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大将多隆阿有没有后代 多隆阿到底厉不

    清朝著名将领多隆阿,生于公元1817年,去死于公元1864年,呼尔拉特氏,字礼堂满洲正白旗人,在治中兴时期和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两人有多龙鲍虎的美誉。

    多隆阿十六岁参军,咸丰三年随胜保与太平军作战,在清军阻拦太平军北伐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咸丰六年调湖北黄州,随湖北巡抚胡林翼作战,与大将军都兴阿收复武汉、黄州、黄梅各地,迫使太平军退出湖北全境。后又配合湘军攻占安庆,因功升任都统及荆州将军。

    同治元年,陕西回民发生暴乱,多隆阿受朝廷调令前往镇压,成功打退陕西回民的第一次暴乱,使得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

    同治三年,多隆阿率军攻占盩厔,成功镇压由蓝大顺率领的李、蓝起义军。遗憾的是在进城之时,不幸被流弹击中,最终重伤不治身亡。朝廷为奖励多隆阿多年的功绩,追赠其为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谥忠勇。

    多隆阿死后,留独生子双全一人,随后双全被清朝皇帝授一等侍卫的职位,并且继承自己父亲一等男爵的爵位。虽然父亲给双全留下了这些官场遗产,但是双全对于步入仕途为官却并咩有太多的兴趣和执着。他本人事母极孝,虽然家庭十分贫困,但是他却并不乐仕进,奉养老母终身。

    双全本人留有三子,分别是寿长、寿龄寿庆。寿山是双全的长子,一生官至二等侍卫。寿龄虽然是次子,但是据《黑龙江述略》所记,他却承袭了由多隆阿而来的一等男爵爵位。三子寿庆,后改名胡海山,留下三子。胡海山的后代,在建国之前移居台湾,此后世代定居台北。

    总之多隆阿子孙繁茂,十分兴隆,在海峡两岸都有多隆阿后代的存在。

    多隆阿是清朝著名将领,与鲍超合称多龙鲍虎,并且严格来说他比鲍超还要强。多隆阿在后世,被人一些人称为清朝末年战神。战神这个称号,并不是谁都担的起的,多隆阿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们所熟知的清朝末年,特别是同治时期最为著名的战将其实是左宗棠,难道他比有国之栋梁之称的左宗棠还要厉害吗?

    他比左宗棠厉害倒不见得,毕竟多隆阿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平定回民暴乱。而左宗棠最为人所熟知的,则是收复新疆,使得新疆重新纳入大清版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今日的国家领土打下基础。

    之所以会出现多隆阿比左宗棠厉害的说法,还是在于回民暴乱一事。回民发生暴乱之时,是多隆阿最早率兵前往镇压,并且他成功的镇压了西回民的第一次暴乱,使得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左宗棠在后来解决回民暴乱,于是便有人说左宗棠是顺手摘桃子。多隆阿早就将一切局面都打开了,等到左宗棠率强兵前往的时候,自然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

    这一点是没有错的,回民暴乱之初,是最群情激奋的时候。当时多隆阿却以少数的兵力,成功抵御了回民的第一次叛乱,并且给予重创,为后来解决回民之乱打开局面。不过可惜的是,多隆阿不久就去世了,所以这份功绩自然也就落在了解决此事的左宗棠手上。

    多隆阿用兵靠勇取胜,他常常亲自率军冲杀,使部下士兵气势如虹。同时他十分擅长骑兵作战,在他的指挥下,部下骑兵注意马步协同作战,利用骑兵进行奔袭,穿插,往往能旗开得胜。第三他战术了得,往往能根据实际战况运用不同的战略手段,偷营、火攻、毒攻、反间、诱敌入伏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所指挥的战斗,往往胜多败少,是大清的一员悍将。

    陈康琪赞誉:中兴名将帅世隶旗籍者,必首数塔忠武及今将军都兴阿公,天下无异词。其骁果任战,叠树大勋,与兵事相始终,尤以忠勇公多隆阿为八旗劲旅中功第一。顾世犹谓公突将耳,乃其料敌审机,出奇不测,虽韩淮阴、魏武帝不复过之。

    多隆阿是一位十分厉害的将军,这个大家都不否认,不过是否担的起战神的称号还是两说。

猜你喜欢
  • 亡国皇帝的日子不好过,亡国的太子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献愍太子朱慈烺就是一个亡国太子。朱慈烺,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儿子,朱由检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崇祯帝。朱慈烺是崇祯帝的长子,母亲是崇祯的皇后庄烈愍皇后。崇祯二年,周皇后为崇祯帝生下他的第一个孩子,这...
  • 朱三太子在清朝初期拥有极为响亮的称号,当时许多反清势力都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行事,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许多阻碍。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往往都会将前朝皇室成员屠个干净,或者是控制起来,让其再不能成为前朝余孽起兵谋反的借口。我们看朱三太子这个名号...
  • 朱慈焕是明思宗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生于崇祯六年,也就是公元1633年,生母是贵妃田氏。崇祯皇帝一生一共有七个儿子,次子和七子早夭,成功活到成年的有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朱慈焕明明是第五个儿子,却被人称为朱三太子,...
  • 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
  • 对于汤若望这个人想来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历史教科书中,还是在各类影视剧中,都曾讲述过其人其事。人们往往惊叹于汤若望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获取的成就,赞叹他对西学东进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但是很多时候都往往会忽略这个人。在小编看来,汤若...
  • 俞大猷是中国明朝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诗人。俞大猷出生于公元1503年,去世于公元1579年,福建泉州人,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虽然俞大猷身上背负了那么多的符号,但俞大猷最值得人称赞的还是他在抗倭方面的贡献...
  • 汪直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海盗和走私商人,他在嘉靖十九年的时候,趁海禁政策松缓之机,与同乡徐惟学、叶宗满等人从事海外贸易,史料记载: 置硝黄丝棉等违禁货物,抵日本、暹罗、西洋诸国往来贸易。海外贸易虽然利润极高,但是因为当时明朝实施海禁政策,所...
  •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倭寇首领,在嘉靖十九年的时候,趁着明朝海禁政策放缓,从事海外贸易活动,并逐渐与日本战国大名联合,从货品走私,一 直到军火走私最终成为一代倭寇首领,著名的海盗大商。明朝年间的倭寇祸乱,给沿海各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财产生命安全...
  •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其母是历史著名的贤后大脚马皇后,同时朱标还是明惠宗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一生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厚望,费 尽心机想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皇帝,可惜的是朱标虽然优秀,但是却并没有当皇帝的命。还不等朱元璋去世,他这位太子便...
  •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七月初五,雄踞一方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此次战役被称为靖难之役。这是一场明朝上层 统治者的内战,在这场战争中,建文帝朱允炆因为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以及过于求成等原因,最终使得战役一败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