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火赠凤雏——顾璘和张居正的故事

    清代的蔡岷瞻评价明朝的皇帝和宰辅时这么说:“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明朝老朱家的皇帝大多非常荒唐:有迷恋御姐的,有喜欢木工的,也有数十年不上朝的。如此一个王朝居然也能延续276年之久,全赖明初设立的“内阁制”。明朝内阁人才济济,皇帝只需分权予内阁,自己则是任由潇洒,无为而治。在众多阁臣之中,张居正的成就最为突出,被后世评为“有明一相”。很多史家认为在大明王朝276年的国祚中,最后的76年全赖张居正一人之力才得以延续。

    张居正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与他少年时的传奇经历密不可分。他自幼聪慧,两岁认字,十二岁便中了秀才,是时人眼中的神童。就连当时的湖广总督顾璘也对他“许以国士,呼为小友”,两人成了一对忘年之交。顾璘把13岁的张居正请到家里做客,以成人之礼盛情款待。顾璘还把自己的儿子叫了出来,指着张居正说:“这就是我经常给你们提起的江陵第一神童,以后一定会成为国之栋梁,将来你们去投靠他,可以成就一番事业。”13岁的张居正参加了当年的乡试,在考试前写了一篇名为《题竹》的诗作:“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在此诗中,他自比为凤毛麟角,立志直上青云,成就一番功业。这首诗一方面体现了他的自信、霸气和抱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在性格上过于自负和高傲。一个13岁的少年便有如此的傲气,如果不经受一些挫折和考验,在一帆风顺中步入官场后,必然会目中无人,难以合群。作为当年乡试主考官的顾璘祖籍苏州吴县,也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同为才子的顾璘深知人才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经过必要的磨练。虽然张居正的乡试成绩优异,但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一个真正的栋梁之才,顾璘执意促成了张居正的落榜,以便他能从中汲取人生的经验教训。乡试结果公布后,顾璘亲口告诉张居正:“是我坚持不录取你。”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也没有多做解释。在如此巨大的人生挫折面前,一个心高气傲的13岁少年居然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冷静和理解力。他不但没有怨恨顾璘,反而非常感激顾璘的一片苦心,终生都把顾璘当成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精神导师。在后来的回忆中,张居正说道:“我当时年龄还小,不知道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但是我知道顾巡抚是真正为我着想。在之后的这么多年中,我一直想报答他的恩情。”

    《庄子》中有如此一段记载:“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鹓鶵就是凤凰。凤凰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成年的凤凰固然是高高在上,非醴泉不饮,但是当凤凰还是年幼的凤雏之时,它需要的不仅仅是醴泉的滋养,同时也需要烈火的考验。旁人的甜言蜜语正像这醴泉之水,人才的成长需要别人的称赞,以此树立信心。但是就像甜食吃多了会发胖一样,人才的自信也会随着别人的称赞而不断膨胀,继而发展成刚愎自用。挫折和考验正像那熊熊烈火,虽然会让人才感到痛苦,但是经过一番历练之后,便能消磨内心的孤傲,达到心理上的平衡。《道德经》有云:“祸莫大于无敌。”做人最大的祸患就是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无人能及,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听不进忠告,无法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最终走向性格上的极端,自取灭亡。别人扔过来的板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接受板砖的勇气。挨砖虽然很疼,但是板砖也能用来盖房,盖出人生的高楼。真正的凤雏饮得了醴泉,也耐得住烈火。只有经历了烈火的考验,凤雏才能浴火重生,得以涅槃,成为真正的凤凰。

    北宋的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讲述了另一位天才神童的悲剧故事。仲永和张居正一样,也是自幼天资聪慧,才华出众,五岁便能指物作诗。于是父母让他开始写诗,让同乡的秀才欣赏。人们惊诧于仲永的文采,纷纷夸赞他的才华。但是当仲永成年后,他写出来的诗词和文章已经和同龄人相差无几,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同是人们眼中的神童,仲永最终成为了一个凡人,张居正最终成为了国之栋梁。两位神童的不同经历,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仲永最终成为一个凡人,是因为他遇到了只会给自己灌糖水的父母,没有遇到一个像顾璘这样的智者。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写道:“师友以规过失为贤。”只要是稍有人缘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各自的良师益友。他们总是会适时给予你关心和称赞,也经常会在你出现不足和缺陷时适时给予提醒和纠正。美国的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名言:“把自己的缺点告诉你的朋友是莫大的信任,把他的缺点告诉他是更大的信任。”朋友是真的把你当成朋友,所以才会把你的缺点指出来。如果你真的把对方当成朋友,就该心怀感激,并且认真反思,而不是怀恨在心,或者当成耳旁风。赞誉是一种关心,纠正是另一种关心。能与你无话不说的朋友才是你最好的良师益友。

猜你喜欢
  • 李若轩是一家公司的主管,最近,她挺郁闷的。为啥?住了两年的房子,合同到期后,房东说啥也不肯续租了。无奈之下,她只好重新找房子。可是要想找一个价格合适、户型满意,又离公司近的房子,谈何容易呀。这天晚上,李若轩上网找房子时,发现解放路花都小区6...
  • 好几年前,人们说:“社会是所大学校。”好几年后,人们接着这句话,又说:“学校是个小社会。”这些年里,社会发展了,经济增长了,就连学校也开放了,你瞧,一个小学校里,居然汇集了社会各色的孩子。说到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易绍红夫妻俩最有发言权,易绍红...
  • 他原来是一位出租司机,每天早出晚归的,挣回的钱都存进银行,他想攒下一笔钱,找个相爱的女人,幸福地过一辈子。他为了这个愿望,不抽烟,不喝酒,更不会像别的司机,没事的时候就聚在一起斗地主。一次,他在城里拉活时,看到一位女孩被车撞了,肇事司机跑了...
  • 蜡人张名叫张楚,是个中文系插班生。顾名思义,蜡人张的绝技是做蜡像。但寝室不是蜡像馆,学校里也没有工作间,展示和制作的空间都不够,所以蜡人张做的其实不是蜡人,而是蜡猫蜡狗蜡兔子和各式各样的蜡娃娃。这些娃娃都有一个共同点——会动会说话。在去5教...
  • 南门是县城贫富区的分水岭,南门外面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南门里面是矮房破院、老街脏乱。住在南门里的居民,也没啥大本事,大都吃着低保,每天悠悠闲闲过日子,很多人靠打麻将打发时间。这天傍晚,麻将馆收摊了。有个叫林永红的头一个走出门口。这时,迎面...
  • 不是“虚拟”空间,而是“形象”工程。小王是市民政局地名处的一名干部。这天,他正在办公室查资料,一抬头,见一位老汉在门口探头探脑,一副想进又不敢进的样子,就忙热情招呼道:“大爷,您有什么事吗?”老人受到了鼓励,脸上挤满笑容,小心地问:“同志,...
  • 好朋友都以为我是念文科的料,于是到了分班的时候,宿舍里的姑娘们只有阿晓和我一样去了理科班。我们仍然住一个寝室,每天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偶尔也会逃上那么几节课。一句话说,我们关系很好。其实在高一的那一年里,我们几乎没有正面说过几句话。只记得最初...
  • 中国人过春节有这么个民间习俗,正月初六送穷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真正开始工作或者做生意。今天是正月初六,吃过早饭,老婆像往年一样,默默地为我收拾行李。在这一天里,离家,挣钱,已是我这大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带同村的几个兄弟...
  • 在我们还不懂尊严是什么的年纪,我们就把尊严当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一高中毕业典礼那天,我用圆珠笔戳了戳前面一个不认识的同学,“同学,麻烦你帮我把这张同学录传给前面那个穿格子衬衣扎马尾的女孩。”话刚说完我就逃一样地溜出了大礼堂。我想小麦不会...
  • 年底,县里搞了一个表彰活动,第一天报到,第二天观光,最后一天是表彰大会,一共三天时间,受表彰人员可以带一名亲属参加,交通和食宿等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其中有一位刘大爷,是和老伴一起来的,住在宾馆的806房间。李婷是会务组的一名工作人员,也住在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