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家果园偷桃记

    在物质匮乏的“文革”时期,小孩都特馋。如果哪儿有吃的,那一定是好去处。那时我家后面有一座山叫廖家果园,据说是旧社会一个旅长的公馆,他把这座山都种上了水蜜桃,取名廖家果园。家附近都是住的工矿子弟,这些孩子个个都很野。家挨着的是生产队的菜地,生产队的菜地里种着茄子,海椒什么的。这些玩艺没吃头。要是种西红柿,那一定绝收——全给我们作下饭菜了。后山上有一排大槐树,春天一到,满树都是白色的槐花。有人说那槐花不但闻着香,吃着还甜。这下我们来劲了。手持长竹竿,跑到树下打槐花。那槐花虽不如水果糖那么解馋,也有几丝甜意。于是我们几根竹竿一搅和,一树的槐花被捅下来一半。先坐在树下吃够了,然后把剩下的兜回去。临走还看着树尖上没捅下来的槐花,想着下次带根长点的竹竿或干脆上树。

    到了每年6月中下旬,最诱人的地方是廖家果园的水蜜桃了。这些桃子香飘四溢,见白见红地挂在树上。诱惑力太大了。于是偷桃就是这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这300亩桃园(廖家公园果)由生产队管理。果农们不但给桃树施肥,浇水;还负责对付我们。这片300亩的桃园面积太宽,只有一部分有带刺的灌木拦着。一到收获季节,就宣告人们禁止上山,果农们日夜轮班,巡逻护桃。

    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而且我们是“团伙作案”,让他们防不胜防。一些时候我们能轻易得手:在桃园里挑大个的、软乎的,拼命吃,吃饱了,顺手再揣几个回家里向其他哥儿们炫耀,也可以给他们解解馋。这样一来,大家都尝到了桃子的甜头,每年的偷桃大军不断壮大。这令果农们头痛不已。他们加强巡防,派狗协助,用猎枪吓唬,他们也有逮住我们的时候,把我们衣服脱掉,裸身示众。我们这些饥饿馋鬼,还是不顾,白天不行就晚上出动。

    我有两个好朋友,华儿和九九,我们是偷桃的特哥,晚上11点后就悄悄地摸到山上去,埋伏在果园的外围,静静地观察巡逻护桃的农民,模仿电影中解放军侦查员的做法,找出护桃农民的破绽。当发现护桃农民松懈的时候,溜进桃林躲过他们的视线,到林中好隐蔽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摘桃。我们把摘下的桃放在衣服的两个空袖里,装在贴身的衣服褂子里,就是这样把偷的桃从护桃农民的眼皮下运了出来。我们找个安全的地方,尽情享受战果,吃不完的找个地方藏起来,改天再来吃。我现在还记得被桃毛扎了,胸膛肚皮红红的,痒得我们难受的样子,真是苦笑不得。真的,偷桃很有趣,很惊险,很刺激!幸运晚上偷桃我们还没有被逮住过。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组织出面给厂里施压,逮住偷桃的职工子女要厂里派家长来取,扣罚工资,这样才好了一些。

    前年我回了一次老家,那几百亩桃园早就铲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憧憧楼房,小区别墅,这里建了一座有名的鸿恩寺森林公园。

    如今的孩子们生不逢时。没有了耍练本事、上树下河的空间,也没有了“拿桃”的乐趣。他们小时候不缺吃穿,要吃桃子家里一准儿给买,为什么要去桃园“拿”呢?其实这不是桃子的问题,而是那种“拿”法特刺激,又惊险,又曲折,还有点英雄主义。吃买来的桃子没味。

猜你喜欢
  •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这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他号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缝里长着一株低矮的树,听到他的经历后,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跟着“呜呜”地哭了起来。这个...
  • 1昨夜我站在西市街,街上人潮拥挤,车水马龙。想起你曾和我说,这里总有一天会成为繁华的城市,我将会为我的执意离开而后悔。细细算来,我们分别有12年了。那时年少不知天高地厚,我向往外面的世界,你则忠实于理想的现实。我不知该羡慕还是谴责你,理想和...
  • 曾经听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讲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细心的法国妈妈,带着她六岁的女儿去农场游玩,正巧有一头猪妈妈在生产猪宝宝。六岁的小女孩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十分激动,就一个劲儿地问这问那……这时,妈妈赶紧把她带到了一边,蹲下来轻声说:“亲爱的...
  • 靠卖垃圾走红26岁的美国青年贾斯丁·吉内克(JustinGignac)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这样写道:“纽约每天生产2800万磅的垃圾。收据、咖啡纸杯、易拉罐、小票、手套……我每天都收集它们。”4年来,身为广告公司艺术总监的贾斯丁,经常会在周末的...
  • 座位号山村美纱,日本著名女推理小说作家。本篇作品根据《精心策划的座位号》改编。购买车票黑木是东京一所大学的学生,他有个喜欢的女孩叫知纱子,两人都是京都人。开学前夕,黑木来到知纱子租的公寓,得知知纱子要和另一个男人结婚了,黑木很生气,一时冲动...
  • 1881年7月,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遇刺,身受重伤,急需进行手术。但当时正是夏天,温度高达40℃。医生要求将温度降到30℃以下,才能保障手术成功。于是,美国政府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名叫谢多的工程师。然而在那时,给室内的空...
  • 离我们这儿不到五十里,有一位专治骨折的医生,他医术精湛,远近闻名。他给人接骨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绝不会强行拉开骨折的地方再接上。这天上午,从医院回到家不多时,本村的一个樵夫找上门,说:“医生,我今天早晨上山挑柴,脚下一滑,右手骨折了。”医生...
  • 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1996年,在美国留学的杨澜第一次采访基辛格。那时候的杨澜,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没有多少经验。为了采访能有主题,杨澜把基辛格当年与周恩来的谈话内容作了一些了解。然而,杨澜所做的准备远远不够用...
  • 傻瓜式的智慧作者:李大伟瑞士盛产最精确的时间计量器——钟表,但时间的中心却在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巴西、德国屡获足球冠军,但足球最初的规则却产生于英国;当今最繁荣的经济在美国、日本、德国,但计算财富的会计行业,最权威的认证却属于英国。世界...
  • 苍耳给人的启示作者:赵元波家有儿童,给他们的鞋子系鞋带是件极其麻烦的事,在家有父母帮着系好鞋带,万一父母不在身边,鞋带松了怎么办;家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穿鞋系鞋带也有同样的苦恼。1948年之前,人们一直被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困扰着。瑞士...