定风光无限,不会像现在这样碌碌无为。”这番感叹,立即引起众人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如果当初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
  • 不应放弃的乌托邦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五个字——你想要什么?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过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近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可是,它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吗?20世纪60年代,刘大任从台湾去美国求学,恰在柏克莱遭遇了自由言论运动风...
  • 做什么都会有前途的有位在自助餐厅上班的吧台员说他工作很枯燥无聊,他问我:“这样干下去有前途吗?”我反问他:“你这份工作可有人教你?”他回答:“这些哪需要教?切水果谁不会?榨果汁也很简单,笨蛋也会的。”好!那我问他:“你天天都在看水果,你可看...
  •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一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